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宏男 博士(國立金門大學通識與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圖:王宏男博士提供
伊藤憐之助《金門日據時期調查實錄(1937-1945)》將日據時期金門謄寫成十二章。如同美國人類學家本耐特(Ruth Benedict)撰寫《菊與劍》(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針對前者金門或後者日本,都是一種協助瞭解當地輔助性操作手冊。對於前者,既然是日文撰寫而且又不對外公開、不讓讀者外借,自然就有這篇文章必要性,以供進者徵引。前文〈日據時期金門島概況(上)〉已介紹前三章,本文將介紹後九章,分別是衛生、文教、稅制、郵政、匯兌及通貨、電氣事業、資源及產業、工業、商業。
四、衛生
主要內容分成五節,分別是傳染病、醫務機關、大日本診療所、上下水道及公共廁所、禁菸狀況。
(一)傳染病
當時被福建省政府衛生署指定為法定傳染病分別是鼠疫、霍亂、天花、赤痢、白喉、斑疹傷寒、猩紅熱、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九種。不少痲瘋病患者,光后浦就有18位。大部分本島居民都患有砂眼,大都離開本島前往南洋工作者,必須在廈門治療,亦是推測其蔓延狀態的好方式。其他還包括瘧疾、花柳病,特別是後者跟罹患砂眼一樣,極少人就醫,更是缺乏正確數量資料。
(二)醫務機關
日本陸戰隊佔領前概況,據1936年3 月金門縣衣物機關及衛生員調查得知,醫院有8所、病床數55、醫師11人,推斷為漢醫師(中醫),平均1位醫師看診4,000位病患。若跟其他縣市相較起來,僅次於廈門市1,100人,是本省中第二位,若在與本省的永泰縣人口15,200人才有1位醫生比較之下,本線衛生情況程度良好,另一面也可推測出本縣民富裕程度。到了昭和12年(1937年)10月,本島醫生數已達57人。
(三)大日本診療所
1937年12月,為調查島內衛生狀態,在后浦大日本診療所,沙尾等做島內巡迴免費診療,在民情尚未安定之時實施各種疾病患者免費診療,一開始未能見到理想的成績,但比起作者就任前要更活絡許多……。內科病患(716人)中瘧疾患者有570人、外科病患(88人)以疥瘡患者為最、眼科病患(77人)主要是砂眼跟結膜炎、花柳病患(7人),計888人。
(四)上下水道及公共廁所
本島沒有上下水道設備,各戶井水供給住戶飲用,井水水位極淺,從數呎到最深的30尺,才能有該有的量清水,當然就不會有良好的水質。……廁所並不是每戶都有設置,公共用廁所數量相當多。大便坑的尺寸有大有小,大的直徑約 9尺,深度約1丈的坑洞,坑洞側以黏土固定,採2支花崗岩的長型材料,作為坑洞上方橋樑,再利用磚瓦推積成圍牆、設備、構造比較好,因此所花的建材費也不少,廁所的設施者通常也會收取糞便。如上述共同廁所的設備良好,中國人在清掃室內用便盆稱作特有的馬桶時,將糞便帶到共用廁所處理,甚少丟棄在自家門前,當然不會感到臭氣,消化器官傳染病相對減少。
(五)禁菸狀況
近代中國禁菸(禁止鴉片)政策,昭和3年設立禁菸委員會組織,而國民政府在昭和10年廢止禁菸委員會,設立禁菸總督,自從蔣介石掌權後,期待徹底的禁菸政策,先後在10個省份制定施行禁菸辦法。藉此福建省在昭和9年設置禁菸督察處福建省辦事處,昭和10年設置戒菸醫院,更顯禁菸政策的決心。
