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時代的馬尼拉灣風雲

大航海時代的主角已經從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變成美國、日本、中國(華視新聞)
大航海時代的主角已經從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變成美國、日本、中國(華視新聞)

楊正寬/中台灣教授協會常務監事兼交通觀光組召集人

報載菲律賓和中國在南海的爭端過去幾年日益惡化,即使菲方一再重申享有捕魚權,中方仍堅稱對相關海域擁有主權。《德國之聲(DW)》還分析,菲國總統小馬可仕上任後,開始與美國重修舊好,所以開始在南海問題上對中國展現較強硬的態度。[1]大有暴雨欲來風滿樓態勢,不禁使我想起COVID-19之前,為了跟僑生講授東南亞歷史文化,曾花了一些時間,探索大航海時代被西班牙強勢佔領菲律賓的文獻,也還特別專程去感受當年首都馬尼拉如何的風雲變色;想不到450年後的今天,雖然馬尼拉灣還是馬尼拉灣,但是大航海時代的主角大風吹,已經從西班牙、葡萄牙、荷蘭,吹到了美國、日本、中國。

話說菲律賓共和國(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簡稱菲律賓,位於西太平洋,由7,107個島嶼組成,面積30萬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36,289公里,居世界第五位,北隔呂宋海峽與臺灣相望,最北的巴旦島與蘭嶼距離僅99公里。

菲律賓衛星地圖(維基百科)
菲律賓衛星地圖(維基百科)

1521年麥哲倫航海抵達此地,隨後西班牙人於1565年至1571年期間陸續佔領,其中航海家洛佩茲更以王太子名字命名為費利佩群島(西班牙語 las Felipinas),展開長達300多年的統治。19世紀末期,菲律賓經歷了對西班牙革命、美西及美菲戰爭之後,成為美國殖民地,於第二次世界大戰被日本佔領,戰後1946年獨立,並以西班牙人殖民時期公告馬尼拉為菲律賓群島的首都。[2]現在我就將當時在馬尼拉踩踏見聞,依序介紹如下:

王城(Intramuros)

王城是1571年西班牙征服者雷加斯比(Miguel Lopez de Legazpi)抵達後,徵召當地土著充作奴工,並逐漸讓他們改信天主教,形成馬尼拉城市。王城周長4.5公里,布局呈五角形,不等的邊長更像三角形。原本是填海而築,古牆面海,但現在牆外已是繁榮的羅哈斯大道(Roxas Boulevard),跟安平的台江內海類似,真的是典型的滄海桑田啊!

馬尼拉王城(Intramuros) (楊正寬)
馬尼拉王城(Intramuros) (楊正寬)

馬尼拉大教堂(Manila Cathedral)

在王城中央,是一座1571年磚造羅馬式建築,歷經火災、颱風、地震和戰火摧殘,仍屹立不搖。教堂前的「羅馬廣場」是因爲1961年羅馬將一座廣場命名為「馬尼拉廣場」,藉以紀念第一位菲律賓出身的樞機主教桑多斯(Rufino J.Santos),因而禮尚往來命名的。

馬尼拉大教堂(Manila Cathedral) (楊正寬)
馬尼拉大教堂(Manila Cathedral) (楊正寬)

聖地牙哥堡(Fort Santiago)

在馬尼拉王城(Intramuros)內,緊鄰Pasig河畔,周長620公尺,以耶穌十二門徒之一,西庇太的兒子雅各(Santiago)命名,雅各也是西班牙的守護聖者。最初1571年是由當地土著以木頭圍成的城寨,做為防禦用,16世紀西班牙佔領後改造為石城,後來又成了囚禁和處決犯人之地。二戰時被日軍佔領,遭到美軍轟炸,爲菲律賓歷史最久的古蹟。城堡內有當初關押菲律賓英雄黎剎(後被尊爲菲律賓國父)及眾多愛國人士的牢房,已改建為黎剎紀念館(Rizal Museum)及西班牙殖民時期建築的古堡,非常雄偉。

