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古城怪事多(下)

前現代主義風格建築的十宜樓設有天橋與三間房屋連接相通(楊正寬)
前現代主義風格建築的十宜樓設有天橋與三間房屋連接相通(楊正寬)

獨家報導【文/楊正寬 中台灣教授協會常務監事兼交通觀光組召集人】

遊鹿港,第五怪~ㄧ樓集十宜,騷人吟不息!

十宜樓是夏郊商行慶昌陳氏家族的宅第,其格局為二坎二進一院的建築型式;第一進房舍內有一座作通風採光用的樓井。所謂「十宜」意指「琴、棋、詩、酒、畫、花、月、博、煙、茶」皆宜,可以與文人騷客吟唱,故鹿港竹枝詞有「九曲巷中風不到,十宜樓上士閒吟。」

該樓源於清嘉慶年間陳克勸自中國至臺灣經商,於鹿港創辦廈郊中最大的商行「慶昌號」,全盛時自慶昌意樓(今中山路121號)至慶昌十宜樓(今中山路149號)皆是陳氏家族產業。其中十宜樓店屋立面為1934年建成,屬前現代主義風格建築,其後設有一天橋,後段與其左右共三間房屋連接相通。因設有銃櫃於金盛巷道高聳壁體上,故又稱「鎗櫃」或「鎗樓」,其前、左、右各有一銃眼,可居高臨下監視外方動靜,此外有跑馬廊橫跨於金盛巷連結兩邊房屋,故又稱「跑馬樓」。

遊鹿港,第六怪~朱門愛心井,汲飲半邊盈!

「半邊井」位於鹿港老街「三槐挺秀」,書香風雅的王家宅院,其特色是水井的一邊在住家圍牆內,另一邊在牆外。聽說是因為古時候只有富人有錢能鑿井取水,因此鹿港王家發揮愛心,將井鑿在靠近家中圍牆旁,一半位於圍牆內,給家人取用;另一半則位於圍牆外,讓路人或窮人能夠取水。在臺灣其他地方,也有鑿在兩家的中間共用的半邊井,但不像鹿港王家是鑿在圍牆兩邊,提供沒錢鑿井的人自由取水使用。目前自來水發達,現在半邊井雖已廢棄不用,只剩填滿泥土的井口,但已經可以一改大家「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成見,充分表現出鹿港人發揮甘霖均霑的愛心,以及敦親睦鄰的豐富人情味了,知道之後大家路過就可以見怪不怪,也不要忘了為這個主人家誇獎喝采一番。

鹿港半邊井(楊正寬)
鹿港半邊井(楊正寬)

遊鹿港,第七怪~夢麟音摸乳,過巷見君子!

摸乳巷是位在鹿港西南端的菜園里菜園路38號與40號間的狹窄長巷,又稱摸奶巷,約有200年歷史,巷長約80公尺,最窄處約70公分。據悉是原為居民排放汙水至舊港溝的排水溝,日治時期將其水溝加設水溝蓋,逐漸形成為居民經常走的捷徑。如果剛好有男女在巷內反方向相遇,由於巷道極為狹小,雙方必須側身才能通過,以免碰觸到女方的身體,所以又稱「君子巷」,但一般人則習稱之為「摸奶巷」。其實巷名來源說法很多,其中信度較高的說法,是因為古時人們有重男輕女的觀念,大多希望能夠生男,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摸奶巷道狹長,有如夜夢般冗長,人們均夢想喜獲麟兒,於是稱為「夢麟巷」,又因「夢麟巷」閩南語與「摸奶巷」諧音,聽起來相像,時間一久便成為「摸奶巷」。

摸奶巷曾因為民國65(1976)年中視《蓬萊仙島》節目民俗專題報導,以及民國73(1984)年,導演王重光到此地編導戒嚴時期的電影《鹿港摸乳巷》,因此聲名大噪。由於現代講究性別平等,摸奶巷一詞被認為有歧視女性及物化女性之嫌,因此也有將巷名更名為較文雅的「二尺巷」或「一線天」。

摸乳巷又稱夢麟巷、君子巷、二尺巷或一線天(楊正寬)
摸乳巷又稱夢麟巷、君子巷、二尺巷或一線天(楊正寬)
摸乳巷又稱夢麟巷、君子巷、二尺巷或一線天(楊正寬)
摸乳巷又稱夢麟巷、君子巷、二尺巷或一線天(楊正寬)

遊鹿港,第八怪~籤筒本甲子,何以變期頤?

「筊」與「籤」是道教眾神明與信士們溝通的神器,一般寺廟準備的籤筒,一直都是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十「天干」,以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十二「地支」,天干在前,地支在後,依序所組成的由「甲子」到「癸亥」共60支籤,人們如向神明請示問題時,從籤筒抽到哪一支籤,通常都是把他要問的答案,早已寫在籤詩中。但是鹿港龍山寺卻是100支籤,禮記曲禮:「百年曰期頤」。神明的籤筒一直都是一甲子60支,怎麼變成100支了?而且就直白的就寫成一、二、三、……九八、九九、一百,雖然後來我發現像白沙屯拱天宮等也是百籤,但仍然覺得怪怪!莫非社會複雜了,人們對神明予取予求,要請示的疑難雜症的事也多了的緣故嗎?

鹿港天后宮籤筒及百首簽詩櫃(楊正寬)
鹿港天后宮籤筒及百首簽詩櫃(楊正寬)
鹿港天后宮籤筒及百首簽詩櫃(楊正寬)
鹿港天后宮籤筒及百首簽詩櫃(楊正寬)

遊鹿港,第九怪~昔有三不見,今則有三多

以前的鹿港有三不見,即:

看不見天:是指生意活絡興隆,為了終年可遮風避雨,街道上都搭上相連的棚子。
看不見地:土地全鋪滿了紅磚頭,所以看不見泥土。
看不見女人:綁小腳難於行,都待在閨房;另有一說為昔日女子不宜拋頭露面,女子只能從屋頂上看風景,也因此鹿港建築大部分都砌有女兒牆,為避免安全之虞。

現在的鹿港三多,指:

古蹟多:僅次於臺南市的鹿港,所遺的古蹟以清朝及日治時期為主。
小吃多:人來人往,廟口小吃就多了起來。
人文匠師多:目前台灣國寶級的匠師有36位,單單一個鹿港鎮就佔了6位。

鹿港小吃多(網路)
鹿港小吃多(網路)

遊鹿港,第十怪~酒甕不裝酒,用來砌圍牆

關於甕牆有兩個說法,其一是早期富裕的鹿港,因為與大陸往來頻繁,每當船隻回程時,會使用杉木、磚石和紹興酒甕來壓艙,以求平穩。其二則是古代家庭中若有新生兒,會將紹興酒埋入地底。若是兒子,長大後高中及第,便以紹興酒宴客,稱之為「狀元紅」; 若是女兒,則稱為「女兒紅」,將之作為陪嫁的物品之一。早期建築所師,將空紹興酒甕應用作圍牆裝飾,發揮材料特性美觀有趣,是一種上乘創意。另有一說為鹿港酒甕多到足以堆砌成牆,正反映出當時此處居民的富足。

鹿港甕牆(網路)
鹿港甕牆(網路)

鹿港古城真有趣,怪事也特別多,請問各位朋友有去過鹿港嗎?去了之後有發現這十怪嗎?看了這十怪之後,相信大家下次再去鹿港,應該也就會見怪不怪了吧?!

【延伸閱讀】鹿港古城怪事多(上)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