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嚇阻依賴有效率殲滅敵軍

文:吳崑玉|圖:編輯部

近在看魏澤福(Jack Weatherford)的《蒙古帝國三部曲》,這個標題就是主要的讀書心得之一。這句話同時也是對許多關心臺海防衛人們的觀念提醒。很多人擔心戰爭又自認是高道德的和平主義者,或以為老美在後頭撐著,即使共軍犯台,臺灣也可以像趕蚊子一樣把共軍趕走。其實都過度天真了點。

先談蒙古。成吉思汗之所以能一統蒙古,而且在二十年內,以蒙古十萬之眾,征服三分之二個歐亞大陸,關鍵原因是其特別的戰術。游牧民族生活在馬上,出征時一個人帶四五匹馬,吃喝都在馬上,後頭沒有拖著一條長長的補給線。所以可以輕裝急進,翻山越嶺,從正常人想不到的地方,以想不到的速度,出奇不意地出現在敵人後方,造成極度恐慌。

蒙軍作戰,不強調英雄主義,不愛跟人刺刀見紅硬碰硬,幾乎不打「狹路相逢勇者勝」這種硬仗。他們的戰士只配輕甲、皮甲,總是在敵軍射程外快速繞著敵軍跑,以弓箭不斷射傷敵軍、削弱敵軍,以步兵為主的部隊幾乎無一得以倖存。如果遇上歐洲重甲騎士團那種重裝甲騎兵,他們就向後跑,讓騎士們以為自己贏了而放膽追擊,直到陣線愈拉愈長,馬力與體力消耗殆盡,他們才在選定的戰場上伏兵盡出,一次殲滅整批敵軍,殺戮效率可以達到敵軍九成。

在拔都西征前二十年,大將速不台與哲別於1223年成吉思汗仍在時,便已率軍「探索」過現今俄羅斯與烏克蘭之地。當時烏克蘭地區多是城邦公國,勢力最大的是基輔大公羅曼諾夫維奇(Mstislav Romanovitch),號召了約四萬至八萬友軍對戰蒙軍,而蒙古軍頂多只有兩三萬人。

蒙古軍先與俄軍打小型遭遇戰,一路敗退,卻又保持在俄軍視線之內,俄軍自然急於追擊捕捉蒙軍,怕他們跑掉。蒙古軍就這樣一路且戰且退兩個星期,從聶伯河(Dnieper River)一路追到烏克蘭東部頓內次克地區的迦勒迦河(Kalka River),大約跑了250公里。這正是速不台與哲別選定的戰場,於是伏兵盡出,反身殺戮。俄軍嚴陣以待,蒙古軍則在俄軍攻擊距離外抽箭拉弓,射倒一片俄軍。當俄軍支撐不住準備後撤,蒙古軍一湧而上,殺掉九成俄軍。基輔大公與鐵甲光鮮的騎士們,幾乎無一倖免。

蒙古軍的戰術背後沒有什麼高深的孫子兵法指導,全來自成吉思汗與蒙古人平日狩獵所得的智慧。要將敵軍引入選定的戰場,包圍起來讓其無法逃脫,再給予最大的殺傷,才能得到決定性戰果。居魯士殲滅呂底亞大軍,薩拉丁消滅十字軍的哈丁戰役(Hattin)用的全是同樣的誘敵深入戰法。論守勢作戰,漢尼拔在坎尼(Cannae),亨利五世在阿金庫爾(Agincourt),一樣是引誘敵人進入預設戰場盡情殺戮,砍到敵軍元氣耗盡,才能完成征服或和平的政治任務。

毛澤東軍事思想中,「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運動戰中殲敵人」,「圍點打援,阻援打點」,「穿插包圍」,遵循的正是成吉思汗的思路,這也是共軍一直以來的戰術思想核心。而國軍幾十年來延續的卻是一戰時代與日軍那種線性戰術,強調正面對決,排成一線攻山頭,或死守據點與防線,不准撤退一兵一卒,喜歡擊潰敵人而非包圍殲滅。就算贏了,也常讓敵軍主力逃脫,不具決定性。一旦輸了,就是整師整團被殲滅,連番號都沒得保留。

回到臺海,在110年國防報告書中,主調是「防衛固守,重層嚇阻」,「拒敵於彼岸,擊敵於海上,毀敵於水際,殲敵於灘岸」,希能以重層火力打擊,「逐次削弱敵作戰能力,瓦解其攻勢,以阻敵登島進犯,迫使敵犯臺失敗。」以其文字寓意,仍是著重於「擋」,而不是用力於「殲」,並未設定在給予犯臺敵軍最大殺傷,大概又是為了怕太過刺激中共下的產物。

其實不論攻或守,成吉思汗與毛澤東的軍事思想才是對的。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讓敢來侵犯敵人,不死也殘廢,即使回得去,也得領殘障手冊,才能產生恐怖效果,才會有決定性戰果,才能延長後續停火的時間,才會有更好的嚇阻效果。僅把敵人打傷或趕走,他們只會像被激怒的野獸,過幾天再來侵犯,而且會變得更凶猛也更殘忍。

國軍其實應該更明確的在各級幹部中灌注「殲滅」的概念,而非僅在意「擊退」。兵凶戰危,一旦開打,佛經和仁慈便須丟到腦後,專注於「有效率的殺戮」。這也是《殺戮與文化:西方強權崛起的關鍵戰役》與《殺戮論》這兩本書作者一再強調的觀念。西方軍隊為什麼從亞歷山大、羅馬、到現代都能經常獲勝?甚至不成比例的以寡擊眾?那是因為從軍事組織設計到人員訓練,都專注於「有效率的殺戮」,最大程度的殲滅敵軍,才是其戰略戰術思想核心。

這些話很不好聽,也很不政治正確,卻很貼近現實。保衛臺灣,必然是一場以寡擊眾的戰爭,如果我們不能用最快速度殲滅一部份敵軍,不能以1:3甚至1:5以上的交換比進行作戰,這場戰爭大概就輸定了。就像如果在路上遇到三個惡少鋁棒打擊,唯一合理的對應方式是最快速度打爆一個,放倒一個,再來專心對付最凶的那個。或者反過來,最快速度打垮最凶的那個,才能嚇住其他兩個。不論如何,在以弱敵強,以寡擊眾的戰役中,殲滅戰是必要的手段。

我們在心理上必須面對現實,才能有效的建軍備戰,不應避諱這些不好聽的名詞。因為照共軍軍事思想,你不殲滅他,他就會殲滅你。戰場上,為國犧牲沒什麼好讚揚的,讓敵軍為他的祖國犧牲,才是值得稱頌的故事。而這個故事,需要全軍上下有效運用殲滅戰這個概念,才得以書寫。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