聖地牙哥堡(Fort Santiago) (楊正寬)
聖地牙哥堡(Fort Santiago) (楊正寬)

聖奧古斯丁教堂(San Agustin Church)

與菲律賓北部維甘(Vikan)古鎮的包威教堂(Paoay Church)同屬世界文化遺產,是西班牙人1571年在呂宋島用竹子和蘆葦修建的第一座教堂,但是1574年12月被中國海盜林鳳逃亡到菲律賓,進攻馬尼拉以大火毀壞。第二次修建教堂用木頭建造,旋於1583年2月因西班牙總督Gonzalo Ronquillo de Peñalosa的葬禮點燃了棺材布上的蠟燭又被毀。第三次受同樣被西班牙殖民的墨西哥普埃布拉大教堂建築設計影響,1586年改用石料重建教堂以及毗鄰的修道院,1607年1月19日完成,命名為馬尼拉聖保祿堂

教堂長67.15米,寬24.93米,橢圓形的地基足以承受眾多地震。教堂平面為拉丁十字,內部有14個小堂,是二次世界大戰唯一沒受到轟炸的建築。2017年5月28日我們去的時候剛好有婚禮舉行,教堂對街就是19世紀西班牙商人全部用硬木建材,雲母蛤裝飾的推拉窗宅邸Casa Manila建築。1993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稱為「菲律賓的巴洛克教堂」

聖奧古斯丁教堂(San Agustin Church) (楊正寬)
聖奧古斯丁教堂(San Agustin Church) (楊正寬)

馬尼拉中國城(China town)

是早在1594年由西班牙允許信奉天主教的華人永久使用的區域。當地人稱爲Binondo,又稱爲唐人街,聽說是中國境外最古老的中國城,是西班牙歷經424年間引進中國勞工的聚落,城內Binondo教堂、Santa Cruz教堂及街道,連消防隊的建築也是中國宮殿式。漫步其間,不但到處都充滿濃濃的中國味,而且常會遇到令人驚嘆的歷史建築和感人故事,尤其走到城門口附近,還看到歷史不遠的「華僑抗日烈士紀念碑」,證明華僑雖客居他鄉,但卻非常愛國。

馬尼拉中國城(China town) (楊正寬)
馬尼拉中國城(China town) (楊正寬)

菲律賓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是由菲律賓的舊國會大廈改建而成,我旅行常習慣每到一地要先參觀當地或國家博物館,對該地區的歷史與文化先有完整概念才展開旅遊,這樣效果比較好。然而正想準備花一整天參觀時,卻發現都是展示藝術作品,對我這個藝術白癡,真是大失所望,可說是我參觀過最不像博物館的博物館,反而像藝術館。

菲律賓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楊正寬)
菲律賓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楊正寬)

馬拉坎南宮(Malacanang Palace)

原是西班牙貴族莊園,19世紀中葉變成總督避暑別墅,有19位西班牙行政長官,14位美國行政長官做為官邸,1949年菲律賓獨立後有9位總統在此上任,馬可仕最後一位,柯拉蓉打破傳統在鄰近的Guest House 辦公。因爲資訊不靈光,沒事先查清楚,不知道今天週日不開放,衛兵還說要一週前預約登記。旅程時間所限,反正當時杜特蒂總統也忙著處理南部恐攻事件,那就以後再說了吧!

馬拉坎南宮(Malacanang Palace) (楊正寬)
馬拉坎南宮(Malacanang Palace) (楊正寬)

馬尼拉灣海埔新生地

馬尼拉灣(Manila Bay)海埔新生地的菲律賓綜合文化中心(CCP Complex)可由奎松大道(Wuezon Boulevard)的Quiapo搭捷運(馬尼拉只有3條捷運)1號線到Vito Cruz站下車,再轉搭吉普尼(Jeepney)就可抵達與舊城區迥然不同,是用垃圾填海造地的海埔新生地,所見都是新穎建築的新興城區,有別於在高架捷運俯瞰的大部分馬尼拉破舊老社區。

