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然地理反思藝術文化

文:楊士毅 教授|圖:編輯部

學即各種思維模式的探索、批判其有效範圍的極限,甚至創造新的思維模式,以便解釋與改造世界。例如:唯心論、唯物論、佛、道、儒、空或有、都是不同的思維模式。每種都有其侷限,我們只能依實際狀況與問題的差異來決定此時此刻用那種或那些思維模式來解決當前的問題。故哲學史及未來的哲學各流派所提供的各種思維模式,都值得參考,並不需要教條化的只執著於某種思維模式,而需要活學活用各種思維模式,於相應的事態與問題。

本文即由某個地方的某些自然地理因素(含氣候、地形、景觀、水,原生物種、生態)去觀察、深思該地區藝術文化如何形成。繪畫藝術產生的原因之一,是模仿自然。各地區由於地理景觀或生態的特殊性,也相應的產生不同的繪畫模式,以方便人們去模仿該自然或表現該景觀。

歐洲有許多山脈與農村,甚至古蹟建築,非常適合用歐洲式油畫去呈現或表達;相應的,荷蘭人在十五世紀發明了歐式油畫,此種油畫也在義大利文藝復興盛期,被大量使用,其後更廣泛流傳至今日,包含臺灣。它不只適用於描繪某種地理景觀,也適用人物造型,後者如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蒙娜麗莎的微笑》(Mona Lisa)。1995年,我去阿爾卑斯山系(Alps)的奧地利南部鄉村,第一次具體體驗到抽象語言所說的風景如繪,當時驚喜連連!甚至農民刻意穿著紅色的衣服在寛濶的綠色田野裏工作,使綠色的田野不會太單調。

例如:照片一的奧地利南部層層山巒與村落,真的美的好像一幅傑出的西方風景油畫。亦即,此照片中的美景用歐式油畫去表達或呈現,比較能彰顯其美感,較不適合用東方式的水墨山水畫去呈現。

1995年奧地利南部阿爾卑斯山地區與村落。風景如繪。只是此繪是偏油畫的西方風景畫。而不是水墨山水畫。

相應地,中國有許多山,比較像水墨山水畫的世界。故容易產生水墨山水畫的種種創作技巧,即各種皴法。

例如:照片二所顯示的是,2012年的河南嵩山地質公園,確實像某些水墨山水畫所描繪的世界。

2012年與學生爬河南嵩山所拍攝。此山的地質園區所呈現的是水墨山水畫的場域氛圍。

臺灣是海洋島國兼高山國(包含許多火山)。各種多樣性的地理景觀,非常密集地結合在不算非常大的海島上,由於密集的多樣性導致各種繪畫技巧都可相應於某些特殊區域。

日本時代的許多畫家喜歡用水彩配合印象派手法,去描繪淡水觀音山、屏東東港、嘉義公園等等。戰後的下一輩年輕畫家喜歡用油畫表達大海的波濤洶湧,都相當適切。

臺灣墾丁的熱帶海洋、蘇澳以南的東臺灣──太平洋浪濤的洶湧丶各地海港、顏色繽紛的宮廟、多數綠油油的高山等,用水彩、油畫去表達,比較適切。

再如照片三:2016年的桃園中壢的永安漁港、入港的船在蔚藍的海水中引發美麗的白浪。此整體美景並不適合用水墨畫去呈現,油畫、水彩或許比較合適。

2018年臺灣桃園的永安漁港,是海港。比較適用水彩畫、油畫去呈現。照片一、二、三呈現不同的地理環境,自然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與藝術模仿方式。

雕塑、建築

雕塑、建築常就地取材。例如:早期臺灣神、佛像雕刻大多使用原生的各種樟木。花蓮產大理石,天祥的祥德寺即用大理石興建;全球最大的戶外地藏王菩薩也是用大理石雕刻。樟樹、大理石都比較質軟,便於創作。

荷蘭時代,荷蘭人所建的臺南安平古堡的臺灣城殘跡。

有的原住民即用石板屋。蘭嶼逹悟族為因應風沙太大,則往地下挖,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形成特殊的地下屋。

