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吃河豚中毒!食藥署籲遵守這些事

小心吃河豚中毒!食藥署籲遵守這些事
食品藥物管理署表示,近日關於河豚中毒事件引發民眾廣泛的關注,有鑑於河豚種類繁多,光靠肉眼不易辨識,河豚毒素屬於神經毒素,毒性約為氰化鈉之1000倍以上,加熱亦無法將毒素破壞,毒素主要存在於河豚卵巢、肝臟、腸、皮膚甚至肌肉組織中。通常於食用後10至45分鐘產生唇舌發麻、手麻、腳麻、頭痛、眩暈、嘔吐等症狀,嚴重時則甚至導致死亡,死亡率約為61%,目前無解毒劑。食藥署再次嚴正呼籲民眾避免捕捉及食用河豚,以降低中毒風險,也建議餐飲業者不要供應河豚,避免消費者誤食。

小心吃河豚中毒!食藥署籲遵守這些事

近日關於河豚中毒事件引發民眾廣泛的關注。圖:食藥署提供

食藥署並提醒,另考量近期國際間屢見生鮮蔬果遭受李斯特菌汙染之警訊,李斯特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能於土壤、腐生植物和許多哺乳動物的糞便中發現,甚至可在冷藏低溫下生長繁殖,易受污染之食品包括新鮮水果、生菜沙拉、即食食品、沙拉醬及未經適當殺菌的牛奶或冰淇淋等。因此,新鮮蔬果應澈底清淨後再食用,相關清洗注意事項可參考食藥署108年8月30日修正發布之「降低截切生鮮蔬果微生物危害之作業指引」;另外烹煮肉類食品時也應澈底加熱,並儘速食用完畢,以確保飲食安全。

新鮮蔬果應澈底清淨後再食用。圖:食藥署提供

食藥署呼籲,民眾在追求美味的同時,要保持警覺,預防食品中毒牢記「洗鮮分熱存」五要準沒錯:要洗手、要新鮮、要澈底清洗、要生熟食分開、要澈底加熱。另外食藥署官網也設有「防治食品專區」供民眾參考。

本篇文章轉載自《桃園電子報》。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