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段時間美軍撤軍阿富汗的新聞充斥在電子媒體與社群媒體中,不僅政論節目密集討論,意見領袖發表意見,就連藍綠陣營也以相反視角來詮釋這件事情。很多人看到的是美國拋棄盟友,但有更多人在地圖上可能根本就指不出阿富汗在哪裡?更不用說瞭解美國曾培養過塔利班對抗蘇聯的歷史,中國儘管支持塔利班,但其實中國也忌憚塔利班勾結新疆維吾爾族的貓膩。簡單講,在眾多國際事務當中,臺灣人最在乎的就是美國,但坦白說也不是真的美國,通常是臺灣人自己想像的,或者是臺灣媒體塑造出來的美國。
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時,臺灣各界瀰漫著一股濃濃的川普熱,其實就美國政治知識過去在臺灣「沙漠化」的慘況而言,當時這股風潮也不算太差,甚至帶來了一些正面效應,很多民眾因此學到了包括初選、選舉人,甚至選後各階段安全避風港日、各州選舉人投票、參眾議院確認、新總統就職等「制度性知識」。雖然相信大部份民眾事後都忘得差不多了,不過四年後的美國大選,當臺灣媒體再度提及這些名詞時,還是會有一些人殘留一些模糊的印象。然而,川普vs拜登這一場大選比較妙的是,僅管臺灣人沒有投票權,卻可以分成兩派吵翻天,有一派「我川威武」絕對挺川,另外一派偏向「自由派」,認為川普的人權紀錄與種族態度不佳,因而對他有所批評。
我2001年大學畢業時,《蘋果日報》剛入臺沒幾年,那時候六年級後段班才剛出社會,最常被罵的就是沒有國際觀,看報紙看圖不看字,有也只看兩種字體:裸體與屍體。白曉燕命案後的七八年,記者也被罵是社會亂源,不報國際新聞,只會報無關緊要的社會新聞云云,那時候我在某間電視新聞臺實習,後來也在某間雜誌社實習,還記得主管最常訓記者的一句話就是,報國際新聞唱高調沒收視率也沒人要讀。
真的是這樣嗎?臺灣人的腦容量真的就只容得下島內事務嗎?
臺灣人國際觀的產生
2009年我從美國讀書回來,開始在大學教書並接觸當時七年級後段班的大學生,突然發現臺灣開始有了一些轉變,雖然有線電視還是「滿臺的」(但卻是海外遊子的慰藉),但MOD系統已經不太一樣了,裡面外國臺超多,甚至還有與美國同步的福斯電視臺(後來遭取消令人難過),更不用說CNN、BBC、半島電視臺與德法韓有關的原文臺。休閒娛樂還有美式發音的犯罪臺、裝潢臺與美食臺。然後國內的新聞臺寰宇開始有了國際臺,並且以國際新聞為主軸,每天紮紮實實的報導國際事務。後來有機會上電視,有製作人告訴我,時代不同了,現在做國際新聞的收視率都不會太差,尤其遇到重大國際事件時。
2000年至今臺灣人已有二十年淬鍊,一般民眾或至少年輕人多少開始關注國際事務,當然還與一些配套條件有關,包括廉航、交換學生、打工度假等在七八年級開始流行的介面有關,他們雖然更不愛讀文字了,但卻更有機會行萬里路。當然這不意謂著臺灣人的國際觀已全然打開,仍有許多努力空間。而我們要討論的不只是臺灣人缺乏國際觀這麼簡單而已,應該更深入了解這後面結構性的成因:臺灣人在中共長期打壓之下國際空間有限,不管在國內或在海外,本來就難有大量的官方、半官方與年輕人間的國際交往。
生存受到威脅當然很難有持平的國際觀
然後臺灣民眾常產生特定甚至偏頗的國際認識(尤其對美國)也與中共有關,當這個巨大惡鄰隨時可能滅你政權也毀你民主自由之際,恐懼之下我們的思考當然就會受到侷限。十年前學生社團邀請國內一位重量級的國際關係學者來演講,並邀我擔任主持人,該學者在開場時也提到臺灣年輕人國際觀不足,我在總結時稍微提及兩件事:首先,在美時曾教過兩門大二課程「美國政治」與「東亞政治」,在開學第一堂課即針對同學們進行調查,發現在一個45人的班級裡,竟然有十位左右認為「以色列位於歐洲」。
另一個泛黃的印象是我求學所在的內布拉斯加州,是美國一個很內陸、很白人與受世界文明刺激不多的一州,但該州在越戰後收留了不少越南抓過來的俘虜與避難者。有天下午我望出窗外,看著旁邊貧民窟的越南阿公推著嬰兒車,嘴裡哼著不知名的越南歌曲,夕陽灑在爺孫背上,那一刻好靜謐也好祥和,你真的可以感覺到這個已在美國待了數十年、美語卻不太會說的越南阿公正在對他的孫子說:「孩子我們已經安全了。」
所以在美國胳臂這麼強大的國家裡,你可以世世代代安居樂業,講一句比較坦白的,天塌下來美國人都是最後一個死的,還需要什麼世界觀?所以真要比,其實很多的美國年輕人(尤其在鄉下)比臺灣年輕人更沒有世界觀。
臺灣人的國際政治知識
國內探索臺灣人國際政治知識的問卷並不多,我這裡引用政大選舉研究中心的資料庫《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TEDS)。在2020年詢問美國總統是誰?有83%的受訪者給出正確答案(川普)。同樣在2014年的TEDS中,有七成五的臺北人知道當時的南韓總統是朴槿惠,高雄人答對這題的比例降到62.2%。在更早的2012年時,臺灣人知道聯合國秘書長是誰的不到兩成。據此我們發現,臺灣人的政治知識的確是跟美國有關就會越高,然後越遠就越低。這也很正常,有一個類似的理解方式:前一陣子有些臺灣媒體抱怨,為什麼德國或法國不跟川普政府一同反中?這是因為對德法來說,他們更討厭歷史上跟他們過節多次的俄國人(俄羅斯),中國對歐洲人來說實在是太遠了。也就是說,與臺灣習習相關的美國,不管你認為她會幫助還是背棄臺灣,美國就是臺灣人眼中在中國問題上第一個會聯想到的國家。只不過敝專欄還是得提醒:臺灣人認為美國跟中國最相關有可能是臺灣人自己認為,不見得是美國政府也這樣覺得,因此我們不能執著在臺灣人想像中的美國角色,而是應該更系統性的去觀察什麼與美國利益最相關?然後在這場局裡臺灣的利益是否能與美國的利益重疊?但要做到那樣的程度,我們需要多元並陳的民間觀點而不是政黨或者政府機器的宣傳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