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地政務時期歷史遺跡:金門野戰醫院

文:王宏男 博士(國立金門大學通識與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圖:王宏男博士提供

地文化分別與閩南及僑鄉互別苗頭,它是近代構築金門防禦之共同記憶、歷史之垂成,對象可能來自當地居民舉如「自衛隊」,更可能是身在臺灣抽到金馬獎役男,有些甚至經歷過戰役,當時在金門號稱有十萬大軍。他們在戰地政務、國共對峙時期,留下許多戰時遺跡,這些遺跡是很多人在那予室翹翹、風雨飄搖年代上下一條心,胼手胝足努力建造的成果,那些防禦工事很可能是防空洞、碉堡、坑道以及今日的野戰醫院。

據本人(2021)調查研究結果發現,金門野戰醫院共設在三座島嶼「九座醫院」,分別是大膽島上大膽醫院、小金門島上后頭醫院、九宮醫院與黃厝醫院,以及金門島東沙醫院(陸軍841野戰醫院)、尚義醫院(陸軍53野戰醫院)、南雄醫院、料羅醫院(陸軍843野戰醫院)、花崗石醫院(國軍820醫院)。分別整理如「表 1」 。

表 1 金門野戰醫院比較表

野戰醫院 島嶼 始建年代 規模大小 建築結構 保存完整性 經歷戰役
1.大膽醫院(烈嶼鄉) 大膽島 1949-1997 三級野戰醫院 坑道醫院 100% 古寧頭戰役(1949)、九三砲戰(1950)、八二三砲戰(1958)、九三砲戰(1954)、六一七與六一九砲戰(1960)
2.后頭醫院

(烈嶼鄉)

小金門 1957-1976 二級醫務所 地上建物 50% 八二三砲戰(1958)、九三砲戰(1954)、六一七與六一九砲戰(1960)
3.九宮醫院

(烈嶼鄉)

小金門 1977-1987 三級野戰醫院 坑道醫院 100%
4.黃厝醫院

(烈嶼鄉)

小金門 1987-2004 二級醫務所 地上建物 50%
5.東沙醫院

(金城鎮)

大金門 1949-1991 三級野戰醫院 地上建物  0% 古寧頭戰役(1949)、九三砲戰(1950)、八二三砲戰(1958)、九三砲戰(1954)、六一七與六一九砲戰(1960)
6.尚義醫院

(金湖鎮)

大金門 1949-2003 四級醫院 地上建物 100% 古寧頭戰役(1949)、九三砲戰(1950)、八二三砲戰(1958)、九三砲戰(1954)、六一七與六一九砲戰(1960)
7.南雄醫院

(金湖鎮)

大金門 1980-1992 三級野戰醫院 坑道醫院 100%
8.料羅醫院

(金湖鎮)

大金門 1962-1999 三級野戰醫院 地上建物 50% 八二三砲戰(1958)、九三砲戰(1954)、六一七與六一九砲戰(1960)
9.花崗石醫院

(金湖鎮)

大金門 1978-2005 四級醫院 坑道醫院 10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以下將分別從建造與裁撤時間、規模大小、建築結構與保存完整性,最後提出建議給相關單位參考。

1991年9月12日東沙醫院(三一一六附三部隊)榮獲莒光連隊,於連集合場(中正臺)合影。(盧威宏先生提供)

一、建造與裁撤時間

最早建設的坑道野戰醫院依序分別是大膽(1949)、九宮(1977)、花崗石(1978)、南雄(1980);地上建物野戰醫院依序分別是東沙(1949)、尚義(1949)、后頭(1957)、料羅(1962)、黃厝(1987)。整體野戰醫院而言,分別是東沙(1949)、大膽(1949)、尚義(1949)、后頭(1957)、料羅(1962)、九宮(1977)、花崗石(1978)、南雄(1980)、黃厝(1987)。

最早受裁撤的坑道野戰醫院依序為九宮(1987)、南雄(1992)、花崗石(2005)、大膽(2007);地上建物野戰醫院依序分別是后頭(1976)、東沙(1992)、料羅(1999)、尚義(2003)、黃厝(2004)。整體野戰醫院而言,分別是后頭(1976)、九宮(1987)、南雄(1992)、東沙(1992)、料羅(1999)、尚義(2003)、黃厝(2004)、花崗石(2005)、大膽(2007)。從醫院始建年代的研究發現,創建年代越早,倘若野戰醫院沒有遭受裁撤,則經歷戰役越多,發揮的功能越大,受惠傷患越多。

1980年代左圖東沙醫院廣濟廟前,蔡德和提供;右圖東沙醫院大門衛哨。(盧威宏提供)

二、規模大小

依據我國「國軍衛生勤務規則」與過去五個等級醫院劃分經比較得知,國軍衛生勤務規則第一級相當於戰時五級醫院的第一級、國軍衛生勤務規第二級相當於戰時五級醫院的第二、三級、國軍衛生勤務規則第三級相當於戰時五級醫院的第四級。戰時第五級醫院即臺灣本島三軍總醫院,當傷患無法在第四級醫院救治,即後送至臺灣本島三軍總醫院救治。

