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時中既出 誰與爭鋒?!

文:關智宇|圖:編輯部

著2022縣市長選舉的接近,近來媒體便紛紛開始推測各縣市的可能參選人,這其中又以六都中的臺北市及桃園市最為引人注意。臺北跟桃園原為兩個獨立直轄市,選情發展本應分開討論,但因為衛福部長陳時中的出現故必需兼而論之。

 

備援選手再登板

根據台灣智庫2016-2017系列調查顯示,蔡英文總統在上任約四個月後,施政滿意度出現交叉,不滿意度暴增31.3個百分點;到了2017年2月,蔡總統的施政滿意度更由甫就任時的52.4%,下降到36.3%,不滿意度亦由12.5%上升到45.1%。民進黨內部將施政不利的因素歸咎於當時的林全內閣任用了太多的老藍男,以致在2017年2月,內閣進了第一次小改組,以挽救施政頹勢。陳時中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接任了衛生福利部長。

衛生福利部對陳時中來說也僅能算是再次回鍋,因為早在2005年陳中時就已擔任過衛生署的副署長。雖然十多年前就有衛生福利方面相關的公職服務經驗,但在擔任部長兩年多的時間內,民眾對陳時中的印象還是模糊的。根據新台灣國策智庫2019年5月調查顯示,在不提示姓名的前提下,只有約4%的民眾可以主動說出衛福部長是陳時中,對衛福部的政策表現也只有約6%的民眾表示滿意;至於對陳時中個人表現的滿意度,則有37.3%表示滿意,22.0%不滿意,40.7%無明確意見。其中,臺北市民眾更有48.3%對陳的表現無明確意見。即便再過半年,到了2019年11月,民眾對陳時中的認識度、滿意度,也都與5月調查相去不遠。顯見雖然已經當了2年半之久的衛生福利部長,但陳時中在12個內閣部會首長中,並無亮眼表現,亦非媒體寵兒。

一直到了2020年初,拜新冠疫情控制得宜之賜,民眾對陳時中的認識度與滿意度瞬間攀升,評價甚至超越了當時的明星閣員林佳龍。根據新台灣國策智庫2020年4月調查顯示,陳時中的未提示知名度達到了55.1%,施政滿意度更高達93.9%,僅約有1.9%的民眾表示不滿意。也因為優異的抗疫表現,外界開始把陳時中列為民進黨2022縣市長選舉的活棋。

 

萊豬、疫苗之亂 削弱時中光環

因為優異的抗疫表現,民眾對陳時中的支持度也反映在臺北市長上。根據TVBS民調中心2020年4月的調查顯示,如果明天就是投票日,陳時中會以53%的支持度領先蔣萬安的36%;如果黃珊珊加入戰局,則陳時中亦會以49%的支持度領先蔣萬安的35%,以及黃珊珊的9%。

但因為蔡英文政府要開放萊豬進口的緣故,2020年9月及2021年3月的調查,陳時中對決蔣萬安與黃珊珊的支持度下降到了35%至37%左右。

而今年5月本土新冠疫情爆發後,由於疫苗採購及施打順序等問題失序,使得陳時中在臺北市的防疫滿意度僅56.1%,不滿意度41.2%,滿意度較今年1月初大跌17個百分點。

臺北市民眾對於臺北市長還是有特殊的人設,以致不是哪一個政治人物都可以坐得上這個位置。之前不論是連任多屆的選區立委、其他縣市表現優異的縣市長、乃至有高網路聲量的議員都無法在民調上獲得臺北市民的青睞。原本民進黨期待有明星光環的陳時中參選臺北市長,能再向外開拓選票,進而拿下睽違二十二年的臺北市長寶座。但原本有領先優勢的陳時中,在萊豬、疫苗等多項中央施政不力的因素干擾下,領先優勢已一吋一吋地被削去,如果只能固守民進黨原本的基本盤,那是否還會比黨內其他人適合代表民進黨參選臺北市長,已不無疑問。

 

空降桃園優勢大增

桃園市長鄭文燦已任滿兩屆,未來不論是否要參選2024總統,讓民進黨繼續在桃園是執政都是其目前重要任務。但民進黨現在有意參選的市長的現任或前任立委與國民黨目前最強的可能參選人都還有一定差距。換言之,民進黨內目前的可能參選人都無法讓鄭文燦有絕對的信任,更別說能無後顧之憂的向上衝刺,故早在今年年初就開始評估由陳時中或新竹市長林智堅空降桃園的可能性。

根據政黨內部今年3月的調查評估,民進黨只有推派陳時中或林智堅才足以對抗國民黨推出的現任議長或臺北空降的政治明星。不過由於當時陳時中參選臺北市長的勢頭正熱,只能轉而鋪陳林智堅參選的可能性。但又因5月本土疫情爆發,使得林智堅在新竹市長任滿前就轉戰桃園市長更添困難度。

雖然桃園市長不似臺北市長般的耀眼奪目,但如果陳時中參選桃園市長將享有比臺北市更多的優勢。首先,但桃園市不但是近年來人口成長最多的城市,同時也是六都中最年輕的城市,民眾對具有全國知名度的市長接受度較高;再者,桃園市沒有一個整天與中央開記者會對槓的市長,市民對鄭文燦的防疫口碑有給予不錯的評價,鄭文燦要移轉光環給陳時中相對較容易。

對陳時中來說,相較參選臺北市長,參選桃園市長的勝選機會相對較高,但眼前的當務之急還是得做好防疫相關工作。首先要解決的疫苗施打順序的困局,其次是不要讓Delta變種病毒株再如華航3+11成為破口。如果兩個事情處理不當,直轄市長的位置都將與這位曾經當過國策顧問的七十歲部長擦身而過。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