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宏男 博士(國立金門大學通識與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圖:編輯部
金門防疫表現在三個離島與二十二個縣市中,截至2021年9月3日止,是唯一零確診縣市(澎湖縣五位、連江縣四位),相較於本島遍地開花,可說是一片未被污染的淨土。國民黨籍縣長楊鎮浯防疫工作表現可說是可圈可點,特別是即時在機場出入境設置防檢站,不惜槓上中央,躍上螢光幕,獲得旅臺金門同鄉會支持與地方不少聲音好評。
然而隨著疫情消退,確診案例下降,地方上也出現不少反彈聲浪,畢竟一個政策良窳,難免順了姑意逆嫂情,想要求得圓滿,方方面面俱到,難上加難。金門本身即是以「文化、觀光」立縣,可見觀光佔有舉足輕重地位,是地方商家經濟收入來源,此次受到疫情影響,大街小巷哀鴻遍野、苦不堪言,感到欣慰的是普發五千元紓困金,領先全國,如同一場及時雨,適時紓解居民生活上艱難。至此,應該可以從防堵疫情與看到現狀,來觀察截至目前縣府防疫工作。
一、建請中央縮減臺、金航班,有效防堵破口
在疫情延燒之際,以臺中飛金門為例,由平常一天13個班次,降為一天一個班次,甚至當時在最嚴重時刻,臺灣一天百來確診案例,一天北、中、南各一班,僅三個班次飛往金門,也曾有暫時關閉空中交通的想法,只是未付諸執行。
有效防止破口產生,整體上看與縮減班次有關,雖然無相關研究數據可證,但似乎有跡可循。記得武漢之所以要封城,無不是希望禁止染疫人口四處流動,造成疫情擴散,危害到鄰近城市,類似韓國在2016年上映的《屍速列車》,受感染的喪屍,在開往釜山列車上襲擊乘客的故事。記得當時還有網友找出「武漢大逃亡」路線地圖,供逃往者使用,因政府沒有及時處置封城,導致全球大流竄,後來造成無法控制後果。根據2021年9月3日《全球疫情地圖》顯示,COVID-19(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已造成2.19億人確診,近五百萬人死亡。
二、及時設置快篩站,防止確診者入境
同年5月24日於尚義機場設置快篩站。依照金門縣府衛生局指出,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第37條第1項第6款規定,於110年5月23日公告有關搭乘民用航空器抵達金門航空站之旅客應配合實聯制,接受新冠肺炎快速篩檢,並自110年5月24日生效。
當時快篩站被疫情指揮官陳時中打臉,《聯合報》一篇〈金門縣『快篩令』違法!陳時中親自溝通無效依法撤銷〉,「指揮中心認為,疫情嚴峻時刻,全國一致提高至三級警戒,陳時中再三強調中央與地方應『標準一致、說法一致、腳步一致』的防疫原則,甚至親自致電溝通,要求金門縣政府依法提出申請但無效,於是依法撤銷。」
旅臺金門同鄉會在隔日25號以「請陳部長留給金門人一條生路」為題,迅速回應,由總會長楊維居、創會長李台山暨全臺28個金門同鄉會理事長共同聲明,為金門在尚義機場設快篩站政策同表支持。
時至今日,再回頭看看5月24日尚義機場處置,以及臺灣本島因應疫情蔓延,後來在各個縣市廣設快篩站,防止確診案例到處流竄,從過去防疫軌跡,在許多縣市確診案例頻傳之下,將會發現今天的零確診確實得來不易,縣府防疫人員居功厥偉。
三、防止破口,暫時關閉小三通航運
前述航空縮減班次,海上運輸也不容鬆懈。海上交通即是縣府向中央建議之下,陸委會依據「試辦金門馬祖澎湖與大陸地區通航實施辦法」第32條規定,於2020年2月10日宣布停航。
原本5月10日,停航屆滿一年,中國大陸對臺釋出善意,4月29日《自由時報》〈中國5/10有條件恢復小三通 金門縣長:期盼小英總總釋善意〉「將開放金門、馬祖居民可循小三通到福建地區,另外,臺灣本島居民經過申請,可循大三通搭機到廈門,將施行「2+19」措施,即入境廈門後,入住隔離酒店進行兩天醫學觀察及後續進行十九天住所至工作地點,點對點的醫學觀察。」之後,因臺灣疫情再度爆發確診案例,而宣告暫停恢復。
停航迄今已超過一年半,對金門觀光產生巨大影響。金門縣長楊鎮浯就曾指出金門觀光每年約一百萬人次,其中陸客自由行約佔六至七成,如同前述倘若每位旅客消費八千元新臺幣,以一年在金門自由行最低六十萬陸客計算,折合新臺幣48億元經濟損失。
