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6師實踐教育愛  榮獲113年教育部師鐸獎

新北6師實踐教育愛  榮獲113年教育部師鐸獎
教育部日前公布113年師鐸獎得獎名單,新北市集美國小高淑真校長、新北高工林清南校長、安溪國中吳俊叡主任、瑞芳高工楊斯涵老師、新泰國中劉繼文老師、三重高中陳孝盈主任教官貢獻專業、奉獻心力,滿懷教育愛陪伴孩子,獲頒教育界最高殊榮-師鐸獎,得獎實至名歸。

集美國小校長高淑真是新北唯一的邵族校長,因為「相信教育的力量」,曾認輔一名須定期到少觀所報到的學生。學生沉淪網咖不上課,就多次家訪;學生生病,就自掏腰包帶他看醫生;即使學生因犯案被裁定到感化院,仍常常去探望,且持續10年書信往來,用愛改變學生。當學生返回社會後,已是個懂得反思、體諒別人的人,「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價值與意義。」

新北高工校長林清南出身技職體系基層,從事技職教育近四十年,他認為技職學生就像一塊未經琢磨的鑽石,只要有老師貴人相助,必能在世界舞台發光發熱。他曾為了支援參加技藝競賽學生,深夜仍關心學生練習狀況,並給予指導建議,學生最終不負眾望獲得金手獎,保送大學就讀。當年的學生現已成為技術型高中專業群科老師,接續成為學生們生命中的貴人。

安溪國中主任吳俊叡曾為一名剛從少年觀護所出來、頂著光頭的學生,為了鼓勵陪伴他,竟把自己的頭髮剃了!更親自帶學生登上雪山,讓雪山見證學生的堅毅,自己也看到比主峰更美的風。學生感受到吳俊叡的關愛寫下感謝卡片,「我知道主任愛我,愛到比雪山還高就夠了。」吳俊叡相信,給孩子的愛有多少,孩子的勇氣就有多少,從事輔導工作15年來,他用心陪伴每一個來到面前的孩子。

瑞芳高工老師楊斯涵希望讓更多特教生充分就業,藉由提升實力、多元嘗試、突破自我來證明自己。她曾輔導1名生性害羞、不敢說話、不敢直視他人,卻以進入餐服業為目標的學生,透過不斷創造及給予表達機會,讓孩子習慣在生活中與人互動,最後學生順利進入實習場域,還成為科代表在台上向全校師生分享實習生活,更獲選112學年度新北市身心障礙優秀學生。

新泰國中老師劉繼文擔任導師多年,每迎來一屆學生,就開啟許多教學故事與感動。面對上課調皮、對課業不感興趣的學生,便找出長處鼓勵練田徑,當學生上台領獎,他在台下既感動又驕傲!曾遇過受朋友影響、中輟長達八個月的學生,他會在學生復學後,結合全班同學力量,藉由每天給予鼓勵及關愛,讓中輟學生不再缺席,還訂製一個「連續出席200天」蛋糕獎勵,學生足感心。

三重高中主任教官陳孝盈從官校畢業至今已20年,因「貪生怕死、莫入此門,升官發財、請走他路」黃埔精神早已融入他的血脈、靈魂之中,無論是在軍中服務,或是現在成為校園安全的守護者,始終沒有忘記自己肩膀上的階級,這是國家賦予的責任。秉持著「今天不做,明天一定會後悔」的理念,致力推展防制藥物濫用,專業能力備受肯定。

新北市教育局誠摯感謝教育夥伴用愛陪伴孩子成長,長期為學生熱情奉獻,帶領新北教育精進成長,讓孩子求學過程時時擁有明燈指引,齊心打造幸福教育環境。

新北6師實踐教育愛  榮獲113年教育部師鐸獎
新北市今年度共6位教師獲得教育界最高殊榮,獲獎者實踐教育愛陪伴孩子成長。圖:主辦單位提供

高淑真用愛與關懷 點亮孩子心中明燈
新北市三重區集美國小校長高淑真擔任校長13年,最有成就的就是在偏鄉提升孩子的自學力,在都會區翻轉學習,獲得教師及家長滿意度95%,班級數激增17班,學生各項活動年年創新、績效卓著,今年榮獲師鐸獎肯定。

高淑真在教育界服務邁向第40年,真誠無私讓人心服,善心善行促發成員奉獻心志,在和諧氛圍中完成組織目標,配合新課綱發展素養教學,啟動自發互動共好信念,成功改變教師單打獨鬥的課堂型態,運作共好、合作模式。老師在教學上獲得支持與成就感,是促使老師不斷追求進步的動力,師生都能自動好,就是教室最好的風景。

孩子是獨一無二的寶石,需要用心的呵護及琢磨,才能散發光與熱。高淑真說,每個偏差行為孩子背後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唯有愛與關懷才能點亮孩子心中的明燈。

高淑真在教育界服務邁向第40年,長期運用感動力領導,愛與榜樣以身作則。圖:主辦單位提供

林清南鼓勵學生勇敢追夢 登上世界舞台發光發熱
新北高工校長林清南秉持精緻、卓越、適性和全人教育信念,以實現「擁抱生命的技職學府」的學校願景,達成溫馨校園、專業精進、多元適性和創新卓越的學校目標,並培養學生成為具適應力、專業力和增能力的敬業樂群優質技術人才,今年獲得師鐸獎肯定。

林清南深信,教育雖不是萬能,但有無限可能,在面對少子化的衝擊,面臨晚熟和無動機的「滑世代」學生,學校要回歸教育的本質,強化學生生活教育的基礎,落實新課綱自發、互動和共好的理念,深化學生核心素養和務實致用能力。

