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與臺灣客家

(獨家報導)【文/楊正寬 中臺灣教授協會交通觀光組召集人|攝影/楊正寬】

國立聯合大學客家研究學院今天(2022/9/23)在客家多功能講堂舉辦「鐵道與臺灣客家學術研討會」,據林院長本炫開幕致詞説,這是該院籌備了兩年多才有今天舉辦的勇氣。的確國內的客家研究很多,成果也已經很豐富,但是將「鐵道」與「臺灣客家」連結起來,作為探討的主題,還是很少見,或許是我寡聞,我還是第一次見到,這也是林院長將研討會訊息e.mail給我,就引起了我的興趣,不但馬上報名,而且不畏新冠先生(COVID-19)的恐嚇,不報「視訊」場,勇敢地報了「實體現場」,專程跑一趟苗栗到聯大聆聽,覺得這樣才有臨場感,才有收獲。

報到後找到了座位就急忙翻開剛剛領到的會議手冊的目錄,看到了短短一天研討會時間,出乎意料,竟然就有十篇論文要發表,真是太棒了!這十篇包括(註1):

一、苗栗火車頭園區規劃構想與願景。

二、臺鐵客家人的工作與生活。

三、苗栗客家鐵道文化產業故事蒐集與運用之研究。

四、臺鐵舊山線周邊居民信仰與故事探究~以勝興車站為中心。

五、20世紀臺灣鐵路建設與北客南遷。

六、近代臺灣石油開發與鐵道運輸:以苗栗出磺坑油田為中心的探討(1904-1934)。

七、舊山線鐵道觀光產業的活化與展望。

八、「臺灣客家」的傳播實踐與省思:以拍攝<臺灣鐵路與客家>紀錄片為例。

九、「火車頭園區計畫」推動歷程。

十、重現百年鐵道生命力舊山線鐵道文化資產保存與創新。

果然研討主題內容非常豐富,尤其全程客語發音,頗具特色與震撼,這對不是客家人,又不會説客家話的我真的是一大挑戰,還好我略聽懂客家話,加上講義還是中文,並沒嚇退了我,還是很專注地從頭到尾認真聽講,臨時當一天的乖學生。

其實臺灣客家值得探討的研究主題很多,除了「鐵道」之外,像移墾、產經、政治、社會、語言、民俗、信仰、文學及人物等,都值得再舉辦研討會,我相信也會有很多很有研究,平常像「潛水艇」般的專家學者,舉辦時大家都會一一躍出水面,百花爭艷,百鳥爭鳴般,在研討會上一番激盪之後蹦出火花,讓臺灣客家學術發展更向前跨出一大步。

像其中一篇〈臺鐵舊山線周邊居民信仰與故事探究〉的論文中,提到當地居民只有「三官大帝」、「土地福德」及「石母」三種信仰,對一般世俗觀念中的「三山國王」卻未提及。原先我誤以為「三官大帝」就是在談「三山國王」,但是細究其講義內容(註2):

客家人把三官大帝稱為「三界爺」,十六份當地稱為「天神爺」,之所以稱為「三界爺」,即是天官、地官、水官等三官屬宇宙自然崇拜之神,掌管天、地、水三界,客家人又因其貼近生活,把神明人格化,視之如己父一般,稱為「爺」,所以稱為「三界爺」,「天神爺」,與廣東省揭西縣掌管巾山、明山、獨山的桑梓神「三山國王」等稱「王爺」截然不同。

既然是截然不同,又未見說出原因,更是令人起疑,為什麼臺鐵舊山線周邊居民與一般臺灣客家普遍信仰「三山國王」會不同,如果能夠說明原因就很好了。事實上大家都知道,三山國王為中國廣東省揭陽市的三位山神,三山是指揭西縣河婆鎮北面的巾山(金山)、明山(銀山)、獨山的三座山,是臺灣客家發源於最多的粵東地區之民間信仰。依據維基百科顯示(註3),主信仰區為古潮州府住民,包含潮汕人及潮州客家人;次信仰區為嘉應州部分地區(主要為梅縣鎮平平遠等原潮州府轄縣)、惠州府部分地區(海豐陸豐,包含海陸豐人及海陸豐客家人)和漳州府南部(平和東山雲霄詔安四縣,包含閩南人及客家人),隨著當地移民向外擴展,成為香港臺灣東南亞漢人民間信仰之一,但是很奇怪,不知道為什麼來到臺鐵舊山線周邊居民就沒信仰「三山國王」了呢?

總之,這次研討會以「鐵道與臺灣客家」為探討主題,是一個很不錯的連結,主辦單位國立聯合大學客家研究學院在林院長精心擘劃領導下,也辦得很圓滿成功。只是探討的內容,或許受到地緣影響,幾乎都侷限在「苗栗客家」,甚至是「舊山線客家」,好期待下次能看到探討真正的「臺灣客家」,把學術研究的領域擴大,格局提升。也建議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積極贊助主辦單位,規劃一系列「移墾與臺灣客家」、「宗教信仰與臺灣客家」、「產業與臺灣客家」、「教育與臺灣客家」、「抗日與臺灣客家」、「飲食與臺灣客家」、「服飾與臺灣客家」、「文學與臺灣客家」、「人物與臺灣客家」,甚至是「茶業與臺灣客家」等主題,讓臺灣客家的研究「觸角」更延伸,「格局」更提升,「量能」更豐碩,則客家幸甚!臺灣幸甚矣!

註1:國立聯合大學客家研究學院,《鐵道與臺灣客家學研討會會議手冊》,民國111年9月23日,目錄。

註2:同上註,頁44。

註3:維基百科,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4%B8%89%E5%B1%B1%E5%9C%8B%E7%8E%8B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