類別 | 數量 | 備考 |
戒菸所數量 | 1所 | 昭和11年11月調查 |
廢菸人員 | 22人 | |
916人 | 昭和10年中 | |
鴉片吸食者登入數 | 522人 | 昭和11年中 |
合計 | 1,438人 |
資料來源:伊藤憐之助(1938),《金門日據時期調查實錄(1937-1945)》,頁46。
……當時后浦煙管就有8家。在日本陸戰隊佔領前運入囤積他們的生活必需品土膏非常盛行,就算日本艦隊封鎖達2個月,尚不會缺貨,就在日本守備隊的取締緩和下,吸食鴉片大為盛行。
五、文教
在清朝時代,本島中當官吏者頗多,特別是平林一帶,據說光是進士(勒任官)就出了40餘名,至於本島出身的舉人(奏任官)及秀才(判任官)等更是不勝枚舉。今日各村落的宗廟中,仍頗多懸掛著進士的匾額。
其次,到了民國時代,官立的仕途全遭福州人所奪,本島人多轉向南洋,但如上所述的歷史,本島教育依然完備,將本島區分為10學區,將之配屬28所小學(其中公立6所、私立22所),此外,在后浦設立1所縣立中學,其學制採中學男女同校制。前述所謂的私立小學為,在同姓的宗廟建立私塾式教育,其中兼辦夜校。經營中學所需資金係以本島出身的南洋華僑之捐款為主,最近因華僑經營事業失敗,無捐贈款項匯入,致經營陷入困境,於1936年關閉中學,校舍就撥給小學使用。
再者,觀察前述各項設備,首先備齊教室設備、運動設施及設有籃球台之設備;有關兒童的遊戲及體育方面亦備受關注。本島唯一的幼稚園由后浦教會所經營,據說兒童約有150名。此外,縣立運動場設在后浦金門運動場。備有田徑場及跑道,中央設有奏樂或高官及貴賓席用的二樓房屋,做為島民一般的體育獎勵機關,已有充分的設施。
在私立圖書館方面,位在珠山設有珠山圖書報社,致力於有關南洋及其他方面之教育。在后浦有一名本島出身、畢業於上海的大學英語教師,據說對於志願成為南洋華僑者正在進行英語教授。
六、稅制
地租徵收,土地面積之單位為「畝」,但其大小並不一定,在園地的買賣係以芋株1,000株份的土地或以畦地為單位進行交易,地價全然不詳。
其他各種租稅標準仍全然不詳。據福建省政府秘書處統計室《統計時報》第3卷第2號(1936年8月1日發行)表示,本省的田賦衍生各種弊端,以積重難返。由稅捐稽徵制度觀之,幾無標準稅率,而且地簿散逸,徵稅時只有依賴各稅吏的秘本,因此呈現出有田稅金或有稅金而無田奇特現象,田賦的徵收失去公平,收入亦隨之減少。
做為稅目,除本稅以外尚有各種附加稅。本稅分為地丁及糧米2種;附加稅則有隨糧捐、徵收費、串票費、公路費、附加稅、教育捐、自治費、地丁附加、串票附加及田畝捐等各種名目。
稅率在各縣並不相同,例如在同安縣每單位(地丁1兩、糧米1石)徵收31元5角6分,與寧化縣的每單位3元9角6分相較,相差高達10倍左右。因此,將田賦稅率固定乃當務之急。
七、郵政
郵政設施方面,除了在后浦設有「金門郵局」外,沙尾僅是「郵務代辦處」而已。而金門郵局為中國的三等郵局,惟其組織隸屬中央政府管轄,相當於日本的二等郵局,郵局職員因係政府直轄,待遇較其他各種官吏優渥,比起其他官吏就連郵差的薪俸也破格的給薪每月支給30元以上。至於沙尾的郵務代辦處類似台灣的郵政代辦所,現在則委託給當地魚店經營。
