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與歐盟國家會一致抵制北京冬奧嗎?

文:彭濤 博士|圖:編輯部

美國、英國、澳洲、加拿大、立陶宛等國家宣布將外交抵制2022年在北京舉行的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後,在歐盟及其成員國中公開抵制明年冬奧會的呼聲越來越高,各國政府面臨必須做出是否採取抵制或如何抵制決定的拷問。儘管法國、德國等國家表示將在歐盟層面上努力對可能抵制此次冬奧會做出「聯合回應」,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歐盟國家找到共同路線的可能性不很大。

繼美國等G20 (Group of Twenty)國家表示在奧運期間不向北京派遣政府和外交官員後,德國新聯合政府對抵制的反應不一致,甚至是迴避。德國新任聯邦外交部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表示,希望歐盟對可能抵制中國奧運會的問題做出「聯合回應」。她宣布,將與德國政府和歐洲合作夥伴一起決定可能對中國進行的冬季奧運會的外交抵制。貝爾伯克說,「我們將在新的聯邦政府中共同決定我們將如何進一步處理它,但要符合我們歐洲朋友的意見」。她還提到了中國網球選手彭帥:「如果一個女人提出這樣的指控,那麼它必須在國際範圍內被聽到」。後者因指控中共黨內高官性侵而受到壓力。貝爾博克不排除抵制北京冬季奧運會的可能性。

不同的聲音

德國基民盟(Christlich Demokratische Union Deutschlands)外交政策專家瓦德普爾(Johann Wadephul)贊同,歐洲應該迅速效仿美國。 他表示,「外交抵制正是對中國持續存在的侵犯人權行為的正確回應」, 「自由世界不能保持沉默」。德國青年自由黨(die Jungen Liberalen)人朱利斯(Julis)也呼籲未來的聯邦政府應加入美國,對北京冬季奧運會進行外交抵制。自民黨(Freie Demokratische Partei)歐洲議會副主席畢爾(Nicola Beer) 更是呼籲歐盟成員國「全面抵制」北京冬奧會。她告訴媒體,美國的舉動來得很晚。畢爾說:「然而歐盟不應該只是跟在美國的後面,而應該站在尊重人權的前沿」。正在爭取基督教民主黨(Christlich Demokratische Union Deutschlands)主席職位的弗雷德里希·梅爾茨(Friedrich Merz)也表示支持歐盟抵制北京冬奧。他說:「歐盟也應該做出這個決定」。這樣既「允許運動員參加奧運會,但北京政權在很大程度上也會(因為抵制)而在政治上被孤立」。

聯邦總理肖爾茨(Olaf Scholz)此前曾宣布「與歐洲和世界的合作夥伴」密切協調,但他呼籲願意在外交政策上進行對話。他表示,「在一個必須共同努力的世界中,還需要利用合作的信號」。肖爾茨說,聯邦政府將「與歐洲和世界的合作夥伴非常謹慎地討論與中國的交易」。許多與德國打交道的國家都擁有「與我們認為正確的政府形式完全不同的政府形式」。 新的聯邦政府必須「設法瞭解差異,並在世界上仍然相處融洽」。這是「明智的政治理解」。社民黨(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總書記拉爾斯·克林拜爾(Lars Klingbeil)則公開反對政治抵制北京冬奧會。 他說,「我對抵制奧運會持非常懷疑的態度。我相信奧運會總是一個選擇,或者總的來說,大型體育賽事是一個有針對性地揭示關鍵社會發展(如人權等問題)的機會」。

歐盟外交代表博雷利(Borrell)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歐盟成員國可能採取協調行動。但他表示,是否派政治代表參加中國奧運會,最終由成員國自己決定。

針對多國宣布外交抵制冬奧會,法國和義大利表達了不同的意見。義大利政府官員曾表示,義大利不會加入美國的抵制行動。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批評歐盟可能對奧運會進行的外交抵制」。他在巴黎說,「純粹的外交而非體育抵制將是「非常小且具有像徵意義」的措施。(西方)必須做出明確的決定,要麼不派遣運動員,要麼在國際上樹立另一個共同的承諾標誌」。但法國外長勒德里安(Jean-Yves Le Drian)則公開表示支持歐洲就可能的抵制採取共同立場。

美國及多個西方國家對北京冬奧採取外交抵制,是因為中國在與維吾爾人和藏人打交道時侵犯人權,鎮壓香港民主運動以及威脅侵略臺灣等等。另外,西方社會對中國女子網球運動員彭帥命運的擔憂,也推高了抵制中國冬奧會的聲音。早在今年7月,歐洲議會就以高票通過無約束力議案,要求中國廢止《香港國安法》,並呼籲歐洲聯盟成員國抵制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除非北京改善香港、新疆、西藏與內蒙古等地人權狀況。

存在的問題

法國不參加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會的理由是,「體育是一個自己的世界」。法國教育和體育部長布朗凱(Jean-Michel Blanquer)在接受廣播公司 BFMTV 採訪時表示,「體育是一個獨立的世界,必須盡可能避免受到政治影響」。否則這最終會讓所有的比賽都無法進行。但布朗凱解釋道,他不會親自前往北京,而是讓體育部長馬拉奇內努(Roxana Mărăcineanu)前往。

抵制北京冬奧是西方國家履行其「基於價值的外交政策」的一部分,即在與專制國家的交往中附加改善和結束其糟糕人權狀況等條件。然而,這一「以價值為基礎」的外交路線卻可能在經濟利益上給西方國家帶來損失。對於德國來講,「以價值為導向」的對華政策將讓該國經濟利益的重要性大大降低。有分析認為,作為出口大國的德國不太可能讓這種不利於自己的情況發生。

同樣,在「對中國說不」問題上形成一個共同的歐盟政策,也被認為「不可能存在」。比如,葡萄牙、希臘及匈牙利等國家正在阻止對中國採取更嚴厲的政策。「北京在過去二十年裡已經購買了一些歐盟國家的經濟,這些國家現在依賴人民共和國」。另一方面,在歐洲人看來,美國已經代表了一種「以利益為基礎」的外交政策,其最終目標是保持美國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而不完全或僅僅是為了維護其以自由和人權為基準的價值。這也是歐盟成員國在是否與如何抵制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問題上意見不一致或不太可能找到共同的歐洲路線的原因之一。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