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祭與有應公信仰 蘊含族群和諧共生意義

文:楊士毅 教授|圖:楊士毅臉書提供

灣有關「有應公」信仰的廟與土地公廟都非常非常多,它們在臺灣漢人拓墾史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臺灣的中元普渡,除了包含傳統儒家的祭祖及佛教的盂蘭盆勝會;較特別的是以「有應公信仰」為主軸的公眾活動。這也是臺灣文化的特質之一,而有異於中國文化。

台北市大稻埕霞海城隍廟

在臺灣拓墾史中,有些人在拓墾過程中,由於各種不同的原因喪失生命,這些人由於無家屬在臺,故無親人可埋葬與祭拜;由於這些人對當時仍荒涼的臺灣多多少少都有貢獻、加上「人死為大」與「憂懼亡者靈魂仍滯留於人間世」、「對未來的憂懼」等心理、信仰等因素。因此,有些存活的人基於善心,就將附近許多犧牲者集體埋葬在同一個地點,並蓋廟祭拜超渡之。因此最直接的名稱,就叫「大墓公」。

但多數都叫「有應公廟」「萬善堂」等相近的名稱。其他名稱如:「老大公」、「地府陰公」、「十方聖賢」、「大眾爺」、「土地陰公」、「水尾公」、「水流公」、「囝仔公」等等。客家「義民爺」的信仰也屬此系列或近似此。

這些被集體埋葬、集體被祭拜的,包含了漢人、平埔族、荷蘭人、西班牙人、琉球人、日本人⋯⋯等各種族羣的孤魂,以臺灣漢人最多。

例如:臺南四草大眾廟後殿的十方聖賢及旁邊鄭,荷的古戰場的圓形荷蘭塚。

台南市四草大眾廟

桃園大墓公則包含荷蘭人,故荷蘭投資的臺灣第一家量販店,荷蘭投資創設的萬客隆量販店,其荷籍總經理即曾去祭拜大墓公時說,臺灣人真的非常有仁愛心。

墾丁萬應公祭拜的荷蘭公主──是祭拜宗教信仰中,遭遇船難的荷蘭女性靈魂,至於是否等同某些人所認為,歷史船難事件中真實人物的塵世身分?不是重點,就如同宗教的關聖帝君與文學《三國演義》中的關公,與《三國至》的關公也是差異相當多,當然也有其共通性。

再如宜蘭羅東梅花湖畔的湖居宮,據廟方人士與筆者說明,是與二次大戰末期,日本神風特攻隊犧牲的飛行員落於湖中有關。

宜蘭湖居宮

因此,中元節前後,臺灣到處都有祭拜這些孤魂與好兄弟的活動。例如:一般大樓、公司、商場、市場、夜市、政府單位都會有集體性的祭拜好兄弟的儀式;當然某些相關寺廟也是。

新生北路三段,一般大樓的中元普渡

照片是臺北市中山北路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總行(20160817)的中元祭。

中山北路二段,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的中元祭。
臉盆有乾淨的水、毛巾、牙刷、牙膏、漱口杯。請好兄弟吃東西前後,可清潔乾淨,非常溫馨體貼。

由於2021年COVID-19(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臺北中元祭活動減少很多,不過,臺北雙城街農安街的睛光市場與夜市,由於疫情已減低,祭典仍相當嚴謹,透過宗教儀式也可安定人心,降低疫情,包含道士們的繞夜市,掃除不乾浄的事態及招魂儀式等。夜市攤販及週遭商家都會提供祭品。即道士正在招魂祭拜,祈求國泰民安。晴光市場中元祭。

疫情中,2021年,台北晴光市場、夜市的中元祭。道士正在做法。

另外,屏東恆春、宜蘭頭城鎮更舉辦搶孤(搶救孤魂,但請不要加入另外兩個字)的民俗活動,由於搶救對象也包含非漢人或今日所稱的外國人的孤魂(當時也不算是外國人,畢竟漢人也是外來移居到此地),由於二十世紀居住於臺灣的有些外國人也瞭解搶孤的涵義,故外國人也組隊參加。這也是臺灣文化的特色之一。

