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剪黏泥塑技術保存者徐明河。圖:文化局提供
張善政表示,桃園有非常多珍貴的文化資產,剪黏泥塑、石滬修造及獅頭製作工藝的製作過程和技術,甚或是其中的傳統禮儀禁忌與風俗,都是市府致力於維護、保存的目標,感謝各位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的貢獻,共同努力讓桃園諸多文化資產被妥善地保存,並繼續傳承、發揚光大。

獅頭製作保存者葉佳水。圖:文化局提供
文化局說明,104年市府公告「傳統剪黏、交趾陶工藝美術」為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並於111年登錄認定徐明河為「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剪黏泥塑技術保存者」。同年,徐明河也登錄為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剪黏泥塑」技術保存者,亦即人間國寶,備受重視及肯定。徐明河於去年7月17日仙逝,其一生致力於傳統建築的剪黏泥塑的施作與技術傳承,作育英才無數,對於徐明河的成就與貢獻,今由他的家屬代為領取證書,授證表揚,其無私奉獻精神將永為後世緬懷。

桃園石滬修造技術賴以團體組織人力搬運石頭,藉著相關在地知識與經驗,高度掌握砌築要點。圖:文化局提供
文化局也提到,「桃園石滬修造技術」為桃市文化資產保存技術,石滬的修造賴以團體組織人力搬運石頭,藉著相關在地知識與經驗,高度掌握砌築要點,建構穩固耐衝擊的石滬,是為桃市文化景觀「新屋蚵間石滬群」之保存、修復、維護等工作不可或缺之傳統技術。桃園石滬協會竭力維護、活化新屋蚵間石滬群,亦協助推廣海岸環境教育,謹此授證表揚,市府也將持續與協會共同推動石滬保存與文化推廣,期使蚵間石滬群歷久彌堅永續長存。
最後,文化局更提及,「獅頭製作」為桃市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葉佳水對於獅頭製作的傳統工序、材料、技法等傳統智慧,至今仍秉持傳統土塑、紙糊等手路,並遵循著武獅的儀禮禁忌與風俗信仰製作獅頭。葉佳水延續傳承獅頭製作,成立聚英武館開館授徒,並長年在桃市內各中小學,開設貔貅獅套路、獅頭製作與武術技藝傳習課程,對於傳統工藝傳習無私奉獻,不遺餘力,今授證表揚,市府也將與葉佳水持續共同推動獅頭傳統工藝,發揚光大。
本篇文章轉載自《桃園電子報》原文:肯定3文化資產保存者奉獻 桃市府今授證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