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中,
開宗明義就説: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周末七國紛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後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
這種分分合合的現象,古今中外皆然,所以才會有魏、蜀、吳三國、才會有楚漢分爭、才會有南、北韓、才會有南、北越、才會有東、西德,也才會有中國和臺灣兩地,前後相隔四百年如出一轍的鄭成功與清康熙、蔣中正與毛澤東這是歷史上家喻戶曉「合久必分」的例子;然而「分久必合」的例子,或因需要武力掛帥,或因動輒導彈威嚇,霸王強求難致,溫情和平闕如,像秦始皇統一六國、西晉統一三國、漢高祖一統天下、北魏統一五胡十六國、胡志明統一南、北越、還有東、西德的統一,以及現在正開打得如火如荼,不分勝負的「俄烏戰爭」。只有臺灣海峽兩岸,聲嘶力竭地一邊高聲「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一邊吶喊「不排除武力統一中國」,歹戲拖棚,也不知道要演到甚麼時候才見「完結篇」。
記得以前60年代還在金門、馬祖前線當兵時,海峽兩岸還互相打勾勾,説好「單打雙不打」。我們的部隊長甚至還叮嚀全體官兵們,單日有「共匪」的砲彈打過來,砲彈沒長眼睛很危險,要大家宅在碉堡內不能出去。所謂「單打」可不是桌、網球單打,而是單日雙方會藉著砲彈,運送一些宣傳單給雙方將士洗腦,一點兒前線戰場的火藥味都沒有;而雙日果然不打,讓你放心四處溜達,簡直就像玩家家酒一樣。我很擔心,這個兒戲如果讓羅貫中復活了,不知道他要怎麼寫這段海峽兩岸既傳奇可愛,又天真浪漫的故事。
就是因為好奇這個也是歷經分合,曾經輝煌一時的東歐「奧匈帝國」,於是決定在疫情前的2019年暑假,特別在學期分數上網登錄後,就立即先做了東歐五國的功課,複習了一下世界近代史,便在2019年7月6日順利起飛,踏上征途,也圓滿完成了為期一個月的東歐五國之旅,感覺「奧匈帝國」及捷克與斯洛伐克的這種和平分合的歷史現象,在兄弟各立山頭後的繁榮景象,因為印象特別深刻,因此想藉著「觀國之光」專欄跟大家分享采風心得。特別是造訪奧地利與匈牙利後,就發現其實這個「奧匈帝國」歷史上的分合,就是給對岸天天高喊「一國兩制」的學習典範,因為他們原屬同一個國家,卻有各自的領土,也有各自獨立的主權。你說人家「能」,我們為什麼「不能」呢?除了原來「奧匈帝國」的奧地利、匈牙利之外,還造訪了也是一分為二的捷克及斯洛伐克,外加北方的波蘭,只是時間有限,歸期航班已定,沒能再繼續往北探訪曾經同屬共產世界,關心一下現在烽火中的烏克蘭,有些悵然!只好等待日後俄烏戰爭底定,再來安排一趟到戰後令人傷心淒涼的戰場,進行所謂的「黑色旅遊」吧!
大家應該都可以從世界歷史,清楚知道奧匈帝國前世的奧地利帝國,在1804年至1867年是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單一制國家,而且是淩駕於普魯士之上、能左右德意志和意大利統一的中歐霸主。但在1859年的奧薩(法國)戰爭,使它喪失了在意大利的所有領土,1866年的普奧戰爭又迫使它被排除在德意志邦聯之外,雖然德國和意大利從來就不是奧地利的領土,但是奧地利的「霍夫堡王朝(Hofburg Imperial)」一直透過王室聯姻和佔據神聖羅馬帝國與德意志邦聯的主導地位,控制非本國領土地區並把將他加入自己的勢力範圍。
之後在1867年2月依據《1867年奧匈折衷方案》建立了「奧匈帝國」,成為歐洲歷史上的一個君主立憲制的二元君主國,由西、北部內萊塔尼亞的「奧地利」及東部的外來塔尼亞的「匈牙利」共同組成。奧匈帝國憲法明確把奧地利和匈牙利定義為兩個平等的主權國家,但在19~20世紀的國際社會中普遍視奧匈為同一國家,兩國的地方政府在立法、行政、司法、稅收、海關和鑄幣的領域上均享有近乎獨立的自治權,唯獨全國一致性的財政、外交和國防這三項事務需要統一,交給中央政府來管理。在當年可說是公認的世界級列強之一,版圖橫跨中、東、南歐,面積為歐洲第二,僅次於俄國,人口在俄羅斯及德國之後,位居歐洲第三。
此外,奧匈帝國還是一個典型的多元民族國家,國內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有達到全國人口的50%以上,故奧匈的各種國家級事務,常需要其國內的12個民族代表共同決定。在政治和外交上,奧匈和德國互補性極強,兩國一直堅定的在同一陣線,導致歐洲列強結盟的兩極化。1914年奧匈帝國皇太子約瑟夫‧菲迪南大公,被19歲的塞爾維亞人刺殺,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奧匈帝國和德國同屬「同盟國」,1918年戰敗解體後,奧地利第一共和國和匈牙利王國成為奧匈帝國的法理繼承國。另外在奧匈帝國故土上建立起來的獨立民族國家還包括捷克斯洛伐克的斯洛維尼亞人、克羅埃西亞人和塞爾維亞人等國,也有部分領土被波瀾第二共和國和羅馬尼亞繼承。
搭了將近半個地球的飛機,一路被太陽追著跑,終於到了維也納,居然時間還是停在臺灣起飛的2019年7月6日,下了飛機,提了行李,改搭S7號機場線鐵路,花18分鐘,只有一站就直達維也納中央車站,找到車站前事先就上網預訂的飯店,因為下午兩點才能入住,顧不得時差,為了爭取時間,寄存行李之後,首先就來拜訪座落在內城區,曾經是奧匈帝國輝煌700年的統治核心,也是撼動歐陸文化政治與經濟焦點的貝維德雷皇宮(Belvedere Museum)。
話說貝維德雷皇宮分為上、下兩宮區,是17世紀末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抗土耳其名將歐根親王(Prince Eugene)的府邸。兩區之間以對稱、整齊的法式花園連接,花園內有巨大的花壇、噴泉、雕像,可嗅出17世紀花園造景的特色,是由當時著名建築師希德布蘭特(Heldebrandt)設計。上宮區現在做為19、20世紀美術館,收藏克林姆、梵谷、席勒等現代藝術家的作品。下宮原是歐根親王私人起居場所,現在改為巴洛克與中世紀藝術博物館。最有名的是大理石廳(The Marble Hall),臉部扭曲的雕像是最大的特色,尤其是玻璃廳(Hall of Mirrors)及怪誕廳(Hall of Grotesques)的壁畫非常奇特。
一踏出皇宮大門,就聽到遠在500公尺廣場外頭的古典樂隊演奏,配合雄偉巴洛克式風格的皇宮建築,漫步在法式中庭花園,聆聽優美悅耳戶外交響樂演奏,才恍然領悟,這不愧是藝術之都,置身其間,令人不禁懷疑起自己,今夕是何夕?我怎麼瞬間也變成為奧匈帝國的子民了?
這是東歐采風的第一天,剛下飛機就從「奧匈帝國的前世與今生」切入,接下來計畫依序會照奧匈帝國的今生,由「奧地利」往東方的「匈牙利」;然後再轉往北方,到原本也是同一個國家而和平分裂開來的「捷克」及「斯洛伐克」,最後到「波蘭」,將最富歷史文化藝術氣息的東歐五國,一口氣一路采風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