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關係愈來愈糟,眾院共和黨近日發表了Covid-19病毒溯源報告《COVID-19 起源:有關武漢病毒研究所的調查》,直指病毒源頭是中共武漢病毒研究所,於2019年9月發生洩漏事件,但壓制消息繼續舉辦武漢軍人運動會,以致病毒擴散至全世界。這份報告已戳到中共痛處,犯了中共最大忌諱,如果8月24日拜登政府調查報告與此文調子相去不遠,美中關係勢必進一步惡化。
美中關係惡化第一個倒楣的,大概就是臺灣。臺灣既是中共的出氣筒,又是美國的點穴針。臺灣現在是美中兩強兵家必爭之地,現下是美國圍堵中共的第一島鏈核心。反之,如果臺灣被中共統一,中共也會將臺灣變成進出太平洋的主要基地,向北掐死日本,向南威脅菲律賓,美國不太可能容忍。臺灣不是被老共炸就是被老美炸,只能選邊站。范疇先生近日出了本《被迫一戰》,講的便是類似觀點。
所以,臺灣的總體戰略思維,不該是兩邊討好,或想刀切豆腐兩面光,那根本做不到。唯一的可能,是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啃不動的硬骨頭,像1939至1940年冬季戰爭時的芬蘭一樣,即使慘烈損失後依然戰敗,但讓蘇軍損失到得不償失,即使接下來幾十年對蘇聯委屈求全,但仍維持住國家獨立自主。
但是,臺灣準備好了嗎?顯然沒有。
臺灣的缺乏準備,表現在兩岸外交問題的不斷爭論上。臺灣這塊土地自1895年起,已經126年沒有經歷過戰火洗禮。即使二次大戰被美軍轟炸過,但也只能算是戰術規模的轟炸,遠不及歐陸與日本遭受的地毯式轟炸。換言之,臺灣社會根本缺乏面對戰爭的心理準備,不分統獨,背後邏輯都是政治外交大於軍事,避戰、怯戰遠大於應戰。不打仗最好,要打也叫別人來幫我打,沒有拿槍捍衛自家的傳統與心理準備。
這是臺灣總體戰略的第一大弱點:「缺乏戰鬥意志」。叫別人來打,OK;打到海邊灘岸,OK;打到自家豪宅全倒,傷亡慘重,不OK。有人大談芬蘭,但芬蘭當年是從十六歲到五十六歲的男丁都有人在戰場陣亡,不是作戰者加入民防或軍工生產行列,小孩送去瑞典避難。請問如果是你,準備拿起槍桿開槍了嗎?
最慘的還不是整個政界與社會對戰爭的缺乏認知,而是連軍方和國安系統都缺乏作戰準備。退將們與大陸眉來眼去,當官時說國軍準備充份,一退伍就反過來說國軍不能打。人民將所有保衛國家的責任丟給軍方,軍方公開的戰爭場景卻僅止於灘岸薄薄一線,但對岸現在積極發展「岸對岸三棲登陸」,準備以直升機和運輸機載運精銳部隊機降後方。我們的後備部隊訓練四個月草草了事,但芬蘭到現在,國民兵還是要嚴訓一年。我們有縱深防禦的準備嗎?
這是第二大弱點,我們根本沒有可以一戰的後備部隊,甚至沒有後備動員的觀念與有效率的動員系統,甚至缺乏縱深防禦及城鎮作戰的各種準備。
五月開始的這波疫情讓中央地方一時間手忙腳亂,便是缺乏動員系統的寫照。破千病例就讓雙北醫療量能幾乎崩潰,醫院沒有病床,有病床沒有醫護,有醫護沒有PCR檢測量能,一直到十幾天後才徵召退職醫護協助,動員民間PCR檢測量能填補。直到現在,面對Delta病毒威脅,我們還是寄希望於那條薄薄的國境邊防,但對岸一入境馬上做PCR篩檢,我們卻吐口水快篩,隔離十四天出關前才做PCR,我們的邊防夠嚴實嗎?
這就走進臺灣戰略思維的第三個弱點:成本主義使我們吝於投資情報。
PCR的價格約是口水快篩的十倍,但準確度高過百倍。官方基於成本,吝於進行PCR這種昂貴的情報投資,寧可將經費用於出事後的治療及醫院量能,很難說他錯,但有沒有想過,如果發生社區感染再來處理,其費用何止入境PCR浪費的百倍?國家戰略也是一樣,臺灣是個小國,資源有限,有效運用作戰資源的前提是情報精準,但我們寧可花大錢買大傢伙來裝備部隊,卻吝於砸銀子雇用一流人才來經營情報系統,或投資於無人機等偵蒐設備,甚至缺乏普及現代化的C4I系統(命令、管制、通訊、情報)。缺乏有效的情報系統與命令系統,如何作出準確判斷?又如何做出正確決策?決策又如何能迅速傳達?
我不是要唱衰臺灣,也不是要宣揚戰爭,但借鑑芬蘭,不論當下國家戰略是要和還是要戰?我們都需要有拿起槍捍衛自己的能力與意志,需要精銳的常備軍隊,與龐大且能戰的後備能量應付各種突發狀況,更需要投資於各種情報蒐集手段與C4I系統,我們才會成為一根誰也啃不動的硬骨頭。我們永遠不會知道戰爭會爆發於明天、明年、還是不會爆發?一如面對地震、水災和疫情,我們只能做好一切準備,盡力應付各種狀況,而不是巧言令色,無所事事,只會祈求天祐臺灣,歲月靜好,出事後手忙腳亂,交相指責。紙短意長,建議各位讀一下戴蒙(Jared Diamond)那本《動盪》(Upheaval: Turning Points of Nations in Crisis Upheaval: Turning Points of Nations in Crisis),參考一下他國怎麼應對危機,或可有更多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