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布達拉宮朝聖之旅

圖/楊正寬提供
圖/楊正寬提供

文/楊正寬

這是一次難熬的挑戰,難忘的旅遊回憶,尤其對上了年紀的人來說,確實是人生一大挑戰。於是我有板有眼,有始有終,特別選擇退休前最後一學期將學生畢業成績上網登錄之後挑戰自己,來一趟西藏「布達拉宮朝聖」之旅。因為將近四千公尺高海拔,難度很高,特別是這趟從重慶飛到拉薩上空,不巧遇天候不佳,盤旋兩圈後又折返成都,第二天再從成都安全飛到拉薩;以及回去時搭青藏鐵路,穿越高海拔的凍土高原,直達北京,長途稀薄空氣,難受到就連很多年輕朋友也都垮了的體驗,可能這是平生唯一的一趟最艱困的旅遊體驗。但今天只就主要的目的地「布達拉宮」做介紹,其餘沿線景點見聞及行程的難耐體驗,容俟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

布達拉宮坐落在中國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區西北的瑪布日山(紅山)上,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宮殿兼城堡式建築群,根據維基百科,「布達拉」或譯「普陀珞珈(藏語པོ་ཏ་ལ,藏語拼音bo da la),為梵文「Potalaka」之音譯,意為「佛教聖地」。最早是在公元7世紀初,松贊干布統一西藏,定都拉薩,建立起強大的吐蕃政權時建的。641年,他與尼泊爾塔庫里王朝和中原唐王朝聯姻,分別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在瑪布日山上修建了這個宮殿。因為松贊干布把世間自在佛的觀世音菩薩,作為自己的本尊佛,所以就用佛經中菩薩的住地「布達拉」來給宮殿命名為「布達拉宮」。當時的布達拉宮有大小房屋一千間,但是在赤松德贊統治時期遭遇雷火燒毀了一部分。後來在吐蕃王朝滅亡時,宮殿也幾乎全部被敵人所毀,只留下了兩座佛堂倖免於戰火。

布達拉宮燒毀後在17世紀又重建,成為歷代達賴喇嘛的居所,並為西藏「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整座宮殿具有鮮明的藏族風格,依山而建,氣勢雄偉。宮中收藏了無數的珍寶,為一座藝術殿堂,所有宮殿、佛堂和走廊牆壁,都繪滿了佛教色彩的壁畫,周圍還有各種浮雕。壁畫和雕塑大都絢麗多彩,題材主要有高原風景、歷史傳說、佛教故事和布達拉宮建造場面等,極富歷史文化和建築藝術價值。布達拉宮在1961年納入中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被UNESCO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宮內典藏及展示了大量文物珍寶,格於禁止攝影的規定,無法忠實拍照跟大家分享,只得根據維基百科資料顯示,有各式佛教捲軸畫的唐卡近萬幅,金質、銀質、玉石、木雕、泥塑的各類佛像數以萬計。此外還有歷代達賴喇嘛的靈塔,明清皇帝的赦書、印璽,各界贈送的印鑑、禮品、匾額和經卷,宮中自用的典籍、法器和供器等。其中如金汁書寫的《甘珠爾》、《丹珠爾》(兩者都是藏文的《大藏經》)、貝葉經《時輪註疏》、釋迦牟尼指骨舍利、清朝皇帝御賜的金冊金印等都堪稱稀世珍寶,價值連城。

因為宮內動線蜿蜒,遊客太多,推擠簇擁,尤其供神的油酥燈火散發的嗆鼻味道,難受得驅使我趕緊隨著可以參觀的動線繞了一圈就趕快出來,跑到廣場透氣,但也別奢望像在平地可以深呼吸,因為在海拔3,600公尺以上的拉薩,空氣稀薄,呼吸困難得很難受,導遊叮嚀我們任何舉止動作都要輕慢些。還聽導遊說,其實對終年生長在高海拔的藏民來說,如果到我們低海拔平原旅遊也是一樣跟我們低海拔的人來西藏旅遊一樣難受,果真的是應驗了達爾文「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演化論。

在豐富的建築群中,最重要的都是安放歷代達賴喇嘛遺體的靈塔。布達拉宮擋案資料說,塔內從五世到十三世,除了被革除教職的六世外,其餘八位都建造了奢華的靈塔,這些靈塔大小有別,但形式相同,均由塔頂、塔瓶和塔座組成。塔頂一般13階,頂端鑲以日月及火焰輪。塔瓶存放遺體,分成內外兩間,外間設佛龕,供奉千手千眼觀音像,內間一床一桌,床上安放達賴屍棺,書桌上放置達賴生前用過的一套法器和文房用品。所有靈塔都以金皮包裹、寶玉鑲嵌,顯得金碧輝煌。其中五世達賴的靈塔高達14.85公尺,當時共花費白銀104萬兩建造,並用去了11萬兩黃金和15000多顆珍珠、瑪瑙、寶石等。十三世達賴的靈塔也高達14公尺,用去了1.9萬兩黃金。

我會特別選擇了西藏「布達拉宮朝聖之旅」,做為祝福我自己在大學退休的禮物,就像當年設定在而立之年一定要登上玉山一樣,都是想對自己人生有個成長的交待,也推薦給大家能親臨朝聖。不過難度真的太高了,還記得我在去之前也虛心接受過老馬們的建議,做足功課,包括體能訓練及心理建設,果然後來真的有比我還年輕的同行朋友,到了往林芝方向將近5千公尺海拔的高山,很多都害了空氣稀薄的高山症,臉色翻白,無力站立,還好我有備無患,幸能平安歸來。歲月不饒人,到現在真想再去,可是也已經沒有信心了,尤其對上了年紀的人來說,確實是人生一大挑戰。所以奉勸各位還沒去又想去的朋友,建議大家還是趁年輕儘早規劃,做好準備,順利成行,好為自己留下人生美麗的ㄧ頁篇章!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