金門郵局狀況,為三等郵局,由中央政府直轄負責監督,職員計有局長1名、電信元3-4名、郵務員2名、投遞員1名,共7-8名。辦理業務分別是,國內郵務、國內電信、國內匯兌、儲金、外國郵務、外國電信、外國匯兌。投遞狀況:后浦市內1日投遞1次;市外原則不投遞,但通信特別多的村落則適當地集中在一起後投遞;沙尾郵務代辦處為1日連絡投遞1次。最後,郵務路線:后浦與廈門1天1次利用金星好汽船航運連絡,作為行囊運送。行囊為普通運抵,發送各約1個,小包特別多時,則各發送2-3個。至於沙尾郵務代辦處,為某魚商負責經營,除經營者1人外,投遞1人。負責郵務代辦及投遞。沙尾市內1日投遞1次、與金門郵局間1日1次遞送連絡。
此外,本島各鄉鎮郵局及郵票販賣設備全然闕如,島民並沒儲存郵票習慣,郵件寄件人必須到上述的金門郵局或沙尾代辦處寄送郵件;由於不信任政府的信用,幾乎無人利用儲金或匯兌匯款。
八、匯兌及通貨
本島各地間匯兌業務,除第七章所載后浦金門郵局有辦理外,大部分交易均在稱為「信局」的匯兌商店辦理,各信局在南洋及廈門等地設有分店或交易商店,以因應顧客辦理匯兌匯款。其組織與銀莊或錢莊一樣。
從南洋及其他地方對本島的匯款,在景氣好的時代據說一年高達100萬元,近年大略為一年40-50萬元左右。
至於通貨方面,福建省政府所轄銀行發行的小額銀行券相當流通,本島欠缺銀行及其他儲金機構,因此島民將銀元及紙幣存放自家儲蓄,平時大約有5萬元左右的通貨。日本海軍佔領金門的前夕,福建省銀行計劃在后浦開設分店,其店舖等也均已內定。貨幣分為銅幣、小洋與大洋等3種;紙幣分為中國銀行、中央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民銀行與福建省銀行等5種。
九、電氣事業
本島唯一的電燈公司位於后浦的金門電燈電力公司,經營者為林燕貽,係抗日領袖,在日本陸戰隊登陸前就已逃逸,僅留下員工。
金門電燈電力公司事業狀況 | |
名稱 | 金門商辦電燈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
資本 | 據稱2萬元,但實際為15,000元左右,據說由林經理獨資經營 |
職員 | 經理:林燕貽月俸30元、社長:許鐵(月俸不詳)、會計李長春月俸12元、機關士月俸20元、副機關士月俸14元、副機關士月俸10元、工友月俸10元、外線員月俸15元。 |
送電區域 | 后浦 |
發電機 | 利用燒玉式25馬力(詳細不詳)重油發電機旋轉220伏特3相交流18公斤發電機來發電。 |
送電 | 發動機及發電機在古老的關係上並未規定電壓,一般均以180伏特左右發電,不僅送電線路細小,而且相當古老,送電途中電壓經常下降,各家電燈口逐漸變成僅150伏特。此外,送電時間為傍晚起至隔天早晨。 |
電燈費 | 電燈費街月底繳分別是:1.16燭光(月1元5角)、2.25燭光(月2元5角-3元)、3.50燭光(月5元),電燈架設費1元5角。燈數最高為200燈左右,全無使用於動力。 |
資料來源:伊藤憐之助(1938),《金門日據時期調查實錄(1937-1945)》,頁56-57。
十、資源及產業
分別是鑛產、林業、水產、農產與畜產等五類。鑛產又分成花崗岩、白土、矽砂、鈷土鑛、長石及石英、褐鐵鑛等6種。
