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報導)【文.圖/王宏男 博士(國立金門大學通識與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一份《遠見》2014年,八月號的一則〈養得起的未來〉針對台灣老年化人口調查作一專刊報導。指出:「台灣老得比其他國家快!21年前,65歲以上老人突破人口7%,正式成為高齡化社會;在過11年,台灣的老人將超過20%晉級為超高齡社會。2年後的台灣,老年人口將超過0至14歲人口,進入老人買尿布多過嬰兒的時代,且未來捷運車廂,有一整排都是博愛座。」
在重要研究數據上更指出:第一,2018年將邁向高齡社會,65歲人口超過14%,2025年成為超高齡社會,65歲人口達20%,即「每5個人有1人是老人」;第二,台灣年齡中位數在1983年還不到25歲,2013年已突破39歲,2015年將升至40歲,2060預估將超過57歲,「即比30年前老了15歲」;第二,生育率不斷下降,一生生育小孩數由1987年的1.7,一路下降至2013年的1.1,平均初婚年齡與生育年齡也不斷往後推,平均較12年前延後2至3歲,即「婦女初婚及生育年齡已延到30歲,且只生1.1個小孩」;第四,台灣15到65歲工作人口扶養老年人的比例,從1980年15個工作人口養一個老人,到2013年6.5個工作人口養一個老人,而未來則是「1.3個工作人口要養一個老人」;第五,出生率不斷下降情況下,台灣人口將在2019年至2030年達到高峰後,開始遞減,估計「2060年台灣只剩1883萬人口」,只有2012年的八成;第六,65歲以上老人結構中,80歲以上的高高齡人口將由2012年的25.5%,在2060年大幅增至41.4%,「老老人比例會越來越高」;最後,男性壽命76歲,女性壽命為83歲,相較於1950年男女壽命不到60歲,男性增加23歲,女性增加27歲。
反觀我們金門,從《2012年金門社會指標統計》10年前數據顯示:第一,在生育率,從60年前是每千位婦女可生5﹐450人,至目前每千位婦女僅生1﹐650人,減少了3﹐800人;第二,扶養比率則是從10年前每一百個工作人口須扶養親屬達47.56 人至2012年即每一百個工作人口須扶養親屬達30.10 人,即扶養比率逐年減少;第三,婚姻則是從60年前15歲以上結婚人口每千人有4.02對到近年4.33對,增加0.31對,晚婚的趨勢則是從60年前19.9歲上升至28.8歲(女性),另則男性從60年前28.5歲上升至31.2歲,女性上升幅度相較於男性大;第四,死亡率則從60年前的5.76%至近年的5.23%,下降了0.53%;第五,平均壽命方面,則是從2002年男子平均壽命為76.59 歲,女子為83.44 歲,至近年男子為78.46 歲,女子為86.67 歲,在此十年期間男子平均壽命增加1.87 歲,女子則增加了3.23 歲;最後,在人口結構上幼年人口(0至未滿14歲) 占總人口數11.72%,老年人口(65 歲以上)占總人口數11.41%。與2022年數據,差距不大。
特別要指出的是,將《遠見》調查與《2012年金門社會指標統計》數據拿來對照,可更清楚發現老年人口數,相較於台灣14%低了2.59%(金門65歲以上占總人口數11.41%)雖然相差無幾,但應是一種警訊,無誤,即高齡化社會將很快來臨,金門同樣無法逃過此波洪流;另則平均壽命:金門男性(78歲)相較台灣男性(76歲)增加2歲,金門女性(86歲)相較台灣女性(83歲)增加3歲,顯示金門人平均壽命略高於台灣;最後在扶養比、初婚年齡與生育率同樣相差不大。
準此,政府更該重視老年人照顧,特別在安養院、醫療服務、身心照顧以及敬老津貼上。以金門縣府2022年財政,再過不久即面臨負債可能,在酒廠財政支援非常有限之下,未來金門老年人在醫療相較於本島匱乏,則享受社會照護相較台灣堪憂。值得一提的是金門醫院軟硬體設備升級,以及安寧病患後送問題上,在離島本身的先天不足與苦無解決方法下,隨著老年人口倍增,未來將會是一大隱憂,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