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只有一點點機會也比完全沒有好。」當主角露西從湖面的一團鮮黃花粉中撈起一隻瀕死的褐色小蛾時這樣想。這想法揭示了她的個性特質,也決定了她的行事風格。
故事從露西一家三口從麻薩諸塞州搬到新罕布夏州的一棟湖邊小屋開展,由於父親求新求變的個性,十二歲的她已經搬了三次家,再度面對新環境、新朋友的忐忑不安,有人可以幫她嗎?友善的鄰居男孩,卻僅是季節性的短暫居留;有意義的「潛鳥巡邏」,隨著秋天的到來劃上了句號;慈祥的萊拉奶奶的記憶,因病情的加重而漸漸遺忘她的人生……所有新生活中的安慰,終將結束,最後將會留下什麼?
環境對人的影響既深且鉅,尤其是個性、情緒尚不穩定的青少年,露西崇拜她的父親,而他慣於出差、喜歡遷徙,「渴望搬家就像有人渴望定居」,身為著名自然攝影師,他的血液中流淌著冒險精神,冀望在不斷變化的新鮮事物中找尋靈感,於是,經常被忽視的露西只得在不斷變異的環境中安放自己,努力適應,她期待得到父親的肯定、陪伴,但搬家的隔天,父親便搭機出差去了,只遺留了滿屋待理的雜物給露西和母親。強烈的不穩定感,籠罩心頭,歷史的一再重演,令露西徬徨,所以,「攝影」漸漸成為她排遣寂寞、忽略現實的利器,因為,「在照片裡,永遠都是『現在』。」即使有人走遠。
「攝影尋寶活動」給予露西一個想望的出口,她與奈特一起討論主題,尋求畫面的呈現,在日常或突發事件中抓住每一個當下,雖然生活仍然不輕鬆,有時順利有時困頓,有時開懷有時悲傷,她持續嘗試最好結果的可能。隨著作品的完成,夏日遠離,奈特一家人離開了度假小屋;冬天即將來臨,新生的小潛鳥展翅飛向大海;新學期開始,新同學比露西原本想像的友善……夏日的一切似乎都已經結束,生活在正常的軌道運轉不停,而曾經發生的種種,已成為露西成長的養分,給她更多面對未來的勇氣。
成長的路程便是如此,不斷掙扎、徬徨、體悟,「放棄」永遠比「努力」容易多了,幸好,露西不曾放棄,因為「即使只有一點點機會也比完全沒有好」,秉持信念,她試了又試,終能闖過幽谷,朝著心所嚮往的方向前進。
作者:葉斐娜
曾任「台灣現代詩」、「小鹿兒童文學雜誌」編輯。曾任聯合盃作文大賽閱卷老師。若水小小作家文學營指導老師。
本篇文章轉載自《桃園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