海洋國家海鮮類產量多。新北市貝殻廟即用貝殼。荷蘭時代建的安平古堡城牆則羼入牡蠣殻。如照片四、五現存的臺灣城殘跡,仍可看到牡蠣殻。

就地取材:荷蘭時代,臺南安平古堡,臺灣城殘跡的牡蠣殻。

臺北市保安宮的地面(如照片六、七)、北投公園日式建築梅庭的圍牆、臺大醫院中山南路舊圍牆,都用捷運唭哩岸站附近所產的唭哩岸石。唭哩岸石近年已停止開採,故古蹟若用此石,就會特別說明。

檜木已列入瀕危物種,但1930年建的集集火車站即全部使用檜木興建。早期阿里山沼平未火災前的村落民宅,也是就地取材,全用檜木建成。

由於臺灣颱風、地震較多(每天都有無感微震)、加上海洋性氣候的濕氣重,因此臺灣的建築往往必須具備防颱、防震、防霉的效果。

就地取材:臺北市保安宮後殿,由於以前設書院,故有敬字亭,以在吉日焚燒有文字的紙。地面乃就地取材,使用可防酸腐蝕的唭哩岸石。

高樓的牆壁,儘量避免用面積過大的面磚,避免日後剝落,加上重力加速度,易傷到行人。若要用較大尺寸的面磚,就必須強化黏著力。臺北市世貿大樓建兩三年,面磚即全面重修。但國家圖書館有特別強化此,故雖然也用面積較大的面磚,但六七年後才掉半塊。

臺灣各地午後有地形雨、以及夏天陽光太炙人,因此,大馬路兩旁的商家大都建有「亭仔腳」、或叫「騎樓」或「廊道」,方便人們避雨、避炙熱的陽光。

在國外,「亭仔腳」很少見,故是臺灣建築與都市計劃的特色。但請注意,這部分是私有地。但有時走亭仔腳走一段會發現怎麼突然消失,是因為該建築建造時,法規改變,不強制要蓋。這也造成下雨時,民眾的不方便。誠然,也增添街道的多様性。

就地取材:臺北市保安宮的地面即採用可防酸腐蝕的唭哩岸石。

音樂與舞蹈

東南亞由於熱,因此,人民的生活節奏也比較緩慢,相對應的舞蹈與音樂的節奏、旋律也跟著緩慢。但北方的斯拉夫民族,尤其俄羅斯的民俗舞,由於天氣寒冷,其舞蹈就相當粗獷有力,而且節奏強烈、快速,如此才比較不會冷。

再觀察以聲樂情歌民謠聞名於世的南歐義大利的拿坡里(Napoli,又稱那不勒斯Naples)。可發現:其與當地地理環境更密切結合。拿坡里海灣是全世界最美麗的海灣之一。1997年前後,早上六點多,我經過那兒,當時晨曦初上、海上仍飄著薄霧,不太寫詩的我,竟然在當下也湧出作詩的靈感:

晨曦初上
朦朧的海天
有位披著薄紗的美少女
飛舞飄逸於輕風薄霧中

十點多,當坐船遊海灣時,原本也想躲在船艙吹冷氣,以避開陽光。但由於找不到位子,只好上樓。一上樓,當陽光照射在身上時,突然發現:這些陽光是多麼的令人感到溫暖、舒服與可愛!同時海風輕拂,視野寬闊,真使人心曠神怡。難怪白人幾乎都在樓上,很少人在船艙,也沒有人打洋傘。

此時,我才瞭解為何拿坡里會產生〈可愛的陽光〉(O Sole Mio)、〈夏天裡過海洋〉──翻唱自歌劇《弄臣》Rigoletto中,公爵所唱的詠嘆詞〈女人善變〉(La donna è mobile)、〈再見吧!拿坡里〉(Addio a Napole)……等許多著名的民謠。相應的,在臺灣夏天陽光比較炙熱,很少有音樂家會自然產生靈感去創作〈可愛的陽光〉之類的歌曲,在拿波里的氣候下,人們顯得和平但又熱情洋溢;加上空氣新鮮,人們中氣十足,似乎天生就是腹式發音的聲樂家。即使船伕也是。故有博西(Bossi)所作的〈拿坡里的船歌〉(Canzona marinaresca)。

