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傑地靈的布爾諾(Brno)

圖/googlemap
圖/googlemap

楊正寬/前臺灣省文獻委員會主任委員

民國108年7月21日我決定從波蘭華沙(Warszawa),不搭歐鐵改搭還算舒適的跨國巴士夜車,直接驅車548公里先到捷克的第二大城市布爾諾(Brno ),兩天後再到大家比較孰悉的首都布拉格(Praha)。

根據維基百科資料顯示,西元5世紀開始已經有人在布爾諾居住,但直至1243年居民才正式獲得戶籍特許狀,14世紀布爾諾當局輪流在布爾諾與奧諾慕克召開地區議會。該市雖歷經胡斯戰爭時的親胡斯軍隊、三十年戰爭的瑞典,以至普魯士在1742年的攻勢,但都未能讓這座城市陷落。

1777年升為教區,18世紀開始工業化,被譽為「摩拉維亞的曼徹斯特」。1847年安裝煤氣街燈,1867年開始有電車服務。但同時舊城堡亦改成為監獄,以囚禁奧匈帝國的政治犯,從此該區域成為是德意志人聚居區。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該市遭受嚴重破壞,特別是1944至1945年間,盟軍多次轟炸布爾諾,至少造成1,200人受傷,1,278座建築物被毀,戰後該市德意志人都被驅逐。戰前當地是現代主義文化的中心之一。由密斯凡德羅設計的圖根哈特別墅在2002年被UNESCO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在布隆的聖湯瑪斯修道院,遺傳學家孟德爾完成了豌豆花雜交實驗,提出了遺傳學定律,孟德爾自1854年在這裡工作,並在這裡去世。

另外還有著名作家米蘭昆德拉、數學家哥德爾、建築師阿多夫洛斯等名人都在這裡出生,真是人傑地靈的地方。其中在布爾諾出生的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或許大家可以陌生,但他在1984年出版的作品《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以及以布拉格為故事背景的小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之後被譯為《情陷布拉格》(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或又譯作《布拉格的春天》、《布拉格之戀》的電影,而且獲得奧斯卡獎,大家就都會對這位作者肅然起敬!

夜車在清晨三點左右就進入捷克國境,在關卡暫停下來接受象徵性通關安檢之後,七點半就到布爾諾了。下車後先到位於市中心彼得羅夫(Petrov)區的聖伯多祿主教座堂(Katedrála svatého Petra a Pavla),該教堂是捷克國家文化古蹟,摩拉維亞南部最宏偉的建築和該市的主要地標之一。其鐘樓高達84公尺,內部主要是巴洛克風格,而令人印象深刻的外觀是兩座鐘樓,是1904年-1905年由建築師奧古斯特·柯爾斯坦重建後成為新歌德式建築風格,內部還有重建新教堂的建築特展。

位於市中心彼得羅夫(Petrov)區的聖伯多祿主教座堂(維基百科)
位於市中心彼得羅夫(Petrov)區的聖伯多祿主教座堂(維基百科)
聖伯多祿主教座堂及其正門上方刻著拉丁文的馬太福音經文(楊正寬)
聖伯多祿主教座堂及其正門上方刻著拉丁文的馬太福音經文(楊正寬)
聖伯多祿主教座堂及其正門上方刻著拉丁文的馬太福音經文(楊正寬)
聖伯多祿主教座堂及其正門上方刻著拉丁文的馬太福音經文(楊正寬)
聖伯多祿主教座堂內的聖經故事彩繪櫥窗與1904年重建前遺址(楊正寬)
聖伯多祿主教座堂內的聖經故事彩繪櫥窗與1904年重建前遺址(楊正寬)
聖伯多祿主教座堂內的聖經故事彩繪櫥窗與1904年重建前遺址(楊正寬)
聖伯多祿主教座堂內的聖經故事彩繪櫥窗與1904年重建前遺址(楊正寬)

離開聖伯多祿教堂也順道參觀了聖爾額爾教堂、卡普欽修道院及紅色小教堂等幾座規模較小的教堂之後,下午來到紀念當年捷克為脫離共產統治的自由廣場。


旅行在外,很多驚奇,當天下午3點多,我正在自由廣場端詳研究這個黑色半長橢圓形的「布爾諾天文臺」大鐘罩時,手機突然響起,結果顯示是高餐前李校長福登來電,心裡頓時掙扎起來,怎麼辦?不接不行,接了又是雙方付費的國際電話,到底有什麼事這麼重要呢?禮貌!禮貌!於是趕緊接了~

「校長好,我人在東歐,請您掛斷,我打過去好了。」

「喔!不用!不用,兩句話就好。」

心想,糟糕什麼事只要兩句話呢?

「我只是要跟你說,剛剛我很認真看完民視臺灣演義的『臺灣觀光史』,看到你接受訪問,講的很好。那就不耽誤你的行程,祝你旅途愉快喔!」

「謝謝校長!講得不好,還請校長指教!」

其實受訪後我也還沒看到節目,不知道效果好不好。趕忙掛了電話,不禁非常感動,因為他老人家是觀光界的大老、觀光教育前輩,還這麼關心觀光發展,也很提攜後進。本來民視製作人一個星期前e.mail通知我播出時間,但不巧在國外不方便收看,想說回國再說,所以自己都還沒有看到節目。校長這個時間打來應該是臺灣大約晚上9點左右,也就是播出才剛結束。校長突如其來的電話,讓我受寵若驚,真的是有另一種「他鄉遇故知」的暖心湧上來,更讓我這趟孤寂東歐之旅憑添了不一樣的悸動。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何德何能,受到這麼令人尊敬的一位謙沖長者,在看完節目就馬上來電鼓勵,真的是一位值得我們學習的好榜樣啊!

掛斷電話後,我經過馬薩里克大學也順便走訪在捷克斯洛伐克成立的1919年,同時成為捷克的第二所大學,該校學生42,182名,校名是得之於捷克斯洛伐克第一任總統托馬斯‧馬薩里克。

來到位於包心菜廣場西方,看到摩拉維亞博物館旁邊,矗立著「聖三一紀念柱」,這是捷克及歐洲諸多城市的中央廣場常見到的「聖三一紀念柱」,雖然規模沒有Olomluc列入世界遺產的「聖三一紀念柱」來得高大宏偉,但是最上端的「聖父、聖子、聖靈」三聖一體及中間的聖母雕像卻也展現出基督教的「聖三位一體」的崇高精神。

走著,走著,在經過一條古巷道突然瞄到這個調皮人家的門把,竟從嘴巴伸出超大特長的舌頭來迎客,心想任誰看到了還敢開門嗎?但繼而一想或許這是主人的好意,覺得這樣把手較穩吧?

我發現在歐洲具有歷史古跡景點的路面或廣場,都是古石板鋪成的路面,如逢遊客多時,剛好也可以讓車輛小心慢行,不過就得考驗車輛的輪胎耐力了。

此外,沿路我還看到街頭佈滿很多公共景觀的雕塑藝術,與其他城市不同的是不是偉人或宗教、政治人物的崇拜,而是極其有趣的創作,姑且選擇幾個與大家分享,至於是甚麼意思,就請不要為難我,各自表述好了。


圖/獨家報導製圖
圖/獨家報導製圖

更多《獨家報導》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