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愛》裡的腦性麻痺患者康安、《芳草碧連天》代弟從軍的孝子高生,到《伴你看天星》中擇善固執的公務員李朝森,憑著精湛演技多次入圍金鐘獎男配角的吳鈴山,將在大愛「長情劇展」最新力作《慈悲的滋味》中,挑大樑演出慈濟人醫紀邦傑醫生的故事。
吳鈴山坦承,剛接演《慈悲的滋味》時,本來很不認同導演的導戲風格。「我回去還跟老婆抱怨,這導演一定性向有問題,不然一個醫生怎麼會去碰病人的臉,蹲下來看病人的腳呢?!」
直到見到紀邦傑醫師本人,吳鈴山才知道自己誤會導演了。「在仁愛之家看到紀醫師本人後,才發現是我自己太邪惡了,原本覺得肉麻的動作,本尊做來卻帶給人真誠、仁慈的感覺。」詮釋這位人醫的故事,不僅打破吳鈴山對醫生的刻板印象,也讓他體會何謂「仁者無敵」。
演什麼,像什麼
能在20歲不到的年紀,就憑藉一個突出的角色成為家喻戶曉的演員,或許需要天份,但要達到「演什麼,像什麼」的境界,只有演員本身知道,那需要多少磨練與挫折換來!
22年前「康安」一角,每次出現總是不輪轉的喚著女主角「阿計」(阿姊),加上生動逼真的演技,讓多數人誤以為吳鈴山先天就是腦性麻痺患者。那一年,吳鈴山18歲,年少得志換來的是一段迷失的歲月。
「那時候,流連夜店、日夜顛倒是生活的常態,好幾次甚至差點在喝醉酒後跟人大打出手。」回想那段荒唐糜爛的生活,吳鈴山除了慶幸自己能即時醒悟,沒有鑄下大錯,卻也認為那段經歷並非毫無意義。
「因為對演員來說,任何經歷都是好事。」吳鈴山說道。
不過,雖然如願重回舞台,但很長一段時間,受限於台灣戲劇環境,許多中生代演員似乎只有本土劇和單元劇裡的反派角色可選擇。
「最高紀錄是一週四集的單元劇裡,有三集的壞蛋都是我,演多了反派角色,我常會想,我們透過戲劇發揮出來的,在社會裡的示範是什麼?會有什麼影響?」這樣的疑問,隨著成家,孩子一個個出生,在心裡越滾越大。
戲劇的作用
「直到開始接演大愛劇場的戲,每天早上起來身體都是輕鬆自在的,笑容也開始多了。」吳鈴山認為,優質的戲劇才能成就一個成熟的演員,而大愛劇場的戲劇,更讓他開始反思:「有沒有可能透過戲劇,變成去改變別人的人?」
在橫跨百年、歷經五代的大河劇《芳草碧連天》中,吳鈴山飾演的高生,將善良敦厚,代弟入武當軍伕,卻不幸染上肺病早逝的兄弟情深,詮釋得絲絲入扣,雖然戲份不算重,卻讓他再度入圍金鐘獎男配角。
接演《伴你看天星》時,擇善固執的公務員,以及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庭背景,對一般演員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角色,對吳鈴山而言卻成了一大挑戰,只因吳鈴山的父親是早年從大陸來台的老榮民,和母親婚後感情失和,母親時常不在家,要如何詮釋這種環境下成長的李朝森,讓吳鈴山開拍後幾乎每晚都失眠。
直到劇情發展至李朝森以28天的朝山苦行,為父母祈福盡孝,最後父母卻仍不敵病魔相繼往生,吳鈴山才找到自己與主角生命的連結點。這讓吳鈴山不管在泥土路、水泥路、石子路上反覆跪拜,也絲毫不以為苦。
「父母給的愛,如果不能及時回饋,一切都將來不及。」詮釋這部戲,除了讓吳鈴山擁有過片刻不一樣的家庭生活,最終也從主角的故事中,發現同樣的生命課題。
吳鈴山認為,觀眾在看戲的過程中,相信也會有類似的過程。畢竟,戲劇帶給人最好的禮物,就是洗滌與淨化的作用,在不同的人物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尤其大愛劇場的戲劇,都是真人實事改編,加上都是社會中很富有示範作用的人物,相信帶給觀眾的,一定是正面,且具有啟發性的影響。」
跨越信仰的感動
戲劇的珍貴,有時在於它能跨越信仰。
身為基督教徒的吳鈴山,在演出《芳草碧連天》時,劇中主角之一魏杏娟因感受到吳鈴山守時、注重家庭與孩子的觀念,是典型慈濟的種子,曾拉著吳鈴山的手問他:「一起來做慈濟好不好?」
吳鈴山回憶,當時他以信仰不同委婉拒絕,但杏娟師姊的話:「只要有心想做就可以!」卻一直迴盪在吳鈴山腦海裡。
「有一天,在車上剛好有機會讓座給老婦人,瞬間浮上心裡的快樂與滿足,和杏娟師姊的話同時浮現,也讓我想到摩門教義中『愛人如己』的信仰,和慈濟人長期在國內外幫助人的理念相符合,感受到『實際去幫助別人』,才是我一向最缺乏的,所以當下就有了答案。」
自此,吳鈴山也常出現在醫院、災區等各個需要幫助的地方提供一份力量。吳鈴山認為,在這些苦難的地方,看到這麼多人願意伸出手,讓他備覺感動。尤其是深入八八風災災區現場時,看到臉上沾有泥巴,繼續彎腰清掃的婦人,竟是魏杏娟師姊,再看到努力和淤泥奮戰的製作人,更被慈濟人「想為災區多做點什麼」的心意給感動。
而在《真心英雄之生命的樂章》後接檔演出的《慈悲的滋味》,描述慈濟名醫紀邦傑一生以醫術濟世救人的故事,是大愛長情劇展「人醫群俠傳」系列的首部曲。
吳鈴山相信,更深入了解慈濟精神的他,對劇中所謂「人醫精神」──成為一位「醫人」、「醫病」,也「醫心」的人醫、仁醫的揣摩,將能更到位,也帶給閱聽大眾更多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