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宗皇帝與金門青嶼不解之緣

文:王宏男 博士(國立金門大學通識與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圖:王宏男博士提供

代在金門哪個聚落出最多進士?很多人都會知道可能是陽翟;那明代與清代呢?可就鮮為人知了,答案是:青嶼。明代青嶼有五位分別是張定(1490)、張鳳徵(1565)、張繼桂(1595)、張朝綱(1616)與最後一任崇禎皇帝的張朝綖(1640);清代三位分別是張可立(1655)、張對墀(1721)與張星徽(1721)。與瓊林數量同等,明代分別為蔡貴易(1568)、蔡守愚(1586)、蔡懋賢(1589)、蔡獻臣(1589)與蔡國光(1634)。換句話說,明代青嶼與瓊林各出了五位進士,清代惟青嶼三位進士最多。

青嶼在明、清產出最多進士外,更重要的是如果沒有「張敏」,很可能也不會有明朝第十任孝宗皇帝(年號弘治)。是中國歷代400多位皇帝,唯一一位一生只娶一位老婆的皇帝,其妻為張皇后。孝宗帝在位十八年(1487-1505),根據歸有光著《歸震川集》指出,孝宗「恭儉有制、勤政愛民」,又能信用賢臣、廣開言路,在位期間「朝序青寧、民物康阜」,明朝出現中興局面,史稱「弘治中興」。若能保有這位賢能君主,青嶼人張敏可說功不可沒,因此故事要先從張敏的生平講起。

說明:位在金門金沙鎮青嶼的張敏生平事略(左)與張氏家廟(右),張國威2022年2月14日提供。

張敏(1434-1485)字太德或府德,金門縣青嶼人。為張均正的五世孫,小時候父母均逝,由兄長張太常充當父職。明英宗正統14年(1449),亦有另一種說法是正統2年(1437),福建沙縣、尤溪農民暴動,鄧茂七起兵,禍延閩省,金門因而受牽連。為護衛鄉里,張敏的叔父張益彬好召村丁練武,敏竟遭仇家與歹人私串,族人遭受牽連,並以「通寇」罪名舉報罹禍,村中壯丁發配充軍;張敏和堂兄張慶、從堂兄張本,俱被閹割送往京師充任太監,即入選皇宮內府為監。《史傳》、《同安縣志》、《金門縣志》與《維基百科》記載,「明・張敏:字府德,浯州人。正統己巳(案,明英宗正統14年,1449)沙尤寇起,敏季父益彬集里中人保障,為仇所誣,逮長者戍君,幼丁閹割之。敏與其兄張慶、張本俱被閹,送詣京師。稍長,選入內庭。」位在青嶼的張敏生平事略上圖(左),也有類似的說法。至於網路上傳說中「權君七日?」

張敏年紀雖小,卻超出同齡的聰明伶俐,獲選為東宮近侍。太子嗣位,即憲宗。張敏早晚侍奉憲宗,凡宮中見聞,皆能守口如瓶;軍國大事,概不干預。謹守本分的張敏,曾奉命操練騰驥四衛官軍,兼理十九房馬政,監督五軍大營。未久,又蒙賜璽書,總督十二團營,恩寵有加,屢獲賞賜,忠謹之名,溢於宮禁。張敏處事嚴謹著稱,又能體貼下屬,廣獲士卒愛戴。後來更衍伸「權君七日」的說法,即張敏集軍政大權於一身,而代行軍權七日的傳聞。換句話說,張敏當了七天皇帝。

同前述《史傳》、《同安縣志》……記載,「敏雖幼而言動舉止,迥異常兒,凡有謀為出人意表。英宗擇為青宮近侍,事憲宗恭慎無過,遇事婉諫微言。憲宗嗣位,敏旦夕左右,夜具衣冠,寢至子夜,輒起以侍。有所聞見,未嘗外泄。外庭諸事,概不干預,忠謹之名,溢於宮禁。嘗奉命操練騰驥四衛官軍,兼理十九房馬政,監督五軍大營。未久,又蒙賜璽書,總督十二團營。敏持嚴而能推心體下,偏裨士卒,莫不懷畏。前後賞賚,若書籍圖畫、蟒衣玉器、金鞍之類,不可勝數。又於常廪外,歲給米三十石特除其家戍軍籍五處,召工圖其貌,用璽識歲月。」最後是猶如狸貓換太子的劇情。