南歐天氣比北歐、東西歐熱,因而產生許多非常感性、節奏速度緩慢,韻味情調不同於其他地方的情歌。例如〈歸來吧!蘇連多〉(Torna a Surriento),以及〈散塔露琪亞〉(Santa Lucia)(拿坡里民謠,以海、船為背景,呼喚情人快回到船上)等等。也產生許多世界一級的聲樂家,例如:二十世紀世界三大男高音之首帕華洛蒂(Pavarotti)。

另外,卡布里島(Isola di Capri)附近更有一舉世聞名的「藍洞」。藍洞係早期義大利國王休憩沐浴之地,它是在海岸邊的小洞中。當人們乘坐三人(含船伕)小船入內,然後轉身欣賞洞口附近,即發現:當陽光從洞口照射,由於折射、反射,而形成一種非常美麗的藍色。雖然只有進入此「藍洞」十多分鐘,但在洞裡,船伕會唱〈拿坡里的船歌〉。歌聲在洞中迴響。這一切令人驚喜且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從上述,也可瞭解:舉世聞名的義大利足球隊為何身穿藍色運動服,並冠以「藍杉軍」的封號;而連續獲得七屆世界杯橋牌賽冠軍的義大利隊,則稱為「義大利藍隊」。

另外,地中海邊的希臘,也由於藍色海洋而聞名,而稱該藍為「希臘藍」。上述藍色海岸旁的建築,往往以白色為主要色調。在可愛陽光照射下,與海洋之藍相對比,使整個地區呈現開朗、光明、生意盎然的區域風格。

回看臺灣,可發現地理因素也相當程度影響臺灣音樂舞蹈文化的開展。例如臺北宜蘭間,山洞多,早期洞內會滴水,就形成〈丟丟銅仔〉的童謠。臺灣夏季的下午,常會下地形雨,以自然調節溫度,由此就產生了〈西北雨〉的歌謠。歌颂海洋的,相當多。如1999年,陳建年的《海洋》專輯等。

原住民的歌舞,有許多也是與地理環境相關。居住在高山的布農族的「八部合音」(〈祈禱小米豐收歌〉Pasibutbut)是模仿著玉山及阿里山系的鳥聲、風聲、溪流聲、蟲嗚丶野獸聲……等等大自然各種頻率的聲音而形成,故稱為「天籟之音」。

1996年美國亞特蘭大(Atlanta)奧運開幕曲〈反璞歸真〉(Return To Innocence)所包含的阿美族郭英男唱的〈飲酒歌〉是源自山邊非常空曠的原野,而不是布農族的高山、也不是市區的酒館,故很豪放,而有其獨一無二的特色。

邵族的杵音、杵舞、杵歌是與日月潭的山明水秀相結合,移到國家音樂廳表演就必須大幅修改,才能彰顯其特質。

蘭嶼達悟族人的飛魚祭與非常藝術化與宗教化的獨木長舟,更是結合圍繞其四週的太平洋海域與盛產飛魚而形成,不可能出現在西部海岸。女性的〈拽髪舞〉,當長髪飄逸時,象徵太平洋不斷起伏的浪濤。

臺灣與義大利在地理上,都是海洋島國、氣候也相近,故在某些領域的思維模式相當相近。因此,臺灣電影、美術等,也比較有更多的機會在義大利大放異彩。例如:受邀參加威尼斯(Venice)美術雙年展、臺北與威尼斯締結成姐妹市,並於1997年決定成立永久的「臺灣館」,以方便長期展出臺灣藝術家的作品。

此外,我國電影界也定期參加威尼斯影展,屢獲大獎。這些成果,除了國人的努力,地理文化的相似所導致的某些思維模式的相近,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誠然,由自然地理角度去解釋藝術文化,有其侷限性,但確實是一個刺激靈感與創作的良好思維模式與研究途徑。更何況,自然地理因素是百萬年才會大變動,它始終持續影響著人類的生活方式,稱其為構成文化的深層基本因素,也相當適切。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