在現代社會中盛行的文化稱為流行文化,主要透過電影、電視、報紙、出版社等媒體散播的文化物品,這些產物的人與傳播媒介的互動,造成約定俗成的風潮。
鳳飛飛魅力老少咸宜
文化評論者謝鴻文分析:通俗有其大眾、流行的特質,所以它的影響力,是遠在精緻文化之上的。如果文化研究者帶有先入為主的狹隘,當然全盤否定通俗文化的美學表現,以音樂來說,可能就被嗤為靡靡之音,全盤否定。流行音樂、通俗文化在不同社會歷史前進下的文化發展表現,英國文化理論家Ian Chambers曾表示:「在當代的城市裡,前衛藝術和日常都市生活之間的傳統距離已經瓦解了。藉由這兩者的互動而站立的新政治,如今也許是有可能了。」
鳳飛飛全盛的七○年代,受歡迎的程度如同當今的蔡依林、蕭雅軒,如前所述,若以美國文化人Tony Bennet針對「通俗文化」界定為:通俗文化是廣為大眾喜愛,可以從銷量反應出來。….又說通俗文化根植於人民,創造的呈現,可以對抗官方或宰制之文化;鳳飛飛的成就更全面,特別是她的風采又演、又唱、又主持的才藝,可說是「七○、八○年代台灣流行文化的代表」。
細數鳳飛飛民國六十五年台視「我愛週末」節目,使鳳飛飛魅力老少咸宜,台灣流行音樂史、電視史上第一個歌迷、影迷自發成立的俱樂部逐漸成形,民國七十二年八月七日,鳳迷們成立了「鳳之友聯誼會」,這個聯誼會打破現今歌迷偶像汰舊換新迅疾,不忠實的定律,鳳迷一路追隨鳳飛飛成長,甚至形成幾代同堂的溫馨情景。
電影歌曲創佳績
七○年代鳳飛飛紅極一時的原因,還得歸功於瓊瑤電影,「雁兒在林稍」、「金盞花」、「月朦朧鳥朦朧」等片的主題曲、插曲,十之八九都是鳳飛飛主唱,當時賣座公式就是:林青霞加秦漢(或秦祥林)加鳳飛飛,鐵三角的組合,肯定迷人。熟悉台灣影史者必知道,七○年代瓊瑤式文藝電影,是唯一可以和功夫武俠電影抗衡的,一柔一剛,豐富了台灣電影的風貌。
民國六十六年第三十二張專輯「我是一片雲」唱片銷量突破驚人的十五萬張,鳳飛飛輕勻吐息唱著:「我是一片雲,天空是我家……」勾起十五萬人的想像。鳳飛飛的這項紀錄,如同後來陳淑樺在民國七十八年「夢醒時分」專輯八十萬張以上的紀錄。
歌聲平易近人,打動人心那個時期的歌星幾乎都有封號,「含淚歌后」的姚蘇蓉、「小調歌后」的張俐敏、「愛國藝人」是鄧麗君,而鳳飛飛則是有「帽子歌后」、「勞工之愛」,每位藝人的形象各有不同的封號。鳳飛飛的群眾魅力,建立在她的平易近人,歌聲真摯打動人心。
重溫台灣歌謠韻味
鳳飛飛的形象更貼近常民百姓,深得勞工階級的共鳴。當時台灣各地的加工廠區,幾乎飄揚著鳳飛飛的歌聲,因為她帶給勞動階級的撫慰,壓力的紓解。鳳飛飛本人因為自身的奮鬥經歷為勞工的典範,在民國七十一年當選為模範勞工!
當時主導社會教育的國語文政策,扼殺了閩南語、客語、原住民母語的發展空間,鳳飛飛幾乎是以偷渡的方式重溫台語歌謠如詩的美感。鳳飛飛在主持「我愛週末」時,唱過「月夜愁」、「心酸酸」、「雨夜花」等經典台灣歌謠,引起極大的迴響,還出版過多張台語歌謠專輯。在九○年代更主導「想要彈同調」的老歌謠採集收錄工作,民國八十一和八十四年分別出版兩張專輯,讓人如獲至寶地珍惜。「想要彈同調」以歌謠再度重現屬於台灣的記憶,在莊永明、小野的參與之下,將「雨夜花」、「月夜愁」等淡淡的思念情愁透過優美台語歌謠的旋律,將那時代人民生活內在的意味,傳承給下一代的計劃。
研究台灣文化的學者莊永明說:「還好有鳳飛飛,有了她的歌聲才能覺得踏實,也唱出我們的依靠,唱出我們找尋的軌跡。」
掌聲 將與歌迷同在
「心肝寶貝」是羅大佑的創作,收錄在民國七十九年「浮世情懷」專輯,這首曲子曾被稱為最佳搖籃曲,是鳳飛飛結婚多年後生子的喜悅心情寫照,鳳飛飛曾說:「生命是一首歌嗎?如果是的話,我想它就是我最愛的一首歌了。」充滿寧靜祥和的氣息,道盡為人父母的望子成龍心聲。當時,很多人把「心肝寶貝」在孩子睡覺前哼給聽,當作一首新世代的催眠曲。父母親的愛在歌中已不言而喻了。
後來,鳳飛飛漸漸淡出繁華演藝圈,歌聲依然繼續相伴台灣歌迷。細數四十多年過去,在廣播中一次又一次地聽到「掌聲響起」:
獨自站在這舞台,聽到掌聲響起來,我的心中有無限感慨。
多少青春不再,多少情懷已更改,我還擁有你的愛!
好像第一次舞台,聽到第一聲喝采,我的眼淚忍不住掉下來。
經過多少失敗、經過多少等待,告訴自己要忍耐,掌聲響起來,我心更明白:你的愛將與我同在……出現,鳳飛飛的歌聲和以往唱的情呀、愛的歌曲,有很大的不同,經歷人生失敗、挫折的洗禮,鳳迷們不變的心,讓她勇敢向前。
歌曲流傳永不褪色
不覺回想鳳飛飛的一生:
十五歲進歌壇,離家北上,經過三重埔打拚的苦澀記憶。初期每天到酒店駐唱,取悅客人,唱完之後,夜裡從台北「走」回三重埔阿姨的家。
走紅之後,轉戰電視螢光幕前,身穿華服、親切灑脫,極受觀眾喜愛,開創鳳璀璨的主持生涯。
二十七歲當紅之時,急流湧退,嫁作港人婦,將燦爛歸於平淡,讓人津津樂道。後來,結婚生子、經過弟弟、夫婿相繼過逝。看透人間親情、愛情,人生之路就在這樣轉折之下成長、茁壯、枯萎,終了。
鳳式的通俗文化將永傳台灣。美國作曲家喬治克拉姆相信:音樂反映人類靈魂最深處的能力,甚至超過了語言。鳳飛飛之於台灣通俗文化的生命力,只要將其所唱過的歌曲播放出來,聽她緩緩地唱著,不用在說什麼,就可讓七○、八○年代的朋友,回到當年的記憶,這就是通俗文化最好的詮釋了。
巨星謝幕,人世風華的亮麗,安祥地回歸原點,卸下一切離去;然而,鳳飛飛代表台灣那段年歲的指標人物,她的風采如同春雨、秋風一樣,留傳的歌曲仍然傳承著,一代接著一代,永不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