恆春古城牆旁,常設的搶孤活動的設施。

明清時代,臺灣民間所建的某些佛寺,有別於日本時代及戰後傳入臺灣的日本佛教及戰後或1949之後的僧侶佛教與佛寺。它們除了舉辦盂蘭盆會,拜素的,也樹起佛幡,但也因應民間信仰,加拜葷的,甚至祭神豬,演酬神戲等。從這兒也可看出,臺灣文化的包容力非常強化,全包了。

例如;蘆洲湧蓮寺。素的貢品放寺內供奉。不是素的,如祭拜的神豬放外面園區。非常適切的安排。兩方面都照顧到。外加僧侶佛寺所沒有的酬神戲。(照片 八、九之一、之二,之三、及十,20160817)

蘆州湧蓮寺的酬神戲
湧蓮寺供奉素的食品
在園區戶外,依民俗,祭拜神豬。
湧蓮寺的力士爺。客家義民爺,中元祭典亦有之。
湧蓮寺中元普渡的佛幡

上數被集體埋葬的人包含許多族群衝突的犧牲者,不只漢人與原住民、漢人與荷蘭人、荷蘭人與西班牙人,也包含漢人內部漳泉械鬥等。

因此中元祭與有應公信仰也蘊含族群和諧共生的意義。

例如:基隆老大公廟所埋葬的是漳泉械鬥及其他分類械鬥的犧牲者。所以雞籠中元普渡的祭儀是從打開老大公廟的門開始,以姓氏宗親會為核心,每年由某一姓氏為主辦單位,隔年換一姓氏,輪來輪去。

中元節前夕的繞基隆各主要街道的表演式遊行活動,除了寺廟、公司、公務機關、某些學校,最特別的是以姓氏宗親為單位,自行設計自己氏族的表演內容。尤其「某」姓氏的媳婦隊自成一單位,更令人印象深刻。此種組合,非常不同於其他地方的遊行活動。表演遊行路線除經過中央司令臺,也經過原鄉漳州人建的奠祭宮(主祀開漳聖王陳元光)、廟口夜市、最後到原鄉泉州府人建的慶安宮(媽祖廟)。深夜則放水燈。

雞籠中元普渡,深夜放的水燈

由於表演非常精彩、且對族群和諧共生的表達方式非常明顯。加上中正山主普壇的祭品是用米飯去雕成非常精緻且唯妙唯肖的各種青菜、海鮮、肉類等,非常有藝術價值。因此,非常值得人們去參與或觀賞。

再如板橋接雲寺,較特別的是,左側是原本更早即存在的大眾廟。有後者的區域,往往暗示此區域是不同族羣辺界,族群摩擦或衝突的過渡區。包含漳泉械鬥,故林本源家族蓋了大觀書院及文昌祠,讓雙方孩童一起念書,成為同學,化解摩擦。不過,此處的族群摩擦也可能包含平埔族,這一帶有一區域叫「歡子園」,舊名即「番仔園」,平埔族耕種的田園。至於社後街意指平埔族部落居住區的後面。當然後代若也一齊上學,結婚,則文化、血緣就融合了。也弱化了族群衝突。

板橋接雲寺內,原本更早存在的大眾廟

萬善堂、有應公的意義

在拓墾時期的臺灣,常為了爭取對自己族群有利的資源,而引發族群衝突。但各方犧牲者都有價值被祭拜及為何對當年的臺灣發展都有貢獻的理由如下:

