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主公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陳彥嘉表示,有一位平常都還可以藉由助行器行走的80歲阿嬤,前陣子突然感受到肚子不適,在和家人反映後,僅隨便先吃了些胃藥,結果腹痛維持三、四天仍不見好轉,最後即使吃止痛藥,仍是痛到受不了才被家人送到了急診室,經電腦斷層掃描後發現是十二指腸潰瘍穿孔導致的腹膜炎,消化液包括胃酸、胰液、膽汁都漏到腹腔裡面,變成很嚴重的發炎症狀。醫師經過家屬討論同意後,安排了緊急手術。在救治過程中,阿嬤一度血壓低到量不到,已有敗血症的症狀,經過引流感染物質,並把穿孔部位縫合起來,術後送到加護病房,前後住院快一個月才返家。
陳彥嘉提到,該名阿嬤先前曾因骨折就醫,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的原因有可能是吃多了止痛藥,沒配胃藥,或因生活情緒壓力導致腸道黏膜異常,而易破裂的情況,提醒家屬後續要多留心阿嬤的用藥與身體狀況。
陳彥嘉指出,在醫學上腹膜炎泛指腸子發炎、任何出血、感染導致腹膜被刺激發炎的病症,包括腹腔內任何一個器官破損流出內含物,或是肝脾因車禍、意外重擊受創,造成腹部大量出血都有可能引起腹膜炎,常見的症狀為腹痛及發燒,腹部摸起來僵硬,觸壓疼痛部會有反彈痛的症狀。腹膜炎治療主要以外科手術治療為主,先透過腹部電腦斷層檢查,查看受損部位再進行開刀手術,手術中同步藉由放置引流管,讓感染物質可以有出口排出,才不會持續在腹腔內感染。另外,心肺功能極差、長期臥床、或是其他疾病已介末期,麻醉手術風險大於腹膜炎本身,才會建議採非手術的保守治療。
陳彥嘉表示,這位阿嬤因腹膜炎導致敗血症,也就是因細菌感染引發全身性發炎的反應。敗血症從臨床案例顯示常有的症狀包括腹痛、發燒、心跳變快、血壓下降等,嚴重發展下去就會變成多重器官衰竭。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每年大約有600萬人因為敗血症休克而死亡,死亡率高達 50%,而根據台灣醫學論文研究亦指出台灣敗血症發生率為每十萬人643例,死亡率則為每十萬人287例,死亡率為29.2%,足見其嚴重性。陳彥嘉醫師提醒大家不能輕忽任何身體不適的症狀,如果腹痛持續好幾天,又發燒,就應該特別注意,一定要馬上看醫生。
現代人面臨家庭與工作兩頭燒的壓力,不少人會有如同陳亞蘭飾演《勇氣家族》的桂英一般,有「諱疾忌醫」的心態,但往往害怕治療,小病最後有可能拖著大病就更難醫治了,陳彥嘉提醒,民眾應養成規律健康檢查、定期抽血的習慣,身上有一些不適症狀,一到兩天沒有緩解就應該去看醫師,可以先至少去小診所看,經醫師評估後續是否有轉院看診的需求,以降低小病變大病的機率。
本文章來自《桃園電子報》。原文:急性腹膜炎不可輕忽 恩主公醫:嚴重恐引發敗血症、多重器官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