依據各級醫院撤除時或停止醫療服務時最高等級,結合金門野戰醫院文獻研究發現,二級醫務所分別為后頭醫院、黃厝醫院;三級野戰醫院分別為大膽醫院、九宮醫院、東沙醫院、南雄醫院、料羅醫院;四級醫院為尚義醫院與花崗石醫院。

三、建築結構

醫院建築結構可分成坑道醫院與地上建物,研究發現當中「四所野戰醫院為坑道」結構,分別為大膽醫院、九宮醫院、南雄醫院與花崗石醫院;「五所地上建物」,分別為后頭醫院、黃厝醫院、東沙醫院、料羅醫院、尚義醫院。且不約而同的,在軍事戰略上四所坑道醫院分別坐落在三座不同的島嶼上,大金門、小金門與大膽島。本文四所野戰醫院,符合軍事坑道定義。

所謂「隧道、坑道」(tunnel)是指地下之土木建構物,而凡是配合這些建構物附帶的一些設備,通常也可視為「坑道」的一部分。一般隧道、坑道組成則包含了坑道主體、附屬坑道、坑道附屬相關設備等三大要項。以「軍事坑道」而言,凡是配合戰術(鬥)需要,而在地面下構築之各種大小、方向及用途不同之通路及地下室,統稱為坑道。軍事坑道的主要目的為:1.配合戰鬥:利用坑道接近敵人,摧毀其工事與設施,以達奇襲目的;或用以防止敵人攻擊。2.掩護人員:減少敵軍地面及空中火力轟擊之危害,使能確保我軍戰力。3.存儲物資:供儲各種重要軍品及補給品,使免受敵火及天候侵襲之影響。4.利於部隊轉運及機動。

四、保存完整性

野戰醫院保存的完整性又可分為坑道與地上建物的保存,時過境遷野戰醫院雖已年久失修,但過去軍人當兵與居民就診的記憶仍留在生活裡,並未因時光飛逝而褪去。因此有必要再次使用觀察法對野戰醫院做一次全面性調查,用以瞭解目前各地野戰醫院現況。

2018年7月拍攝,位於大膽島上的大膽醫院。(王宏男提供)

在2021年6月1日,坑道型野戰醫院結構,分別對大膽醫院、九宮醫院、南雄醫院與花崗石醫院實地觀察,坑道外觀主結構並未損毀,但年久失修,設備破敗不堪,四處都顯而易見斑駁痕跡與野草叢生,保存良好依序為九宮醫院、南雄醫院、花崗石醫院、大膽醫院,100%(保存最為完整)。九宮醫院於1998年因移交給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管理,所以保存最為完整;南雄醫院是所有坑道醫院在1992年遭裁撤,距今約二十年,隔間與設備都還完好如初,損壞最少、變化最小;花崗石醫院於2005年裁撤,為野戰坑道醫院最晚裁撤,距今亦不到二十年,急診室、太平間、坑道口等硬體結構並未遭受破壞,但內部辦公處所與病房由於久未使用仍破敗不堪;大膽醫院由於隸屬烈嶼守備隊,相較於金門島位處邊陲,作者於2019年登島觀察,除了坑道入口清晰可見外,地處荒山野嶺,周圍環境雜草叢生。除九宮醫院有金門國家公園,每天都有人維護管理外,大膽醫院歸烈嶼守備隊、南雄醫院與花崗石醫院歸陸軍金門指揮部金門守備大隊,雖坑道結構剛硬,尚無倒塌疑慮,但無人維護與看守,周圍環境髒亂不堪、淤泥濁水映入眼簾,若在不制定規範,面對兩岸詭譎多變,再過幾年,恐有堪用疑慮。

除此之外,后頭醫院、黃厝醫院、東沙醫院、料羅醫院、尚義醫院五所地上建物野戰醫院。除尚義醫院約在2004年左右,移交給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岸巡總隊保存最為完整外(100%),在2021年6月2日觀察,后頭、黃厝、東沙、料羅等醫院皆已年久失修傾倒、頹廢及倒塌。50%係指建物完整,分別是后頭(50%)、黃厝(50%)與料羅醫院(50%)。仍可見水泥外牆與閩南建築鳳尾馬背外觀,建物尚存,但久未整理長滿雜草,有倒塌危險;0%係指已拆除,東沙醫院最為嚴重(0%),除太平間還見得到外觀,其餘地上建物門診、病房、中山室、寢室與連集合場皆已夷為平地,醫院門診、病房遺址改建為東沙活動中心供村民使用。

1985年左一大膽島上大膽醫院,右一烈嶼島上烈嶼醫院(即九宮醫院)。(麥文宏先生提供)

綜上,野戰醫院是金門非常重要的戰地資產,不僅是軍方官士兵,同時也是當地居民求診問病的共同記憶,可能在這所醫院出生、亦可能存續了性命,對於每個人在心中具有神聖與舉足輕重地位。至此,本文目的除補足金門戰地政務文獻外,更重要的是建議並喚起政府對前人辛苦建設,留下來軍事史蹟的重視,並留存一些史料與數據,以供後進參考;而不是破壞殆盡。(礙於篇幅受限,詳文請參考王宏男(2021)《金門政治生態學(上冊)》)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