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醫學專家談如何面對福島等五縣產食品(三)

文:本田善彥|圖:編輯部

灣當局對日本福島等五縣產食品進口的態度經過幾次曲折,2011年3月11日發生的三一一大地震(東日本大地震)引發巨大海嘯,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熔毀,外國政府擔心於災區和周邊地區所生產的農產品和食品受到核污染,限制進口於該區生產的食品,臺灣也不例外。早在馬英九政府時代,一度考慮鬆綁限制,但當時在野的民進黨大鬧食安問題後,造成消費者的恐慌,最終未能開放。據《自由時報》2015年3月24日的報導,民進黨立委林淑芬今對福島等五縣產食品,用改標籤「東京製」的方式蒙混闖臺銷售的事發文,痛批「此事是衛福部食藥署(FDA)從2011年以來的『假管理真縱放』政策所造成的,根本是『蓄意殺人』。」她表示,多家廠商把福島等五縣食品改標籤後輸入至臺灣的情形「很普遍」,早在一年半前她就有提案,要求政府對於日本進口的所有食品都要要求廠商檢附「官方產地證明」及「輻射檢測證明」,她還説「到基隆海關考察,卻發現進口日本食品時,產地的縣市竟然是業者自己填寫的」。林淑芬說,大陸都要求日本附相關證明,臺灣的政府在這4年來卻如此地縱放進口業者,如此地優待日本出口廠商,讓她實在很痛心。

過去幾年,福島等五縣產食品進口問題,在日臺雙方的互動之際,一向都屬於即尷尬又棘手的議題。針對此議題,日籍資深媒體人早田健文先生日前訪問到福島當地的輻射專家森田康彥先生,森田康彥先生是國立鹿兒島大學齒學博士,核醫學的專家,曾於大學任教,從事輻射志工。他居住福島縣長期關注輻射問題,也透過他的專業來提出具體可行的建議。

以下是訪問全文:

Q:萬一發生如此的情況,買方對五縣產食品本有的疑便慮擴大至整體日本產食品也説不定,如此無不可能造成更大的損失?

A:是的。所以,開不開放五縣產食品的進口,是由「持份者」來決定,如何判斷是臺方才能決定,而不是日方能定奪的。

我打一個比喻,1986年,前蘇聯的車諾比發生核災,但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沒有能力處理善後,結果居住北歐拉普蘭的游牧民族薩米遭殃。薩米食用的馴鹿肉被汙染,但若把馴鹿肉禁掉,第一,替代的肉品無法運到該地,第二,薩米本身沒有消費替代肉的經濟能力,就導致薩米有可能沒東西能吃的嚴重局面,因此不使用特例的概念來處理。可是日本的部分人士,不顧其複雜的背景和前提,只拿出來這些特例的數字來宣傳「日本的把關多嚴格」云云,這是不對的。當今的日本或臺灣,能買到即安全又廉價的食品,所以當然其測驗標準設定得嚴格點才對。當然,我也知道每個國家的做法都不同,看看美國對新冠肺炎、豬肉等的表現就知道,他們對風險的概念與我們不太一樣,也許他們認爲,久久吃一次沒問題吧!或,好吃就好吧!不過,不管如何,決定開不開放的主體並不在於日本,就得由「持份者」來決定才對了。

高舉「科學性」的宣傳方式,簡直是重複强調「正義就是正義」的自我宣傳而已。感不感到「安心安全」就是要看對方感受,而不是自己説了就算了,但日方只單方面地連呼「安心安全」的口號而已,是十分荒謬的現象。

Q:日臺雙邊交涉的過程,日方責怪臺方,不開放五縣產食品的措施是沒有科學根據的,但日方所說的「科學」的定義是什麽?好像沒有交代得清楚。

A:假如他們所説的「科學」這個詞匯,要依據ICRP的報告來定義,那麽日方的認知是不對的,ICRP明確地表示,最被重視的就是「持份者」的概念。按照這樣的理念,日本不插嘴、不説話才是「科學」的態度,日本該做的就是提供正確的數值資訊,沒別的。

Q:臺灣當局於9月23日正式宣布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不過在臺灣方面普遍地認爲,臺灣一定會面對日臺之間的「核食談判」問題。對這個現象,您有什麽看法?

A:我不是政治家,所以只能談跟我專業領域相關的觀點。到目前爲止,臺方對福島等五縣産食品的安全有著疑慮,但日方從來都沒有提供過個別的測量結果等資料,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根本都無法進行討論。我認爲,需要建構能夠徹底執行檢測的機制之外,在臺灣優先推動建立由非官方以及非生產者而組成的第三人確認系統,這就是處理食品輻射問題是的核心基礎。若在物流管理中,遲遲地不建立可追溯性,還敢試圖拖延,這種態度可謂「非科學」到極點的。

如果臺灣欲新加盟TPP,必需獲得原加盟11國全體的同意。換言之,讓臺灣加盟TPP的決定權並不只在日本一國的手裡,反過來看,若日本把這些福島五縣產食品的問題處理的不妥當,反而會引起其他國家的譴責不是嗎?TPP是經貿協定,而非政治協定。

臺灣是買主,就是客戶,日官方也應該很清楚地理解到這點。我還是覺得日官方利用福島等五縣農產品議題的真正目的,在於針對日本國内展開「安心安全」的政治宣傳,而不一定要將五縣產食品推銷到臺灣。(待續)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