憲宗年近半百,膝下無子。後宮有紀姓嬪妃初得御幸有娠,該女為被沒入內藏女史(倉管員)寵幸後而懷孕。但那時候只需是嬪妃身懷龍種,都是會被萬貴妃逼迫打胎或殘害。為免遭萬貴妃嫉妒痛下毒手而不敢聲張,故意拖病廢居安樂堂,隱瞞懷孕消息。成化6年(1470)皇子朱祐樘誕生,紀妃擬暗自溺死,識大體的張敏苦勸紀妃養育,並悄悄將嬰兒養大,許多婢女宦官也都幫助,張敏私下常供獻餅飴粉餌哺育,連當時被廢的吳皇后也有幫助,終能化險為夷。

成化11年(1475),紀妃之子朱祐樘六歲。一日憲宗召張敏櫛髮,對鏡子唉聲嘆氣:「我老了,都還沒兒子。」張敏跪地求饒恕講到:「臣死罪,萬歲已經擁有兒子。」憲宗愕然,問哪有?張敏說:「我說了以後就會死,皇上得為小皇子作主。」太監懷恩也講到:「張敏說的是事實。」將暗中撫育皇子真相如實稟報。皇子潛養西內,已有六歲。憲宗獲知得子喜從天降,確認皇子後,紀氏被封為淑妃,並連忙召見,冊立為太子,即後來的孝宗皇帝。

同前述《史傳》、《同安縣志》……記載,「敏兄弟三人同入禁掖,俱見寵任……。先是憲宗春秋高,未子。孝宗母妃太后以嬪御得幸有娠。其時萬貴妃專寵昭德宮,慮其妒害,不敢以聞,託維病痞,得廢居安樂堂。庚寅七年,遂誕皇嗣。將溺之,敏曰,今萬歲未子,即不遽上聞,何至棄為?自是加意養育。紀太后乳少,敏時獻餅飴粉餌哺啜。既彌月,與西宮吳癈后保抱惟謹,不使萬妃知,以萬妃妒,故亦不傳於外庭。」

又「成化十一年,孝宗已六歲,憲宗尚未知。敏密結萬貴妃太監段英,乘閒言之,未得便。一日,敏為帝櫛髮,帝照鏡鑑嘆曰,冉冉矣而未子,敏伏地請死罪曰,萬歲有子也。帝叱曰,安得有?敏叩頭言狀,帝命亟召見。時孝宗胎髮未剪,長披地,走入帝懷,牽衣遊戲,手捋帝髯。帝喜,遂出示群臣,冊立為太子,徙居紀太后於永壽。」

孝宗皇帝如何感念張敏保育聖嗣功勞

說明:位在金門金沙鎮青嶼的褒忠祠內室(左)與外觀(右),即張氏家廟。張國威2022年2月14日提供。

成化21年(1485),張敏病逝。憲宗親賜祭葬,戶部給糧,工部造墳,並賜冠帽、牙牌、玉帶。孝宗嗣位,追賜璽書,賜塋地300畝,守卒二十人。為感念「保育聖嗣」功勳,孝宗再於張敏故鄉,賜建「褒忠祠」乙座。恩澤之聖,福建沿海前所未有。
同前述《史傳》、《同安縣志》……記載,「乙巳敏被疾,帝累遣太醫院診,竟不起。訃聞震悼,賜銀幣為殯殮具,遣司禮、御馬二監治喪,復賜寶鈔二萬貫、祭二壇。戶部給齋糧麻布,工部造墳,特賜冠帽牙牌玉帶。及孝宗嗣位,追賜敏璽書,官其家人,於是苗累官南京通政使,列於九卿……。賜敏塋地三百畝,守卒二十人。其後有錦衣衛千戶張鵬、張臻;百戶張宏。恩澤之事,閩所未有。苗子定登進士。」

