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國內太空科學發展 中央大學教授榮獲國家講座與學術奬 

推動國內太空科學發展 中央大學教授榮獲國家講座與學術奬 

中央大學引以為傲的太空科學領域持續發光發熱,太空系講座教授劉正彥榮獲教育部第27屆國家講座主持人之肯定,由總統蔡英文親自頒發學術桂冠;太空系講座教授郝玲妮則榮獲教育部第67屆學術奬殊榮,兩人同為中央大學大氣物理系校友,為國內太空發展做出卓越貢獻,實為「中大之光」。

推動國內太空科學發展 中央大學教授榮獲國家講座與學術奬 

中央大學太空系講座教授劉正彥榮獲教育部第27屆國家講座主持人,由總統蔡英文親自頒獎表揚肯定。圖:中央大學提供

中央大學表示,劉正彥從事研究33年,研究涵蓋整個日地環境的太陽擾動、日食、磁暴、電離層變化、平流層驟暖、對流層潮汐、海嘯、地震,所引發之太空天氣變化。他開創電離層太陽閃焰效應理論與觀測方法;發現電離層日食之日落增強、月潮、艏震波、音爆艏震波效應;創建電離層天氣監測、現報、預報、閃爍模式;發現電離層海嘯擾亂,藉此發展電離層海嘯預警系統;發現電離層地震前異常、獲得電離層地震時間與空間前兆存在之統計證據、發現電離層地震前兆物理機制。

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右一)出席頒獎典禮,向教授劉正彥和其家人表達恭賀之意。圖:中央大學提供

中央大學提到,劉正彥同時致力於太空科學教育,推動中央大學大氣系氣象組與太空組分組招生,經過18年的奔走,2020年教育部正式同意成立亞洲第一且唯一的「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以培育國內太空科學與科技人才。並建立台灣第一個完備大學級太空中心,推動衛星科學與科技研究發展。

中央大學太空系講座教授郝玲妮榮獲教育部第67屆學術奬殊榮。圖:翻攝自教育部得獎人專輯

劉正彥特別感謝另一半中央大學統計研究所教授陳玉英,他說,陳玉英不僅是人生伴侶,更是學術夥伴。長期以來他有關地震研究數據,都經過她嚴謹統計的驗證,不僅登上國際頂尖期刊,研究成果更經得起千錘百鍊。

中央大學表示,郝玲妮是國內少有的太空物理學家,至今投入學術生涯超過30年,崇尚自由心靈,重視人文關懷。她對於太空及電漿理論問題有深厚的興趣與基礎,勇於挑戰新的研究問題。至今已發表69篇SCI論文於頂尖太空、電漿和天文物理期刊,提出許多開創性的理論,如異常震波、新的救火管不穩定、新的撕裂模不穩定、磁場重連與新的電漿亂流形成機制等。

中央大學提及,郝玲妮在中央大學成立台灣第一個衛星酬載發展實驗室,2004年研究團隊研發的光度計儀器為國內第一個自行設計與製作的太空科學酬載儀器,並由「探空四號」火箭載入太空,為台灣太空科技與太空科學教育樹立劃時代里程碑。傑出成就曾獲得美國萊斯大學太空物理奬與兩次國科會傑出獎,是國內第三位女性學者獲選為中華民國物理學會會士,卓越學術成就備受肯定。

本篇文章轉載自《 桃園電子報 》。原文:推動國內太空科學發展 中央大學教授榮獲國家講座與學術奬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