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報導)【文/楊正寬 中臺灣教授協會交通觀光組召集人|攝影/楊正寬】
今天有事到中興新村的中興會堂參加一個座談會,車子快到「光華五路站」時,一位一定也是跟我同一國又很少回來中興新村的省府退休老人,太「超前部署」按了下車鈴,車子果然在「光華五路站」停了,他老人家卻不下車,司機大聲喊「阿伯到了哦!」阿伯說「不是,不是,我要到下一站的「兒童樂園」下車,司機急忙回說「阿伯你搭錯車了喔,我車子不到「兒童樂園」,阿伯說「有啦,有啦,就是下一站啦!」司機說「下一站也不是兒童樂園站,是「中學路站」的喔。」
說時遲,那時快;話未畢,公車已滑到了「中學路站」,還好是我快!狠!準!按了下車鈴,阿伯悻悻然,好似有點兒不高興地慢慢下車,我也跟在他後面下車,刷卡時連續發出兩聲「半票下車」,我瞄了一下司機,繃著臉,微慍不悅,可能覺得這一站就只有我們兩個不賺錢的半票老傢伙下車;但我敢確定兩個老傢伙都一定不會是有志一同想到兒童樂園去玩;也確定他一定不是跟我一樣,因為我是來開會,而阿伯可能是要來趟中興回憶之旅,就算一樣好了,可以確定感受的心情也必定迥然不同!
一下車抬頭一望公園招牌,果然發現阿伯和司機都不對,說被偷偷摸摸改有點言過其詞,但真的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被悄悄改為「光華公園」,而且招牌也已歷滄桑,如以市場導向原理,這是絕對正確的,因爲精省後的中興新村,不是外來觀光客,就是高齡化後的退休老人或村民,實在已難期待能「量產」兒童矣!
這是因為省府被閹割了,可以繼續住在省府宿舍的老人「更老」了;倘若不幸往生,子孫按規定是不能住父母配住的省府宿舍,於是中興新村的年輕人少,老人「更少」了,加上年輕人又託詞收入少,養不起,若不是生ㄧ個管他是男是女,總是聊勝於無,呼嚨一下長輩,並沒冒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戒律;否則就是乾脆不生,你說,那來兒童?更遑論量產,奢望子孫滿堂呢?所以改名為「光華公園」,其實是正名罷了!
「光華公園」就是精省前的兒童公園,呈每邊約百米的正方形,以前我們儘管叫做「兒童樂園」,是下班、假日小朋友最想來,大人只好捨命奉陪的地方。這個公園是民國46年隨中興新村建設就在光華路底同時起造。園區用安全鐵欄杆,外加綠籬圍起來,東西南北各一個旋轉門,南北由一條爬滿九重葛的綠廊貫通。
記得以前下班後帶孩子過來,一定非得讓孩子們玩遍所有溜滑梯、盪鞦韆、爬繩牆、玩迷宮、彈簧椅、單雙槓,甚至到親水區戲水,一定要玩到精疲力盡,沒電了才肯回家吃晚飯。孩子們玩,大人們只好在一旁無聊的看著當天翻了又翻,一報又一報,像是非得要將它背誦起來似的報紙。想到這裡就非常羨慕現代年輕父母,不但有手機滑不停,而且耳機一戴,沈浸到另一個歡樂世界,手裡還有手搖杯冷飲伺候,一直到孩子們挨到身邊說要回家去了,竟然還勸說「媽媽晚飯還沒準備好,再去玩」,然後又自顧自地繼續滑手機、聽音樂、喝涼飲去了。
到底這是一個什麼時代啊?同為孩子的父母,怎麼待遇差這麼多,問題是政府獎勵,長輩鼓勵,苦口婆心,不生就是不生,害得公園改名了,招生困難了,我們沒學生教了,父母死心了,心想傳什麼宗,接什麼代?反正我們這生賺夠了,也退休了,接下來就等著看你們年輕人,如果再不爭氣,乖乖多生幾個孩子的話,那就只得等著自食惡果、自討苦吃、自我毀滅好了!真的「少子化」,以及相對的「高齡化」已經儼然成了動搖國本的「國安問題」了!
其實我沒偉大到想討論「少子化」及「高齡化」的「國安問題」,我只是聯想到這個幾乎閒置了的兒童樂園,以及國內各地方應該還有很多的兒童樂園,能不能因應既然已經都嚴重少子化了,而高齡人口也因為大家重視衛生福利與養生保健而日益遽增的趨勢下,將這些原本是服務國家未來「少數」主人翁的兒童公園,全面進行檢討與盤點,改善公園內原本的兒童遊憩設施,讓越來越「多數」樂齡銀髮族們可以放心而不會不好意思地去享受公園的陽光、空氣!
如今這個借殼上市的「光華公園」,換湯不換藥的只改招牌,但依然是到處充斥著大人不宜的兒童遊樂設施,可憐的讓銀髮族朋友們更加孤獨地躲在一旁,可望不可及地望「園」興嘆!我建議最起碼能改變成老人們與兒童們能共存共榮的樂園,甚至是多鋪設幾條健康步道或闢建適合老人打太極拳、拉筋、打槌球的空間,讓老人很有尊嚴地享受「返老還童」的滋味,過過在「兒童樂園」玩玩兒童玩具的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