首先在羅哈斯大道旁聳立的是菲律賓文化中心,也是2017年東協十國年會會場。往海灣慢步時,沿路可看到三家劇院,兩間藝廊,ㄧ間博物館和圖書館,還有世界貿易中心、民俗藝術劇院(Folk Art Theater),可惜今天星期一都休館。再走到海邊有ㄧ座馬可仕總統的賓館椰子宮殿(Coconut Palace),原是為迎接1981年若望保祿二世而建,全部採用花梨木、椰子樹幹及高等建材建成,現出租富豪名流。羅哈斯大道棕櫚樹成行,ㄧ直延伸至新月形海灣,餐廳、夜店林立,各種水域休閒活動盛行。

還好在旅程最後一天,走了這一趟這個具有國際水準,用垃圾填海造地開發出來的CCPComplex新城區,終於可以一改連日來對菲律賓髒亂、老舊、落後等等負面的印象,看來是真的可以放心回臺灣了!

馬尼拉灣(Manila Bay)海埔新生地(楊正寬)
馬尼拉灣(Manila Bay)海埔新生地(楊正寬)

終於,我把東南亞的板塊拼圖拼揍起來了!

我會想把東南亞各國都走一遭,是因爲近十年來負責僑委會委託靜宜大學海外青年班的「歷史與文化」課程之後,發現將手頭蒐集到的文獻資料,如果能夠自己親自到這些地方走走看看,去體會、去感覺,印證一下,甚至拍照存証,去修正講義的說法,這樣跟學生對話,特別是菲律賓僑生也比較能夠融入,教學效果也應該會比較好吧?!

東南亞國家,從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寮國、柬埔寨、越南、印尼、新加坡、汶來到菲律賓,走遍了你會發現這個板塊是ㄧ個族群、宗教、飲食、服飾、建築、語言、民俗等文化多元的地方,文化差異很大。而這些國家多少都受到航海時代異文化的薰陶,也多少都保留下來自己本身土著的文化,是研究「文化差異」與「跨域文化」最理想的大實驗室,以及「前後戲台理論」的沙盤推演基地,值得有興趣的朋友們登門拜訪!

板塊雖拚揍起來了,但不代表我不能再登門拜訪。不只是菲律賓,就是其他地方,不去旅行就沒事,去了反而會帶回更多問號,慫恿著我得再找時間去解答這些問題,因爲「大航海時代的故事」實在是太長了、太豐富了、也太多元了、更是太曲折離奇了!

末了,就以下面這張組圖做為本文的總結,這是我在整理一大堆旅遊照片時,心有所感的體悟到「異文化」絕對沒有優劣之分!尤其對東南亞國家這麼多元的文化差異,一定要學會文化尊重、文化欣賞與文化學習,千萬不能以「大沙文主義」,粗魯的以自我優越的姿態到東南亞撒野,你以為呢?

上左/ 誰說消防車一定要是紅色的? 上中/ 偉大的母愛無所不在啊! 上右/ 心逺地自偏,老子舒服就好! 中左/ 有容乃大,世界上最老、最大的大學也容得下冰淇淋流動小販。 中中/ 管他的,國家形象與我何干? 中右/ 很酷的腳踏計程車! 下左/ 菲律賓民間習俗另類的厭勝。 下右/ 文明水平很高的人,誰說吃飯就一定得用刀叉或筷子?
上左/ 誰說消防車一定要是紅色的?
上中/ 偉大的母愛無所不在啊!
上右/ 心逺地自偏,老子舒服就好!
中左/ 有容乃大,世界上最老、最大的大學也容得下冰淇淋流動小販。
中中/ 管他的,國家形象與我何干?
中右/ 很酷的腳踏計程車!
下左/ 菲律賓民間習俗另類的厭勝。
下右/ 文明水平很高的人,誰說吃飯就一定得用刀叉或筷子?

[1] 自由時報,2023年5月14日,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301502

[2] 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F%B2%E5%BE%8B%E5%AE%BE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