1.族群衝突的陣亡者,無論是打贏或打輸的犧牲者,其動機都是為了包護自己所屬族群的利益。都是在保護自己所住的鄕土與保護民眾的生命安全,故都值得人們敬佩。都是善人。

2.臺灣本是無主之地,在相當荒涼的年代,任何人,無論是什麼族群,只要曾經在此生活較長的時間,多多少少對臺灣都有貢獻。若犧牲生命,都值得人們為其安葬與有心人祭拜。

簡言之,由於許多人為行善而犠牲,同時對臺灣拓墾多少有貢獻的人的靈魂聚在一起,故稱為「萬善堂」、「集善堂」或「萬善同歸(一起歸於麈土)」也相當貼切。

中山北路劍潭、圓山飯店下方,很早即存在的萬善堂。原本政府想拆,但每次要拆,挖土機就故障,故保存至今。

相應的,由於存活者的慈悲心、仁愛心,將犧牲的眾人集體埋葬。並建小廟,祭拜,祈求祝福這些孤魂,也能上天堂。當初幫忙埋葬的存活者、及百年來的打掃廟堂、祭拜先民的許多人,也是行善,故也適用稱為萬善堂。

至於稱為有求必應的有應公的解釋如下:

由於靈魂是一種能量,眾多孤魂集在一起的能量非常大,能量大,就有可能做很多事。有些人相信,祭拜好兄弟們,祂們也會回聵幫你實踐你的希望。包含意外幸運之財(如中奬)、偏財運旺一些(如作生意多賺一點)、正財(薪水加多一些)。但以前兩者較多。這種信仰,也包含十八王公廟(即拜忠狗或叫義犬的廟)。亦即希望有求必應。

彰化必應廟的「有求必應」

當然拜拜或行善,也不見得只為了上述目的,更基本的是希望:逢凶化吉丶身體健康、心情穩靜、精神快樂。也是任何宗教、任何廟堂、教堂的功能之一。

除了族群衝突而犧牲,其他犧牲的理由所形成的名稱如下:

1.築水利工程、灌溉農田的犧牲者:例如臺北松江路、民生東路中間巷內的水尾公。北投大業路的水流公,在北投祭拜水流公的廟,有好幾間。
2.牧牛耕種,不幸犠牲的牧童。例如臺南南鯤鯤鯓代天府的萬善堂囝仔公。
3.可能是與強盜格鬥而犧牲。
4.拓墾時遭遇天災,導致不幸。

台北市松江路,因築水利工程,犠牲的水尾公。

辨識方法
1.有應公此系列的廟,很容易辨識,通常廟中央的牆上,只刻著字,並無神像造型的雕像。

有應公、萬善堂信仰的廟,通常中央,只寫文字,無神像雕刻。
新北投地熱谷旁的萬應祠,內部只寫萬應公。

至於前面桌上放的一些小型神像(如觀音、關公等)是後來加的。但即使廟很小,到今日,大部份都還是有人在打掃、祭拜。

客家義民爺的信仰也類似此,故牌位也是只寫文字。

2.聯文常會寫「有求必應」等相近的字眼。

台北市古亭地府陰公廟的「有求必應」。

3.其方向大多不是如一般陽廟的坐北朝南。

例一:臺北市民族東路林祖厝對面,新生公園馬路旁,最左辺飛簷有富麗雕刻為土地公廟,坐北朝南,背朝大馬路,是陽廟的方位。右邊正門朝大馬路的為「有應祠」。坐南朝北。方位與土地公廟不同,以前列陰廟。中元節時,此間「有應祠」會在旁邊停車廠,舉辦大拜拜與大請客,而不是土地公主辦。

民族東路新生公園,左是土地公廟,右是有應祠,方位剛好顛倒。

例二:民族東路新生北路交叉口的民族公園,主祀「土地陰公」,方位坐南朝北。

4.廟的位置:在移民初期,難免會有族群摩擦。故廟的位置常是那個年代不同族群的分界區域。或更遠的郊區。但在2021年來看,有的廟已變成在市中心。故透過有應公廟的位置,也可推測當年多數漢人或原住民原本的定居區域。

