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庫倫諾夫世界文化遺產巡禮

1992年契斯基庫倫洛夫(Cesky Krumlov)整個小城被UNESCO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網路)
1992年契斯基庫倫洛夫(Cesky Krumlov)整個小城被UNESCO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網路)

楊正寬/前臺灣省文獻委員會主任委員

民國108年7月26日我照預定行程,準備要用一天時間,到捷克南部南波希米亞地區的一個小城契斯基庫倫洛夫(Cesky Krumlov,簡稱CK),進行世界文化遺產巡禮。

1992年契斯基庫倫洛夫(Cesky Krumlov)整個小城被UNESCO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網路)
1992年契斯基庫倫洛夫(Cesky Krumlov)整個小城被UNESCO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網路)

話說這個契斯基庫倫洛夫(Cesky Krumlov)小城,因為原來是由德國人在二次世界大戰前開發建設的,因此城市名稱Krumau在德語中意為「高低不平的草地」;後來由捷克人接手,所以如果CK的全稱則是捷克文「河灣中的淺灘」的意思。兩個字意其實已經可以描述出小鎮大致上地理環境概貌了,那是因為小城被伏爾塔瓦河(Vltava)流經此處成U形圍繞,十分蜿蜒曲折,致河流將市區隔成位於北邊山丘的「城堡區及河套中央」,以及被河流包圍成圓形的「老城區」兩大部份,而老城區中心至今仍到處保留著中世紀的原始風貌,穿梭其間會讓人感覺這裡是最美的中世紀童話小鎮。

契斯基庫倫洛夫城堡教堂內挑高的天穹使教堂寬敞明亮。(楊正寬)
契斯基庫倫洛夫城堡教堂內挑高的天穹使教堂寬敞明亮。(楊正寬)

其實這個小城可追溯至13世紀時,是由一位南波希米亞貴族維提克(Vitek )來此建城,14世紀時讓渡給羅森堡(Rozmberk )家族,18世紀後,又被德國的史瓦森堡(Schwarzenberg)家族買下,直到二次大戰德裔居民被驅逐回國,留下他們帶不走且獨到藝術眼光修建的精緻耀眼城堡建築在捷克,因為捷克政府維護得很好,因此1992年整個小城被UNESCO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

在城堡上方可以遠眺整個被伏爾塔河圍繞得老城區。(楊正寬)
在城堡上方可以遠眺整個被伏爾塔河圍繞得老城區。(楊正寬)
流經城堡下的伏爾塔瓦河(Vltava) U形轉彎處。(楊正寬)
流經城堡下的伏爾塔瓦河(Vltava) U形轉彎處。(楊正寬)
穿梭在古鎮蜿蜒的小巷中,可以享受自己正是化身的童話故事主角。(楊正寬)
穿梭在古鎮蜿蜒的小巷中,可以享受自己正是化身的童話故事主角。(楊正寬)

庫倫諾夫位在捷克南部平原以特殊的S型圍繞了整個小鎮,並分成北邊的城堡區與南方的老城區。因為只有一天,早上8點出發,加上車程,參觀時間有限,又怕囫圇吞棗,所以我就看準座落山頂上的庫倫諾夫「城堡」為主菜或灘頭堡,其餘如布達札維城門、拉特朗街、協和廣場及週邊其他教堂與公園,只得當佐料或配菜,甚至割捨一些小景點,結果策略居然成功,不但又在有限時間攻下一個世界文化遺產,還能準時搭到末班車,回到旅館安眠,慶幸沒有流落街頭。

城堡內突然發現貼西班牙朝聖之路的標誌,因為東西歐相去這麼遠,甚感疑惑。(楊正寬)
城堡內突然發現貼西班牙朝聖之路的標誌,因為東西歐相去這麼遠,甚感疑惑。(楊正寬)
早上8點出發,加上車程,又須當天來回,參觀時間實在有限。(楊正寬)
早上8點出發,加上車程,又須當天來回,參觀時間實在有限。(楊正寬)

回途的車上,竟然沒在回味今天景點,也不再欣賞車外風景,反而又開始胡思亂想,想著人生不也就像是來這個世界旅遊一回嗎?人生既然會有得有失,旅遊何其相似;人生必然要有捨有得,取捨自如,不能全贏,也一定不會全失,如果遇事患得又患失,那就是失敗的人生;如果有限的時間「囫圇吞棗」,要「大碗又滿墘」或是「俗擱大碗」,結果不也正是一趟失敗的旅遊了嗎?

圖/獨家報導製圖
圖/獨家報導製圖

更多《獨家報導》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