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要如何解讀日本新政府的對華政策?

文:本田善彥|圖:編輯部

本自民黨總裁岸田文雄11月10日經過特別國會的内閣總理大臣指名選舉,當選爲第101任首相,之後發表新内閣名單。因岸田於10月4日在臨時國會被選為第100任首相後,組過一次内閣,所以新内閣成員的更替幅度不大。接著茂木敏充因獲岸田指派為黨幹事長而卸任外相,僅外相一職換人,由前防衛相林芳正擔任。

部分臺媒,假藉「日本保守派人士將林芳正視為親中派」等的説法,評爲「林芳正任外相,是岸田對中表示善意的人事安排,而且是使中韓都稱讚的安排」,「鴿派的岸田不願直接與中國有任何軍事衝突,因此安排了讓中國放心的人事」等,對岸田政府的外交布局表達高度不滿,看似這些臺媒人士,衷心擔憂日中關係的緩和和穩定,甚至迫不期待日中早日開戰的感覺。有些媒體還索性地説教「現在是日本也必須在中、美選邊站的時代……,在過去林芳正可以親中又親美,但在當下,身為日本外相必有所選擇」,看來此位寫手以爲我們日本的外交需要領受來自臺灣的智慧,是十分有趣的心態。順便一提,這些將岸田文雄説成「親臺」的記者們,針對岸田擔任「廣島縣日中友好協會會長」一事,似乎不太在乎,也很有趣現象。

過去幾年來,美國爲了圍堵中共,弄出印太戰略等框架,動員包括日本在内的「盟邦」和附庸。不少日人毫無疑問地深信日本是美國在東亞最重要的「盟邦」。的確,美國現階段在日本布署大規模的軍隊,日本面對威脅時,駐日美軍確實是獨一無二的靠山。多數日人很清楚地知道日美關係絕對不是平起平坐的對等關係,也知道美國早期以「瓶蓋論」的思維運用日美安保體系來控制日本;換言之,當今的日美安保體系毫無疑問是美軍占領日本的舊模式延伸下來的,部分日人還戲稱「日本是個美國的第五十一州」的,但日人還願意説服自己是美國在遠東的最重要「盟邦」,因爲日美安保條約是確保日本安全保障的一大利器。所以,日本外交的基本結構中,特別在日美安保體系上,本來就沒有「選邊站」的問題。

相對的,日本政府的對華政策是否產生根本性的變化呢?由結構來説,只要日美關係的基調不變,日中關係上也難有根本性的質變。沒錯,日中之間有東海領土的糾紛,絕大多數日人對大陸擁有高度戒心,但日中雙方彼此高度依賴的經濟結構也幾乎固化,其實,日中關系上發生糾紛時,雙方都在面對來自國内輿論「不許退讓」的壓力之下,於檯面下努力地摸索關係緩和的契機。

今年四月,時任日相菅義偉和美國總統拜登於白宮舉行峰會,事後發表的聯合聲明中,表示「我們強調臺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促進和平解決兩岸議題,我們嚴重關切香港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人權現況」。日方表面態度始終保持謹慎,菅義偉返國後,在參議院全體會議上,發表有關訪美行程的國會報告。針對在野黨的質詢:「日本會在臺灣問題上,跟隨美國的軍事戰略,進行軍事干預嗎?」菅義偉對此表示:「完全沒有軍事介入的考慮。」菅義偉在答覆國會議員詢問時還特別表示:「期待通過當事雙方的直接對話和平解決(臺灣問題)是日本政府的一貫立場,這也進一步明確為日美的共同立場。」。

日本1972年的日中邦交正常化以來,一直顧慮堅持「一中」原則的陸方的反應,對臺灣問題抱持十分審慎因應態度。據日媒的報道,今年四月發表日美共同聲明的過程,日方當初不欲凸顯臺灣議題,但經過三月的日美「2加2會談」後,美方於聯合聲明中應日方要求,明載「對尖閣諸島(臺方稱:釣魚臺列嶼)適用日美安保條約」等字眼,日方也相對地接受美方對聯合聲明中記載「臺灣」的要求,不得不妥協。日方還認爲,將日方過去的習慣用詞「促進和平解決兩岸議題」的文字加進去,就能向陸方傳達「日方無意改變既往的路綫」之信息。

過去二三十年來,日本經濟持續地衰退,社會氛圍嚴重低迷。剛好在這個時間點上,日本群衆目睹了大陸的崛起壯大,不少日人情感上無法適應,加上日中、日韓之間的各種糾紛不斷,因此於當今日本社會「反華(中)」、「嫌韓」變得顯學的同時,反射了這些負面情緒,透過表面上「友臺」言行表現也盛行一時。愛的相反是冷漠、而不是憎恨,愛慕與憎恨是硬幣正反面般一體兩面的關係,日本國内確實有親美和反美、親中和反中、親韓和反韓等情緒(針對臺灣部分會有一股「親臺」的特殊情感,但不太會產生「反臺」情緒的,其背後的性質,值得研究)。

本質上,對日本來説,日中(還有日俄)雙邊關係的重要性是僅次於日美關係的,觀看安倍-菅-岸田的歷代政府對華政策就知道,對大陸一直采取十分務實的態度。日韓關係的重要性也不亞於日中的,在美國的西太平洋安保布局上,日韓決裂是不被允許發生的命題。假如日本將來一段時間要依賴美國所主導的區域秩序,日韓之間的矛盾也不可能放任不管。

由於林芳正是「日中友好議員聯盟」的會長,當初被部分媒體大做文章,後來他「爲了避免不必要的誤解」,辭去聯盟會長,他還自稱是對大陸該主張的問題就會堅決主張「知中派」而非「媚中」,如此哪裏不對?外交本需要高度智慧和彈性的業務,也不受政客個人主觀而左右的,決策單位必須要有海納百川般的情資收集能力、同時必要有集思廣益式的分析態度。理解二戰前日本外交的失敗就知道,脊椎反應式的一面倒思維會帶來大災難,團隊裏有「知美」、「知中」、「知韓」、「知俄」等才對。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