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品牌形象」評比輸大陸 臺灣魔鏡、西洋鏡碎滿地

文:臺師大教授 夏學理|圖:編輯部

英國政治學者西蒙·安霍爾特(Simon Anholt)和權威民調機構益普索(Ipsos)合作的「全球最佳國家品牌形象」(Anholt-Ipsos Nation Brands Index,簡稱NBI)之2021年最新評比排名,於上(10)月19日所發布的Germany maintains top “nation brand” ranking, Canada and Japan overtake the UK to round out the top three文中,公佈揭露臺灣在全球六十個被納入評比的排名裡,品牌形象指標位列第33名,較去年退步一名,且輸給排名第31名的中國大陸。11月15日,在媒體群起報導此評比結果的同時,竟有媒體以<「國家形象」退步至33名? 網友發現亮點:台灣被當成國家耶>做為該則報導之所謂「亮點主標」,益發使世人慨嘆:這隻顧左右而言他的鴕鳥,還真是隻稀有珍禽!

按NBI排名,早自2005年起,即依下列六大指標,進行最佳品牌形象國家評比(詳情請參考原文資料網址:https://www.ipsos.com/en/what-do-botswana-indonesia-and-colombia-have-common-actually-more-you-think):

  1. 出口評量:全球受訪者對於各個國家之「產品與服務」的觀點,以及消費者主動尋求或避免購買某個/某些個「原產國產品」的取向程度。
  2. 治理評估:全球受訪者對於各個國家政府施政能力與公平性的看法,以及各國對於全球問題(例如:和平與安全、正義、貧困與環境保護)的承諾。
  3. 文化評估:全球受訪者對於各個國家之文化遺產的看法,以及對於各國當代文化的欣賞程度,包括:電影、音樂、藝術、體育,以及文學等。
  4. 人民質感:衡量各國人民,在其基本能力、開放性、友好程度,以及其他品質(例如:包容度)等方面的聲譽表現。
  5. 旅遊評價:全球受訪者對於各個國家的探訪興趣程度,以及評比各國在自然與人造旅遊景點上,所呈現出的吸引力。
  6. 投資移民評估:各個國家吸引他國人士申請移民至各該國的生活、工作或學習之磁吸程度,以及全球受訪者如何看待各個國家的生活質量與商業環境。

對於上述這個至今已連續發佈17個年度的全球最佳國家品牌形象排名,在今年臺灣首次輸給中國大陸之變盤時刻,媒體怎麼會擇以「臺灣被當成國家耶!」來轉移重點,自我取暖、緩頰?而不是積極肩負、承擔起媒體第四權的重責大任,警醒執政者應速就「出口、國家治理、文化、人民質感、旅遊、投資移民好感度」等六大面向深做省思,反透過一己之媒體影響力,讓閱聽大眾顧影自憐地退縮回「臺灣被當成國家」的自舔傷疤之舊殼!

如若臺灣不是「中華民國」,臺灣的國民生產毛額(Gross National Product,簡稱GNP),難道是「島」民生產毛額!?今日與其因為國家「品牌形象」的評比輸給大陸,就讓臺灣的魔鏡、西洋鏡碎裂滿地,何不藉此良機,勇敢地把頭伸出井外、離開池塘,虛心且認真地效法那小民「張三」鼓勵孩子們的……,「我們要飛到那遙遠的地方看一看,這世界並非那麼淒涼。我們要飛到那遙遠地方望一望,這世界還是一片的光亮!」

看看在全球最佳國家品牌形象的60個國家裡,排名第一的德國。這是該國自2008年以來,第七次(2008、2014、2017到2021年),也是連續第五年榮登世界第一寶座。而今日的德國,不但已追平美國連續七年身為NBI第一的記錄,且把美國這個國際老大,甩在世界第八位。仔細觀察德國的「聲譽優勢」排序,可瞭解係由:出口、投資和移民、治理與文化等類別,高強度地領先其他受評比的國家。全球受訪者們對於購買德國產品、德國企業的投資吸引力、德國人民的就業力(專業能力與敬業表現)、德國政府在消弭貧困上所做的努力,以及在體育/運動方面的出色表現等,均予以極高度的肯定。

總之,這是臺灣輸給中國大陸的第一次,真摯希望這個「首次」,將只是「唯一的一次」,而不會是個「死亡交叉」,使臺灣從此只能落寞地看著中國大陸逐步領先。至於自己,則總顧影自憐地,在自戀或內耗的漩渦中持續打轉。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