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小說不同以往大眾對張愛玲「華麗而蒼涼」的印象,褪去所有華麗的外衣,描寫一個非常樸實、自然卻最殘忍的故事。故事聚焦在一個小小的農村,農民經過「解放」以後並沒有過上好生活,依然每日辛勞卻食不果腹。
小說中不時流露出濃濃的飢餓感,稀到不能再稀的稀飯(米湯)夾雜一寸長的青草就是一餐,但特殊的政治氛圍讓人無法捅破那層窗戶紙,頌揚的語言繼續、上繳的米糧繼續、農民的苦難繼續,造就了最後的悲劇。
情節上的重大轉折也都與稀飯相關,煮得濃稠、煮得稀薄都是罪,非常簡單的描寫反而扣住了人物最幽微的內心擺盪,生存的本能與人情的拉扯讓一切有了衝突,而那些惶惑、無助甚至卑瑣是衣食無虞的我們難以想像,卻真實存在的苦痛。
悲劇已定,放在樹上的棉襖與不告而別,所有的情感凝聚在對妻子腳踝的最後一握,是主角金根笨拙的愛;同時我也理解妹妹金花,未來在婆家的路千難萬難,那口沒在金根家吃到的飽飯,呼應了妹妹的選擇。無論如何,那些真切的情感在巨大的生存威脅下也只是這麼一瞬,也或許,這樣的偷生就是活著的全部了。
作者季竺怡:IG「樂遊原(@leyou_yuan)」共同經營者。
本篇文章轉載自《 桃園電子報 》。原文:副刊/飢餓,飢餓,飢餓。——《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