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感言

五四百年紀念大會海報及《每週評論》關於山東問題(維基百科)
五四百年紀念大會海報及《每週評論》關於山東問題(維基百科)

楊正寬/前臺灣省文獻委員會主任委員

今天(民國113年5月4日)是五四運動105周年紀念日,大家都知道民國8(1919)年5月4日,中國北京13所大學和專科學校的3,000名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和參加會後的遊行示威,「外抗強權,內除國賊」,引領了持續一個多月、覆蓋中國一百多個城市的遊行示威、罷課、罷工、罷市,創造了20世紀影響深遠的一段輝煌歷史。記得就在五年前五四運動期頤百年時,有幸應邀躬逢「跨越世紀的傳承—五四百年紀念大會」的歷史盛會,心情百感交雜,懸念的是當年胡適之先生提倡的「新文化運動」,以及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賽恩斯(Science)兩位先生對兩岸三地的華人表現,未悉滿意否?

五四百年紀念大會海報及《每週評論》關於山東問題(維基百科)
五四百年紀念大會海報及《每週評論》關於山東問題(維基百科)

源於1919年1月18日開始,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在法國巴黎召開和平會議,美國總統在會前提出「十四點和平原則」,包括廢除秘密條約、平等對待殖民地人民、成立國際聯盟等,受到各國廣泛歡迎,中國希望藉此解決山東問題。2月15日中國代表團遂向大會正式提交請求《山東問題說貼》,經雙方反覆論述,幾經曲折,最後美國支持中國,英法傾向於日本,日本以退出國聯相威脅,終使美國妥協。大會4月30日決定支持日本立場,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代表團向政府直接報告結果的同時,代表團顧問梁啟超則致電外交委員會:「對德國事,聞將以青島直接交還,因日使力爭,結果英、法為所動,吾若認此,不啻加繩自縛,請警告政府及國民,嚴查各全權,萬勿署名,以示決心」。

5月1日北京《中國時報》刊登中國代表團報告失敗後,五四運動馬上得到全國各界支持,影響了22個以上省份的200多個大小城市。大中院校的學生迅速響應,遊行、示威、罷課、成立學生聯合會,6月16日在上海成立全國性的中華民國學生聯合會,全國的報紙、社會團體、工商團體紛紛表示支持學生,各方政治力量也都表示支持學生,南方政府的孫中山先生更發表言辭激烈的聲明,一些軍閥、康有爲等也表示支持和同情學生。

在全國各界的壓力下,北京政府終於後退,6月5日軍警從校園撤退,6月24日,政府通知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改變之前要簽約的指示,讓他們自行決定是否簽約。全國各界各方前後給代表團發了7,000多封電報,強烈要求不可簽約,巴黎華僑也組織遊行示威強烈要求不可簽約。對德《凡爾賽條約》中也包括廢除中德不平等條約的條款,這是中國想要的。代表團跟和會溝通,看是否能簽約但註明保留意見,不承認轉讓山東權益給日本相關條款,和會不允許,一直抗爭到最後無果。最後6月28日簽約日,代表團仍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成為中華民國成立後對抗強權的一大勝利,大快人心。

山東問題之後的五四運動卻方興未艾,且影響深遠,胡適先生就說過,五四運動完成了兩項偉大的政治收穫:第一,便是在全國輿論譴責下,北京政府把三位知名的親日高級官員撤職;第二,便是由於全國學生的強烈抗議和中國在巴黎留學生的強烈反對,中國參加巴黎和會的代表團不敢在巴黎和約上簽字,因此使所謂「山東問題」能夠在1921年召開的「華盛頓會議」得以重開談判而獲得解決。

事實上,五四運動還大大促進了新文化運動的蓬勃發展,諸如:

一、在五四以後的半年內,湧現出約400種白話文新刊物,許多舊雜志也改爲白話文,介紹西方思想。新書和翻譯大幅增長,光商務印書館發行的書從1919年的602種到1920年的1284種。

二、成立各種團體、組織,五花八門、不勝枚舉。各種演講到處都有。外國許多知識界的名人,比如杜威、羅素、泰戈爾等在1919到1923年相繼訪華等,也到各地訪問、演講

三、五四運動開創了中國文學新時代,出現了大批白話文文學家,如魯迅、葉聖陶、郭沫若、郁達夫、鄭振鐸等。

四、1920年1月12日,教育部決定在小學國文教學用白話文取代文言文。1921年10月,北京政府頒布了《學校系統改革案(壬戊學制)》,即小學六年,初中四年,高中兩年,大學四至六年,以美國為藍本,也出現平民夜校。

如今縱觀百年來,兩岸三地資訊科技的3G、4G、5G,甚至生技、網路的進步及太空發展的領先;相較於破四舊、立四新,大陸六六不順的文革、造成五四、六四都不安的天安門廣場暴動;香港九七期待落空,引來雨傘革命,留給港人ㄧ國兩制、港人治港,爭取普選的夢饜;而臺灣解嚴後,則借統獨、裂族群、假新聞、兩子彈及太陽花,甚至於轉型正義、年金改革、司法改革等逆施,造成「民主退步」亂象與政黨輪替的「民主進步」假象!

所以顯然的五四之後,主張「科學」的賽先生大勝於主張「民主」的德先生,甚至於有「民主退步」之虞,兩相比較,勝負立見。因特於五年前參加紀念大會後塗鴉了兩岸三地〈五四百年回顧感言〉,以及就「序」、「陸」、「港」、「臺」四部份的〈五四期頤偶感〉七律,敬向胡、德、賽三位先生報告。而今經再審視五年來兩岸三地的發展,五年後的今天依然於心戚戚焉,特錄於後,藉求共鳴:

胡適先生著《白話文學史》及與胡適之先生合影(楊正寬)
胡適先生著《白話文學史》及與胡適之先生合影(楊正寬)
胡適先生著《白話文學史》及與胡適之先生合影(楊正寬)
胡適先生著《白話文學史》及與胡適之先生合影(楊正寬)

(其一)

五四運動逢百年,之乎者也驟飄遠,的了哩嗎巧代謝,德賽先生心安焉?

(其二)

先有六六文革掀,十載鬥爭苦蹂躪;踵繼八九六四起,天門不安原夢饜!

(其三)

九七回歸英人還,港人自治爭普選;雨傘革命ㄧ聲雷,ㄧ國兩制待考驗!

(其四)

遷臺戒嚴又解嚴,三一九靠兩子彈,三一八演太陽花,政黨輪替民主現?

〈五四期頤偶感〉

圖/獨家報導製圖
圖/獨家報導製圖

更多《獨家報導》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