(一)鑛產的部分1.花崗岩:本島幾乎由花崗岩所構成,東部地區以大武山(即太武山)為中心,至其南方海岸之地區,沿著官灣、青嶼、金龜山地區、五虎山地區及料羅、蚵殼墩及田浦等海岸,花崗岩廣泛地裸露出來……;2.白土:白土分佈於本島中央之南海岸,從積菓山到沙仔頭一帶地區,在特異的侵蝕地形所形成的斷崖下部或中下部裸露出來。斷崖為高5公尺乃至17公尺左右,而已10公尺前後居多……3.矽砂:為本島花崗岩的分解物,存在於海岸各方面,特別是在東北部山西村落的西方園地一帶,俗稱銀砂的白色矽砂之沉積,無表土,但上方40釐米乃至1公尺被淡褐色所污染而形成矽砂……;4.鈷土鑛:……在本島鈷土鑛俗稱椀藥,產於本島中央平林道雙乳山地區的台地及東南部新頭附近,當地民眾利用農閒時候適時採掘拾集,但近年從事採掘的新頭村落居民出現病患,被認為是神的懲罰而害怕,日前甚至厭惡向外地人報告其所在……;5.長石及石英:……位在本島西部地區較多,在鳥嘴偽附近的丘陵上,稍帶紅色的長石及白色半透明的石英互相擁抱而結晶,大小有達20厘米左右,附近可看到許多石英塊散落……;6.褐鐵鑛:散佈於本島中央部台地,呈拳頭大小,在積菓山附近的溪谷及海岸,多數的褐鐵鑛塊於矽砂上,和其他礫石一起交相夾雜堆積於沙上。在此地區所看到的褐鐵鑛,大者直徑達70-80厘米,但數量不多,而如人頭與拳頭一般大者最多,較之還小的也為數不少,因此附近的居民用石頭所堆成的牆壁中,常混入褐鐵鑛塊……。積菓山附近的褐鐵鑛大部分品質良好,但鑛床如前述之狀態,鑛量不多。
上述如白土類、矽砂、長石及石英等工業原料鑛物,其價格受運費所左右特別顯著,但在金門島方面,白土類及矽砂採取容易,與台灣之間以帆船運送,運費若可低下的話,這些工業原料事業化的可能性就不大。
(二)林業:本島林業種類可列舉出來的僅是福州松、相思樹及竹子。福州松散佈於太武山一帶,極為粗疏,不僅很難稱為林層,而且全都只是小樹;相思樹其中以中西南部丘陵地帶雖多,但其林層亦極為粗疏,而大樹已被砍來作為柴火,並無可特別做為一種產物而值得列舉出來;本島居民在家庭雜器及其他方面使用竹材非常普遍,但大多數均由石碼方面運入,島內並無可稱為竹林者,下述種類生長於后浦、吳厝、珠山等,有30株乃至200株。
(三)水產:本島的水產品中可特別記述的是古寧頭及后浦附近的牡蠣養殖、古寧頭及沙尾的養魚,青嶼、料羅及鳥嘴尾與其他近海的赤菜(海蘿)等。1.漁村:分佈於東北及北部沿岸地區,除新頭、山後、青嶼、官澳及西園外,尚有養殖牡蠣的古寧頭及后浦等地。漁船的話,新頭7艘、山後3艘、青嶼10-15艘、官澳5-6艘、西園2艘、其他5艘。2.牡蠣養殖:位於本島西北部古寧頭,自古以來就以生產牡蠣而聞名,將花崗岩的石樁立於海岸淺灘進行牡蠣養殖。其面積大約1萬坪左右。后浦。的牡蠣養殖方法和古寧頭相同,兩者規模大致相差不多3.養魚:魚池在珠山(1池)及山後(2池),養殖淡水魚,以鰱魚為主,古寧頭(13池)及沙尾(8池)則為鹹水養殖,養殖鰱魚、烏魚及鯉魚。4.赤菜:赤菜為日本的布海苔,……產於本島的東北村落青嶼附近及東南海岸料羅近海以及西南海岸鳥嘴尾近海,此外小金門島及其他大陸沿海也有生產。歷年來每年產量約3萬斤(價格100斤約40元左右),主要經由廈門銷往香港及日本內地。5.地曳網及定置網:地曳網在本島南海岸,將之拖曳2天可補獲鱧魚及其他小魚1網約40-50尾……。6.其他的漁獲物:散見后浦市場魚類有鱧魚、青魚、鰱、小黃魚、帶魚、勒魚、甲殼烏賊、槍烏賊、墨魚及文蛤……等。7.鹽業:在本島北部沿海、古寧頭、平林、西黃、西浦、浦邊、田墩、西園及官澳等地均有鹽田,製造天日鹽,但民國元年以來逐漸廢棄,據說在西園的鹽田直到數年前仍在製鹽。廢棄理由:風浪強破壞防波堤、稅金高、政府限制產鹽。其所生產的鹽和目前本島一般消費鹽的南安產天日鹽己乎同等,由此觀之,為遠較臺灣的天日鹽還帶黑色劣等鹽。