更進一步褒忠祠的相關記載

說明:位在金門金沙鎮青嶼褒忠祠(張氏家廟)外觀。張國威2022年2月14日提供。

明弘治元年(1488)8月28日頒布《勅賜「褒忠祠」疏》,記載:「戶部為乞,恩祠堂名額事,內府抄出御馬監蔡用奏,有臣本官已故司禮監太監張敏,節奏先帝勅命,管理五軍勇士,提督十二團營,操練均碼,夙夜兢惕,罄盡駑駘之勞,及荷蒙諭祭,工部造墳安葬,恭惟皇上光膺大寶,遣官諭祭,恩至涯矣。本官雖有虛堂,原無名額,臣憾於心,未敢煩瀆聖聽。今臣遠鎮廣西,不得躬親祭掃,伏望皇上憫念本官提督軍務,曾效忠勤,乞賜祠堂名額,不勝感戴天恩賜之至,具奏。奉聖旨准他『褒忠祠』,該衙門知道。欽此。弘治元年八月二十八日,聖旨恩賜祠堂,贈匾名額曰『褒忠祠』。」值得一提的是,司禮監太監為明朝太監中最高尊者,地位非常高,與當時保護太子有功有關,憲宗並未讓張敏遭萬貴妃毒手,任由萬貴妃逼殺張敏,顯示憲宗並非昏君,同時也讓青嶼人永世引以為傲,留下不朽詩篇。

說明:位在金門金沙鎮青嶼褒忠祠(張氏家廟)內室。張國威2022年2月14日提供。

楊天厚、林立寬在《走讀金門青嶼》指出,弘治元年(1488),孝宗皇帝感念養育深恩,特派遣欽差大臣遠至青嶼賜額張敏祖祠褒忠祠、立褒忠坊於祠廟左側。並於村社前大道闢建下馬碑乙座,文官至此下轎、武將下馬,以示恩寵。並特許張敏府邸使用宮廷式筒瓦建築。論規模,稱特色,青嶼張氏家廟(褒忠祠),在金門地區皆稱首選。……推恩及於青嶼張氏闔族,並御賜張敏故鄉祖祠為「忠勤第」,此即張氏家廟大門「御賜忠勤第,世登科甲家」對聯,與青嶼張氏「忠勤第」燈號由來。……張敏不朽事功屢獲推崇,青嶼張氏家族榮耀史實,自此載入國史。

農曆年後,親訪青嶼褒忠祠感想

忠臣出身並無貴賤之分,在兵荒馬亂封建年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社會,任何人都無法決定自己的出生甚至死亡,張敏也是如此。在無法逃過被捉去當太監的命運,但他卻可開創出不一樣的歷史新頁,實屬不易且難能可貴。從張敏生平、貍貓換太子劇情、孝宗帝感念保護太子有功與最後立褒忠祠祭祀,顯現皇室對張敏器重。

據史料記載明朝十六位皇帝僅四位活超過五十歲,換句話說,能活超過五十歲,在當時已算長壽,張敏即是少數能活超過五十歲者。雖然明朝距今超過五百年,紀念張敏的褒忠坊與重恩堂已坍毀,許多過去放在祠堂裡的功績匾額及雕樑畫棟,也因民國初年砲戰洗禮嚴重毀損。石雕建築雖已無昔日雄偉容貌,經短暫停留,藉由《明史》與《縣志》資料的回溯,還是可以感受到張敏的忠誠護主之心,其氣節與事跡必流芳百世並得到後人尊崇。

guest

1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Anonymous
Anonymous
1 year ago

請問作者:您有查過成化年間寶鈔的幣值如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