以上似乎有在吹捧縣府、歌功頌德嫌疑,實際上也不盡然是如此,持平而論,在這波疫情下,怨聲載道人士也不少,除了觀光業,筆者就是其中之一,現育有二子,大的小一、小的幼稚園小班。
四、觀光業慘兮兮,連署撤快篩站
前不久,一篇名為〈經濟產值月損四億?爭取解除快篩,金門觀光業者開第一槍〉在2021年9月1日《自由時報》,即是地區觀光業者集體向縣府防疫政策的反撲。由金門導遊服務人員職業工會理事長陳成基代表連署團體指出,「今年1至4月平均飛機入境人次與5至8月入境人次相比,落差約每月五萬人次,若以每人在金門消費八千元計算,金門每月經濟產值損失約四億元,若此情況持續到年底,2021年金門經濟損失將高達三十億以上。」
同年9月2日最新訊息《中時新聞網》〈金門鄉親關切電話不斷縣府:目前不會撤機場快篩站〉。也就是說縣府以防疫為由,在警戒尚未完全解除,暫不撤除快篩站,以防止破口,確保金門零確診。
五、停課不停學,小孩在家沒人顧,家長怨聲四起
三級警戒後學校、安親班不能上,家長白天需要工作,小孩在家學習,需要家長陪同,特別是幼齡兒童,倘若沒有爺爺奶奶幫忙照顧,白天父母不在家,獨留小孩自己停課不停學在家上視訊課,還要顧慮午餐,怎能放心?
有些學校甚至要家長充當教師角色,開清單要家長在家陪小孩完成作業,可真苦了家長,白天要工作,晚上還要陪做作業,作業做錯了還會在群組上被奚落、冷嘲熱諷,引來其他家長側視,壓力之大,真是苦不堪言。
六、失業勞工,沈重負擔
臺大教授辛炳隆去年一篇〈論疫情下臺灣勞動市場現況與因應〉在《台灣勞工季刊》即指出,2020年一週工時未達35小時者4月、5月、6月、7月分別為40,0000人、45,6000人、38,9000人、47,7000人;要知道當時疫情還未爆發一、二、三月也才18,0000人、22,0000人、26,1000人,顯示疫情期間因停工而減少工時者呈現倍數攀升。
世上苦人多,離島金門,本身勞動市場就小,可供就業選擇機會自然窄,先天不足,又遇上疫情肆虐,後天失調,雪上加霜。當然金門縣府在今年4月與6月都有提出「安心即時上工計畫」社會救助,根據《金門日報》〈安心即時上工地區2天來13人審核通過〉,內容卻指出有27人申請,低於一半錄取率,還是有人上不了工,似乎粥多肉少,未盡如人意。
七、線上紓困,債留子孫
如同前述,獨步全國,普發五千元紓困金。2021年9月3日《自由時報》一篇名〈金門紓困金線上申請提前開通七小時湧入逾2.2萬人申請〉,除線上申請平均一小時三千人申請;紙本申請,估計1萬4,007人,平均一天4,669人。藉由網路申請,便民服務,確實可減輕鄉鎮公所人力負擔。廣發現金,多多益善、人人喊好,然而有沒想過債留子孫?
《天下雜誌》在2020年11月一篇名〈『金門可能在我任內就會負債』全台福利最好縣市,爆財務危機〉,根據金門縣府財政數據,近五年有四年財政赤字。陸客與金酒挹注的減少是主因沒錯,但要五毛給一塊,拿疫情來發現金,是否就能因此而卸除政治責任,在民主體制下也只有明年選舉才能知道紓困政策經得起考驗否?
綜上從縮減航班、設置快篩站、關閉小三通等有效杜絕外來確診者,一直到現狀觀光業慘兮兮、家長叫苦連天,救濟失業勞工與線上紓困。將會發現,活著真好,一旦不幸確診,領再多紓困金也換不回原本健康身體,更別說在家共享天倫之樂,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材燒」,不就是這個道理。以一位兩個小孩的家長,給金門縣府防疫團隊打90分。這個分數算是給縣府防疫期間日以繼夜的辛勞予以肯定,也是鶴立雞群22縣市唯一零確診所應得到的鼓勵。
但接下來適逢各級學校開學,存在群聚風險,無論學校、家長或是縣府防疫人員還是小心謹慎為妙,畢竟防疫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切勿怠慢防疫戴口罩而因小失大染疫,在疫情下的金門,只有健康的身體,才是最深厚的本錢,希望縣府再接再厲,持續維持零確診成績,平安渡過最艱難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