(四)農產:本島主要農作物為大麥、小麥、甘藷、花生、甘蔗、蔬菜類及蜜柑。1.大麥:普遍栽種於全島,中西部地方、東南部的料羅附近最為廣泛,但品質極差,年產量據說約5萬斤,農曆11-12月降雨期間播種,農曆4-5月收成,1株大麥可結6-7穗,1,000株約可收成50斤;2.小麥:本島東北部沙尾地區附近少量栽種小麥,品質極差,大部分輾成麵粉,農曆11-12月降雨期間播種,農曆4-5月收成,卻不足以供應島內需求。年產量據說約2,000斤或1萬斤,推估年產量應該在4,000-5,000斤之間。價格(已脫殼)100斤約6元5角;3.甘藷:島內相當廣泛種植甘藷,種類高達7-8種,甘藷與花生並列本島農作物之大宗,農曆4-5月栽種,農曆10-12月間視成長情況分批收成,1,000株據說可採收500斤,甘藷收成後除提供食用,大多作為切乾藷(蕃薯簽)原料,生鮮甘藷據說年產量高達數百萬斤,推估年產量應該在十萬斤之譜;4.花生:於農曆3-4月播種,農曆8-9月收成,大部分作為製油原料。全島普遍栽種花生,年產量約25至30萬斤,共分為數個品種,年輸出約8-9萬斤,剝殼後的價格100斤約7-8元;5.甘蔗:島之東北部地區廣泛栽種甘蔗,西北部地區也有,其種苗據說由台灣輸入,採收後送到舊式糖廠製造黑糖或供生吃,大多災種相同品種,年產量據說高達10萬斤,推估年產量應該在5-6萬斤之間;6.蔬菜類:種植集中在島之西部及東北部等地區,挖掘水井,利用掛吊瓶灌溉,成長狀況良好,當時島西據說曾因吊瓶林立而蔚為奇觀。產量相當豐富,價格及其低廉,栽種品種分別為白菜、芋頭、青蔥、韭菜、大蒜、鴨兒芹、芹菜、高麗菜、大芥菜、小白菜、花椰菜、碗豆、飛龍、肉豆、生薑、辣椒、茼蒿、茭白筍、蘿蔔等;7.蜜柑:詳情不明,農曆11-12月收成,約可收500斤,品種同福州蜜柑,酸味頗為強勁。
(五)畜產:本島家畜包括豬、山羊、黃牛、騾子、小馬等,家禽包括雞、鴨、鵝等。1.豬:農家家庭飼養豬隻大多供食用,飼養數量不明,種類為黑肉豬(類似盤克夏豬),體質瘦弱,本島每天平均屠宰5-6隻;2.山羊:普遍飼養山羊,僅飼養體型小的黑毛山羊,飼養頭數約800-1,000頭,供農曆10月 – 2月進補之用,每天平均屠殺2隻;3.黃牛:相較於台灣黃牛,本島黃牛體型較小,體質較瘦弱,飼養黃牛供農耕之用,飼養數量據說高達600-700頭,農曆春節前後每日約宰殺1頭,販賣供食用;4.騾及小馬:為農耕與運輸而飼養騾(外觀酷似驢子),小馬體型似日本之琉球馬,供島民騎乘,兩者總數約500-600頭(小馬約70-80頭),騾肉、馬肉不供食用;5.雞:黑毛、體型小的雞隻稱(雄)正番,斑紋用用於(雌)生蛋,本島飼養之雞隻大部分為體型較小的黑毛雞,產卵數量非常少,雞蛋雖小,價格昂貴,飼養數量不明,一般農家都會飼養數隻或十數隻雞,活雞1斤約3-4角,雞蛋1顆約3分;6.鴨:鴨隻飼養數量非常少,體型小於台灣飼養的鴨;7.鵝:難得一見鵝的蹤影,可見飼養數量之少,飼養數量不明。
十一、工業
本島堪稱工廠的設施如舊式糖廠、花生油工廠、製粉工廠、石灰製造工廠及家具工廠等。
(一)舊式糖廠:利用黃牛轉動石磨,製造黑糖,年產約6,000-7,000擔,1個糖廠大概搭配2台石磨其所在分別為在:賢厝、古區、庵前、盤山(2所)、浦邊、陽宅、後水頭、何厝共計9所。
(二)花生油工廠:大致上可分為1.製粉石磨2個,靠人力或黃牛轉動石磨;2.蒸鍋共1個;3.榨油機2部;4.儲油槽2個;5.製粉元2人、榨油兼蒸煮人元3人、剝殼女工數人(剝殼費用100斤7角5分);6.產油量約3人1組,每天將300斤左右脫殼花生榨成花生油,效益為100斤脫殼花生約可製造40斤花生油。
