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巴契夫帶給臺灣的重大啟示!

文:臺師大教授 夏學理|圖:編輯部

巴契夫(Mikhail S. Gorbachev)在其前蘇聯總書記任內,全力推進開放政策,同時於1987年、1989年,兩度獲選為美國《時代雜誌》(TIME)之時代年度風雲人物(Time Person of the Year);其後,更在1990年榮獲諾貝爾和平獎。然而,在他已逾九十高齡的今日,卻被一份最新出爐的俄羅斯民調定位成:在全俄國民眾心目中,「最為可恨」的前蘇聯時代人物!該份由「俄羅斯輿論研究中心」(WCIOM)所做的官方調查發現:俄國民眾仇視戈巴契夫的恨意(占20%),竟尤甚於實施恐怖統治的暴君史達林(占11%)、殘暴的秘密警察頭子貝利亞(Lavrentiy Beria),以及一手策劃古巴飛彈危機的赫魯雪夫(Nikita Khrushchev)。

何以俄國民眾仇視戈巴契夫的恨意竟會高居第一?WCIOM研究中心說明,乃係因為於蘇聯解體後,隨之在俄羅斯引發的「經濟危機」,骨牌式地導致生活水準驟降,以及俄國在世界舞臺地位上的今非昔比,而致使戈巴契夫倍受俄國民眾敵視!(新聞資料參考:<蘇聯解體30年 民調顯示俄國人最恨戈巴契夫>)

回顧自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至今適逢三十週年,當時六十歲的戈巴契夫於蘇聯解體當晚7時,坐在總統辦公室內,透過電視直播,向全世界發表即刻辭去蘇聯總統職位的演說。當時,戈巴契夫在其發表談話的最後,係以樂觀地預言表示:「我相信,我們的共同努力,遲早會結出碩果,我們的人民將生活在繁榮昌盛的民主社會中!」

然事與願違的是,在蘇聯解體後,絕大多數的俄羅斯人,竟不幸地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上,陷入了極大程度的不進反退。另也由於盧布(RUB)貨幣的大幅貶值,除導致乞丐與刑事犯罪案件陡增外,甚至還反常地驚現了俄國平均壽命縮短的罕見狀況!(資料來源參考:維基百科<米哈伊爾·戈巴契夫>)

但耐人尋味的是,其實直至1983年,蘇聯人均國民生產總值(GNP)才達到3,710美元,僅為同期美國的三分之一,至於同樣奉行「馬克思列寧主義」(Marxism-Leninism)的東德,則已達5,670美元。其後,又因為蘇聯入侵阿富汗,導致美國總統卡特(Jimmy Carter)對蘇聯實施糧食禁運,以及蘇聯耗費大量財政預算,用於對付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的「星戰計劃」(Star Wars),再加上蘇聯石油出口因國際原油價格滑落而收入銳減,種種均迫使蘇聯人民,就連在最基本的日用品消費與副食品(如:奶酪、黃油)採購上,都受到明顯的壓制影響。於是,乃發生了1985年時的蘇聯民眾,每人每天平均得耗費兩個小時的時間,就只是為了排長龍購買日需食品,而此,也正是戈巴契夫之所以毅然決定,務須進行政治改革開放的肇因(資料來源參考:維基百科<蘇聯經濟>)。

可惜,同樣致力於改革開放的戈巴契夫,無論其個人運勢與俄羅斯國運,均遠不如鄧小平與中國!解體後的俄羅斯,首先經歷了「超級通貨膨脹」。而接手戈巴契夫的葉爾欽(Yelchin)政府,又因接連的經濟改革失利,致使原屬最穩定社會基磐的中產階級碎裂瓦解,且也有大量的優質國營企業,被權貴趁機侵吞或由外資低價收購。至於盧布的匯率,更是從解體前的原一盧布兌換一美元,慘跌至一美元兌換三萬盧布。凡此種種的從雲端直線摔落,由於比1980年代的「大排長龍購買日需食品」之時期更慘,也因為「生理需求」畢竟是人們的根本需求,而使得俄羅斯人民選擇跳過不但敗家且又陷入貪污醜聞的葉爾欽於不顧,也要堅持劍指戈巴契夫為「最可恨」的前蘇聯時代頭號罪人!(資料來源參考:維基百科<鮑利斯·葉爾辛>)

今日之所獲評價如此極端的戈巴契夫,他非但不是俄羅斯版的鄧小平,且就連暴君史達林與殘暴的秘密警察頭子貝利亞都勝過他許多!這說明了鄧小平的「不管黑貓、白貓,凡是能捉到老鼠的貓,就是好貓」之論,一舉證明了「資源麵包」優先於「政治制度」!畢竟,當人民在面對飢寒交迫的困境時,無論是虛有其表的民主選票,亦或是通膨貶值的鈔票,都遠遠不如一張可以保證換得食物的糧票來得重要!這份「最為可恨」的前蘇聯時代人物之九十大壽賀禮,除了帶給戈巴契夫一記歲末痛擊外,也給在前總統馬英九筆下之——今日已屬「不自由民主」(illiberal democracy)的臺灣,帶來何等重大的啟示?(資料來源參考:聯合新聞網<馬英九投書/臺灣已經是「不自由的民主」(illiberal democracy)>)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