例一:臺北市古亭捷運站出口的「地府陰公廟」。古亭即打鼓的亭子(鼓亭),也是不同族群過渡區域。當有不熟悉人或土匪接近,即在亭子打鼓示警。圖為古亭捷運站出口的地府陰公廟。紀念數百年前保護自己居住區而去逝的無家屬在臺的人。

古亭捷運站出口附近,羅斯福路旁的古亭地府陰公廟。

例二:板橋大眾廟,後來增建接雲寺,用整體接運寺來包含大眾廟。此處的族群摩擦,包含漳泉之爭、以及與平埔族之爭。

例三:新北投地熱谷旁邊小山坡上的萬應公廟,小間的極可能是原始的。內部主祀,寫「萬應公」。大間的有大屋頂柱子的較大的萬應公廟,可能是後來建的,平時常播佛經音樂。此區對當時住石牌、淇浬岸的漢人來說,是較遠的郊區,在當時主要是凱達格蘭族北投社的人居住的地區。

新北投地熱谷旁的,一小、一大的萬應祠。左邊小間的,極可能較早完成。此區域在當時,是凱達格蘭族北投社定居的地方。

其他如景美仙跡岩的有應公廟。從上述也可看出,有應公信仰與中元祭也有助於族群的和諧相處。

由陰廟轉化至陽廟
1.由於有些人認為這些對臺灣有貢獻的人,已經去逝那麼久,且後代人祭拜那麼久,應該已成仙了。因此,不需要把它看成隂廟。

2.有的廟在同一個神桌上,增加陽廟所祭拜的士地公、觀音、關公、地藏王、等等,以沖淡隂廟的氣氛。也可能空間夠大,再加另一個神桌,祭拜其他神明。

例一:基隆和平島海角樂園海邊集善堂的萬善公,爲了冲淡陰廟氣息,後來加上另一個神桌祭拜土地公(照片左邊),後來又因廟在海邊,在右邊再加觀音佛祖的雕像。

基隆和平島公園,萬善公旁,後加祭拜土地公。

例二;彰化火車站附近的必應廟,主祀百姓公與百姓媽。但後來加入九天尊王,相當大間。

彰化必應廟的百姓公、百姓爺,後再增九天尊王。

3.有的則在旁邊加蓋獨立自主的土地公廟或其他神明的廟。

例一:中山北路劍潭圓山飯店山下,原本就有一間萬善堂。據家父回憶:此廟很有來頭,原本計劃拆除,但每次要拆,挖土機故障,後來就加蓋福正宮(土地公廟);並整理附近園區。後面的牆壁增加名畫家顏水龍的大型鑲嵌畫《從農業社會過渡到工業社會》(俗稱水牛圖)。

中山北路圓山飯店下方,在早先存在的萬善堂,再建福正宮(土地公廟)。萬善堂仍保存著。

例二:新北市新莊區大眾爺廟,則增建地藏庵。此廟也祭拜手銬、刑具及清代傑出捕快。北部刑警抓通輯犯,有時會來此,尋求靈感。

4.有的則蓋大土地公廟,裏面包含小的有應公祠。例如嘉義市有間廟即如此作等。
5.有的廟則增加金亭。但銀亭也保存著,例如:鶯歌老街鉄路旁的有應公廟面積大,有大型辦公室,金亭也很大,這個轉化是正確的。

總之,有應公信仰主要是追思或普渡歷代在荷蘭、西班牙、明鄭、清代、日本時代,對臺灣拓墾有貢獻,但犧牲死亡,卻無親人在臺灣可埋葬、可祭拜的孤魂或好兄弟,它也正面彰顯了族群和諧共生的意義。

臺灣有關有應公信仰的廟非常多,即使有新的都市規劃,也不太會拆除。寫此文是希望人們有機會經過時,多帶點關注或感恩之心、至少不需要嗤之為迷信,或感到恐懼。這也是一種修行。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