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人世間,難逃人間事。生在台灣長在台灣,雖身處異鄉,每天上台灣的新聞網,關心台灣彷彿是一種很自然的心理需求。也許因為自己的病況,不確定自己還有多少時日,常會不經意的覺得自己不用再計畫未來了,也因此對周遭發生的事,尤其與是政治和政策上有關的議題,直覺的有種淡漠!但自從去年底知道台灣計畫要大量刪減高中中文課綱中文言文的份量後心中一直沉沉的。彷彿是一種不明不白的失落,但到底我會丟失什麼呢?我沒有孩子,家人兄姊有,下一代的教育訓練和我們不一樣是必然,但是似乎只要想到未來的孫輩們將逐漸失去可能接觸到文言文或古文的機會和能力,就有一種難以言喻的遺憾和落寞。
必需承認閱讀於我而言是一種「幸福的能力」,閱讀給了我探索、儲備智慧的可能。而能夠閱讀歸功於語文的訓練。這世上應該有些人是因為喜歡語文而學習語文的,但那百分之百不是我。在我的求學過程中語文的訓練包括英文和理所當然的中文,而在我的時代,中文訓練也必然包括文言文,我們讀唐詩、背宋詞、研讀唐宋古文。中學時的我雖然熱愛讀散文、看小說,但是既討厭英文也厭惡文言文,因為它們都既難學又無聊,而且還都要背!記得自己當時常埋怨「古人怎麼這麼囉嗦?話怎麼這麼多?!不是說沉默是金嗎?」覺得孔子是全天下最煩人的人,因為他沒事就冒出來幾句自以為聰明的話來讓我們背!但當我屢次背誦,逐漸熟悉後竟也慢慢地品嚐出詩詞古文中的美感,它們帶給心中的觸動是深沈的也是持久的!相信嗎?經過這許多年我仍然保留著我的高三的國文課本,就是捨不得丟!有人說很多詩詞古文都是古代失意老男人的牢騷,但多年後,當我也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挫折和失意,我突然發現那些失意老男人牢騷竟然能讓我萌生會心的微笑,理解到人間之事,亙古不變!原來我的苦悶我的愁古人也有,而且曾經被如此完美的表達、抒發!
其實我的古文讀得相當有限,閱讀能力也不算強,大學讀的是國文系,還記得那時候讀史記點書點得辛苦呀!!但有限的涉獵卻也能引領我走過許多困難時刻。病後許多在美國這兒的同事友人常稱我勇敢,讚我堅強,這些當然是十足的過譽了。但我也明白,能一路走過來,並且堅持往下走該是我的心中有古人的智慧相伴、牽引。儘管所學不多,但懂一些些,於是我可以抓住我需要的重點,然後我知道,再病、再虛弱,人還是可以做一個讓自己喜歡、值得自己尊敬的人,於是我努力。而當月圓時,總有蘇軾的〈水調歌頭〉安慰著思鄉的自己,當新聞展現著世界的連連戰火讓我鬱悶時,我想到千年前杜甫的詩作,石壕吏,那個時代的百姓可不也是因為政治因素而遭受無盡的恐懼和家破人亡的苦難?我感激有機會得到各種語文訓練,學習英文讓我能明瞭西方文化,在西方社會中生活,中文的閱讀則不斷滋養、豐富我、提供我另一種思維方式,而古文,詩詞則能充實著時而感到心境虛弱的自己。
語文是我(相信也是許多人)行走一生極為重要的能力和助力,能讓平庸的我透過閱讀而豐實心境、理解人事、稍稍懂得體恤他人。我感謝我經歷的教育系統中讓我有機會培養各種語文能力,我也感激當年年輕的自己願意熬過那曾經痛苦的學習歷程,於是今天的我有機會進入不同的時空中探索世間浩瀚無盡的智慧!
作者:土撥鼠
曾在國外擔任學術圖書館教學館員多年。喜歡書法,愛好烹飪,享受文學。有餘裕時則愛以短文方式分享所思所想。
本文章來自《桃園電子報》。原文:副刊/語文學習,也談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