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綠黃受期待新組閣 德對華政策變強硬?

文:彭濤 博士|圖:編輯部

國大選結果出爐,社民黨(SPD)獲得最多選票25,7%,基民盟/基社盟(CDU/CSU)第二大黨獲24,1%,綠黨(BÜNDNIS 90/DIE GRÜNEN)第三14,8%,自由民主黨(Freie Demokraten)11,5%。按照得票率的高低,德國下屆政府可以由這四個政黨通過談判達成各種共識而組成新內閣。目前的選項有三個:一個是由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組成的紅綠黃(紅綠燈Ampel)聯合政府;一個是由基民盟/基社盟、綠黨和自民黨組成的黑綠黃(牙買加Jamaika)新內閣;另一個是,如果前兩個選項組閣失敗,將從新回到由社民黨和基社盟/基民盟組成的紅黑(große Koalition/GroKo)大聯合政府。這一新的組閣情勢,很大程度上可能給德國對華政策帶來「新氣象」,使之找到更直接、更自信批評北京的基調,而不是持非常謹慎的態度。

從目前的狀況和媒體主流意見來看,最有希望組成新內閣的是第一個選項,即由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組成的(紅綠黃)聯合政府。但也不排除這一組閣談判最後破裂的可能,主要原因是綠黨和自民黨在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及社會公平(福利、稅收)等政策上存在分歧。同時在內閣成員位置安排上兩黨也可能有爭議,如由誰出任外交部長職位。這類情形也凸顯在第二個選項的談判中。

如果綠黨和自民黨最終在上述問題方面達成協議和共識,不管它們與社民黨還是與基社盟/基社盟組成聯合政府,由綠黨和自民黨參與的新一屆政府在對華政策上,都會有所變化,帶來新氣象,在人權和臺灣議題上與北京可能發生更多的爭議與衝突,比如強調德國經貿與人權掛鉤、促進歐洲統一對華政策等。綠黨和自民黨在對華政策上有相近的看法和態度,如對歐中貿易協議和「一帶一路」的批評,譴責北京在香港、新疆和臺灣等問題上的粗暴和蠻橫,以及要求歐盟推行以價值為導向的對華政策等。

在大選前,綠黨候選人已經表達其在對華政策上的強硬態度,自民黨也發表相似的言論。一直以來,綠黨與自民黨都與北京在人權、地緣和經貿等議題上發生激烈爭議,均受到中國政府的嚴厲批評甚至冷落。它們與中國有著長期不和與爭執的經歷。2019年,因爲同情香港反送中運動,自民黨代表團訪問北京時,一些早已計劃的與高層官員的會面被中方無故取消。在一次僅有的會談中,該黨(FDP)領袖林德納(Lindner)還被中方官員「訓斥了三十分鐘」。1996年,自民黨曾在德國與西藏流亡政府領袖達賴喇嘛及其代表團舉辦了一次活動,非常激怒了北京。而德國綠黨歐洲議會議員及對中政策小組主席萊因哈德·比蒂科夫(Reinhard Bütikofer)因在對華態度上的强硬而被北京列入制裁歐洲人的名單,引起綠黨上下同仇敵愾。

相對來講,社民黨和基民盟/基社盟兩大黨的態度就顯得謹慎一些。雖然它們在大選前後對中國人權與非市場行爲等議題有所提及,但表述不太明確,且避免深化此話題。基民盟候選人阿明·拉舍特(Armin Laschet)經常暗示,他將奉行類似於默克爾的政策,特別是在貿易政策問題上。在歐中貿易協定方面,基民盟作為主要的聯盟夥伴,卻寧願投票贊成快速批准。針對該協議,社民盟候選人奧拉夫·舒爾茨 (Olaf Scholz) 也未明確表態。他只稱讚了這一貿易協定,並指出國際勞工組織的國際勞工標准或環境和社會標準等問題都被明確列入協定。在與北京的系統性競爭議題上,基民盟/基社盟也並沒有在選舉宣言中作出明確聲明,「既不澄清(北京)侵犯人權的行為,也不澄清香港(特別行政區)違反國際法的行為」。

社民黨總理候選人奧拉夫·舒爾茨的競選廣告。廣告標語是:對話未來。

如果自民黨和或綠黨參政,下一屆聯邦政府很大程度上會採取對中國更為批評的政策。與基民盟/基社盟和社民黨相比,他們的選舉計劃在關於中國的聲明中更加詳細、具體和富於批判性。換句話說,自民黨和綠黨參與的政府與中國發生衝突的可能性更大。這將敦促較大的政黨(社民盟、基民盟/基社盟)在對華問題上拿出更加明確的措辭和態度,因為組成聯合政府的各黨派必須在這些議題上達成相對的共識或起碼的平衡,儘管基民盟/基社盟和社民黨在這方面的表態不太明確,例如在中歐投資協議 (CAI) 的批准、中國公司參與歐洲 5G 網絡的開發、對嚴重違反人權或國際法的中國官員實施個人制裁等議題上。

默克爾擔任總理的十六年間,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習近平治下,中國走上了高度專制的道路,轉向了部分更具攻擊性和部分孤立的經濟政策。德國公司在中國的商業環境也日益政治化。另外,中國目前的冠狀病毒旅行限制使德國經濟陷入困境。這亦是目前德國乃至歐洲開始轉變其過往溫和、謹慎的對華政策的重要原因。因此,德國新政府可能會致力找到更直接、更自信地批評北京侵犯人權行為的方法,達成經濟利益和價值之間的新平衡,並可能採取更具勇氣的基調,而不是非常謹慎的態度,例如在香港、新疆和臺灣局勢方面。

不過,德國的中國政策就是總理政策。很明顯,擔任新總理的人選只能是獲票數最多的政黨,要麽是社民黨,要麽是基民盟/基社盟。不管是社民黨的舒爾茨 (Olaf Scholz)或是基民盟的拉舍特(Armin Laschet)當選總理,都可能致力於保持與中國關係的連續性,最好的情況是緩和現有的衝突,即深化與中國的經濟聯繫,與北京保持接觸並尋找合作機會。在這方面,綠黨和自民黨的迴旋餘地是有限的,即使他們得到了外交部。但如果綠黨和自民黨能達成共識並齊心協力,他們就可能成功地改變德國外交政策辯論的核心,讓中國不僅被視為合作夥伴,而且被視為制度與系統性競爭對手。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