林清南說,技職教育應非僅只是培養謀生的技術傳授,也非國家發展和經濟建設的工具人,應培養擁抱自身的生命,建立自己人生自己負責的態度,並鼓勵學生勇敢追尋年輕人的四個大夢—人生價值、良師益友、終身志業和愛的尋求,落實全人發展的精神。因出身技職體系基層,從事技職教育將近四十年,以全家都是技職人為榮,他認為,技職學生多是未經琢磨的鑽石,只要有老師這個貴人相助,都可以在世界舞台發光發熱。

林清南(左二)認為,技職學生多是未經琢磨的鑽石,只要有老師這個貴人相助,都可以在世界舞台發光發熱。圖:主辦單位提供

楊斯涵對特教的堅持 在最需要的地方幫助最需要的人
新北市瑞芳高工教師楊斯涵歷經9年導師、6年專任與4年行政,擔任特教輔導團員6年並借調特教中心。她在制度面努力、在教學面精進、在輔導面用心,使學生提升實力,透過多元嘗試突破自我、證明自己。同時將經驗帶給新手教師以習得的技巧教導特生,感受特生進步帶來的教學成就,今年榮獲師鐸獎肯定。

楊斯涵表示,過往特殊教育因缺乏審定教材,多以小單元學習單呈現教學材料。她認為有系統的教材有助學生建立學習的習慣,因此開學前即完成語文、門市服務、服務導論、社會技巧、商品管理、事務機器、社會適應等10門以上課程教材編印,依學生程度定期編修,以符合需求,並將教材編輯思考脈絡與教學策略透過實體(初任輔導)與網路分享,匯集豐富教材完整度。

為讓學生與業界能力接軌,自門市服務證照開辦至今,楊斯涵輔導近百位身心障礙學生,順利取得門市服務丙級證照,還克服學生弱勢能力,輔導不會注音的學生發展替代輸入管道(無蝦米輸入法),並取得電腦軟體丙級證照。她透過各式教學素材提升學生認知與職業能力,開發各類職場安排學生實習,同時詳細記錄實習表現,以利檢視進步與成長,作為畢業就業的基礎。

楊斯涵在制度面努力、在教學面精進、在輔導面用心,使學生提升實力,透過多元嘗試突破自我、證明自己。圖:主辦單位提供

劉繼文推動差異化教學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新北市新泰國中教師劉繼文翻轉教學模式,將老師「教」的比例下降,學生「學」的比例提高,每位學生都能依照能力學習數學。為縮小班內學生差異化,他還製作數學基礎講義、能量吐司、錄製數學影片,結合平板以提問促進思考,讓學生上課時多表達自己的想法,更將影片與教材無償分享在網路上,今年榮獲師鐸獎肯定。

劉繼文擅長課堂中融入科技載具,結合平板進行數位教學與自主學習,將困難視為挑戰,不斷改善教學方法,希望每一天的每一節課,都能照顧到每一個學生。他在上課前先把數學知識點切細,製作3-5分鐘的教學影片,上傳至Youtube頻道、均一教育平台、學習吧,之後後轉成QRcode放在講義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況與節奏,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劉繼文說,盡管「這一條路很漫長,但我會一直走下去!」

劉繼文翻轉教學模式,將老師「教」的比例下降,學生「學」的比例提高,每位學生都能依照能力學習數學。圖:主辦單位提供

吳俊叡自許成為教育發電廠 以熱情創意和學生在一起
新北市安溪國中輔導住任吳俊叡堅持學輔工作17年,經常利用假日帶高關懷學生爬山下海、跑馬拉松,辦理弱勢孩子課後多元課程。還創辦教師正念社群,建構品格學校「安溪學」帶動校園文化改變,推動科學教育成為品牌而增班,創辦家長讀書會營造親師雙贏,並號召地區志工服務全國事務,投注生命教育從校內到新北甚至全國,擔任全國行政增能講師教學相長,今年榮獲師鐸獎肯定。

高關懷中輟生整天遊蕩翹課,但在吳俊叡眼裡看到的卻是不服輸、缺愛想被認同的孩子。他心想孩子既然不到校,那就去外面學習,於是找學生暑假一起攀登雪山。

吳俊叡深信,孩子的校園生活就像一部電影,在荒誕的青春劇裡,至少會出現一個老師,這個老師的某句話或決定,往往影響他一輩子,甚至翻轉結局,「我願是這位老師,迎接來到我面前的每位孩子。」

吳俊叡堅持學輔工作17年,經常利用假日帶高關懷學生爬山下海、跑馬拉松,辦理弱勢孩子課後多元課程。圖:主辦單位提供

陳孝盈致力推展防制藥物濫用 建立健康校園環境
新北三重高中主任教官陳孝盈努力將學習低落的學生留在校園,提升學生成就感,並於107年起與教育局校園安全室合作開辦電競社團園藝芳香療法等課程,引進更多資源進到學校,讓學生有更多選擇,期許為更多孩子提供安全的學習環境,今年榮獲師鐸獎肯定。

陳孝盈認為現階段重點工作則是規畫多元課程,盡可能把不愛讀書的學生留在校園,透過不斷向外尋求資源,把更多資源引進學校,提供學生更多選擇,他堅持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期許能夠帶給學生不同的人生方向。

陳孝盈不只是校園防制藥物濫用的倡議者,擴散影響至其他各級學校分享、倡議防制藥物濫用策略與成果。更是校園安全守護者、中輟生的人生導師,學生生涯規劃指引者,並持續透過品格教育培養孩子正確人生觀與價值觀。

陳孝盈107年起與教育局校園安全室合作開辦電競社團園藝芳香療法等課程,努力將學習低落的學生留在校園。圖:主辦單位提供

廣告

 

本文章來自《桃園電子報》。原文:新北6師實踐教育愛  榮獲113年教育部師鐸獎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