全島約有200個製油工廠,其中8個位於后浦,據說每年可製造6-7萬斤(100斤約20元)花生油,除供應島內居民食用、照明用,少量輸出。
(三)製粉工廠:由前述花生油工廠兼營製粉工廠,通常趁製油空閒時期製粉,將切乾藷磨成澱粉,詳情不明。值得說明的是后浦地區設有2間米粉工廠。
(四)石灰製造工廠:燃燒牡蠣殼,用石磨將牡蠣殼磨成粉,工廠內除燃燒爐外,還有數個石磨,皆仰賴人力,無特別記載。后浦地區約有5家,全島約10家,產品(石灰)供建築等使用。
(五)家具工廠:后浦、沙尾等有數家製造日常用具的木製家具工廠,后浦有一家收了數名學徒的家具店,應事業有成的本島華僑之需要,製造略具西式風格的家具,家具材料從廈門等地輸入。
本島之勞動者工資大致上,於日本海軍佔領以來工資逐漸上漲。以日薪為例,建築木工4角、家具木工8角(三餐自理)、製棺木工4角、鑿石木工1元5角(三餐自理)、農夫5角、苦力5角、馬夫1元2角(三餐自理)、花生油榨油工9角(三餐自理)、紙錢製造工4角至1元(三餐自理)。
十二、商業
大致上可分文商業地區及風俗習慣、工商團體、消費市場、物資校費額及物價等四類。
(一)商業地區及風俗習慣:本島之商業中心位於后浦,近年來,商埠地區因市區計畫而將道路區分成上街、中街、下街等,與廈門等地商人交易的批發商大多位於北街海岸街上。
沙尾、官澳、古寧頭物資大部分仰賴后浦供應,部分物資因時節需要而直接輸入,其他部落分別前述四鄉鎮採購物資。
故,以后浦為首,各鄉鎮店家習慣於早上至中午過後交易,傍晚時分即停止營業,街道上幾乎看不到往來行人。
交易款項之支付大致上與南支各地一樣,門市方面通常採現金主義,大筆買賣或批發交易則於農曆年、農曆七月半,共分兩次清償貨款。
輸入貨物交易款項不採用匯兌、現金交易等方式,通常於農曆年、農曆七月半付款或由對方派員前來收款,由廈門輸入物資者通常於農曆年、農曆七月半,帶著貨款前來本島商店支付貨款,輸出物資者通常前往本島收款。
(二)工商團體:縣內聚集著五穀業、藥材業、中醫業(以上團體隸屬於商會)、木器業(隸屬於工會),金門商會設於后浦,負責辦理會員互助與聯絡,近年來,據說已成了國民黨部機構。會員數分別為商人團體8個(136人)、工會團體1個(109人),共9個團體計245人。
(三)消費市場:本島消費市場,形式及設備比較完善者僅后浦消費市場一處。后浦市場由上街與模範街構成,呈丁字狀,街道兩旁約450坪(南北約30間,東西約15間),建地內蓋滿方形透天平房建築,中央設置十字型通道,通道兩側為賣場。
市場內僅販售魚菜、畜產肉品等,市場附近除販賣同類商品外,交易狀況極為繁盛,市場內銷售業者支付若干市場使用費,費用額度並不固定,目前並無相關資料。
(四)物資校費額及物價:本島人口不到5萬人,與廈門頻繁往來,各家庭之必需品並非完全在本島購買,目前無消費額相關細目,主要物資市場及物價如前述。由於品項過多且繁雜不再贅述,舉如米麻袋裝(135斤)為8元至8.02元、大賣(未脫殼)(100斤)為3.50至4元、甘藷(100斤)為0.9至2元、白菜(1斤)為0.05元、雞蛋(1斤)0.33至0.4元、米粉(1斤)為0.1至0.12元、麵粉(50磅裝)為4.75元、醬油(1甕)為0.15元、乾香菇(1斤)為1.80元、花生油(100斤)為20元、啤酒(1罐)為0.38元、蠟燭(6根1包)為0.16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