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看馨然(化名)那張亞洲臉,僅聽她說丹麥語,似乎不會讓人感到是在和一位華裔丹麥人說話,不僅僅是因為她不說漢語的緣故,而是因為她的話語中所傳遞出來的信息,似乎都是丹麥味兒的。
她的溫婉和慢語速,很容易讓人進入到丹麥人那種包容和利他的氛圍中。或許,她的性格本就如此,只是碰巧和丹麥味兒很契合罷了,不過,這種偶然似乎也是一種必然。
愛的宿命
二十多年前,當馨然還在大陸一家外資公司做企管的時候,遇見了宿命中的他——這位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丹麥運動健將,帶著家族企業的投資,來到了她的身邊。
和異族人戀愛成婚,對我來講,始終是一個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我曾好奇地問她,是什麼方面讓妳的白馬王子動心的呢?或者說,他最讓妳動心的是什麼呢?
馨然笑了,「還別說,我還真的問過他這個問題呢。」
「他怎麼回答的?」
「他說,因為善良。」
「那,他吸引妳的也是善良嗎?」
馨然又笑了,「嗯!不僅善良,而且正直。」
善良與善良的碰撞所擦出的愛情火花似乎更加光焰和持久,也格外地寧靜和相濡以沫。
嫁到丹麥
就這樣,馨然帶著僅有的善良,幾乎是沒有什麼陪嫁的,就嫁到了丹麥,有了一兒一女。應該來講,在中國傳統的概念中,能如此「花生」的馨然應該是婆家最滿意和鍾愛的媳婦了。從某種程度來講,也確實是如此。因為,她的白馬王子白天操持完家族的生意,回到家後,又樂不顛兒地準備丹麥料理,照顧孩子。
這倒不完全因為馨然的白馬王子樂於做「家庭主男」,而是因為他擔心馨然做的丹麥料理不地道,不合口味。結果,這掌杓的重任自然而然的就乾坤大挪移了。不過,優裕的婆婆卻有些看不過眼。儘管在丹麥,子女滿十八歲就離開家門,自立門戶了。娶妻嫁人,全憑子女自己的選擇,父母一般都會尊重,不會過多的干涉。但是,馨然作為異族女子嫁到這樣富裕的家庭,婆婆似乎總是覺得她實在是太過幸運了,對她的表示感恩有特別的期待。
馨然是感恩的。只是,她表達感恩的方式非常的中國,不那麼丹麥。她非常努力的學習丹麥語,很快就過了語言關,並找到了一份工作,像所有丹麥女子一樣,在經濟上獨立了,也很快適應了丹麥的社會環境。
馨然的努力,讓她的白馬王子看在眼裡,疼在心裏。他在中國大陸待過,非常理解中國女子對愛的表白從來都不是嘴裡的。這一點和丹麥女子很不一樣。他知道,馨然的努力也是讓他能夠向父母親證明,這個異族女子走進家門,一定不是吃白食的,而是能夠有所擔當的,一如她在她的祖國。
許多年過去了,孩子們也漸漸的長大了。丹麥已經成了馨然的第二故鄉。丹麥的風俗風物,不僅融入了馨然的生活,也融入了她的思想和血液。
心中遺憾
丹麥是一個有著完善的養老體系的國家。應該說,大部分丹麥人對自己國家所擁有的福利體系是非常自豪的。不過,如此令人感到自豪的福利體系,卻給馨然留下了深深的遺憾。
她說:「公公婆婆去世前住院了,我卻沒有幫助他們什麼。因為是親人哪,我非常想幫助他們,卻不知道怎麼幫法。婆婆也不讓我去護理。我當時感到非常的不能理解。」原來,馨然的公公婆婆和大部分的丹麥人一樣,是對國家的福利體系非常的信賴並深感自豪的。他們並非不領兒媳的心意,只是覺得他們有國家、有專業的護理人員,根本不需要兒女花時間來護理,就能享受到最細緻最體貼的護理。
這種無比的自豪感確實也是世所罕見的。馨然也承認,丹麥的養老院和醫院的護理的確是非常好的,很細緻、很專業。她說:「從細微的地方真能細緻到極度地精準,老人一口水能不能下嚥,這樣的細節都要求去觀察。真的是做到了很專業。」
當然,從科學管理的角度來看,丹麥的醫療護理體系確實是做到了極度的完善和精細。但是,馨然仍然覺得,這樣的精細中似乎還是少了點什麼。是什麼呢?依據東方的傳統理念,那就是少了傳統的倫理親情和家庭溫暖的溫度。
馨然說:「如果回歸到傳統的家庭結構和狀態中,作為媳婦來護理病中的公公婆婆,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是盡孝。但遺憾的是,我已經不再有這樣的機會了。我真的感到非常的遺憾。」按照中國的傳統,如果兒女盡孝,守護病榻中的雙親,說不定因為這份孝心,真的能夠幫助他們延長壽命呢!
改弦更張
或許是因為這個心中的遺憾和隱痛吧,後來馨然選擇了去學習護理,從事護理這個行業。這是一個極度專業的行業,甫一進入這個專業的學習,就讓馨然感慨不已。原來,護理專業的學習雖然類似於專科學校的性質,但是,實際上其專業內容的強度與丹麥的本科沒有什麼兩樣。
在丹麥,從事護理行業的工作,是需要具備護理的專業資質的,也就是說,是需要有專業文憑。
如果是初中畢業生,選擇學習護理專業還需要繼續學習三年。這個學習時間和丹麥大學本科的學習時間是一樣的。如果具備一定的受教育背景,比如,馨然已經擁有專科的專業資歷,那麼,學習護理的時間相對可以減少幾個月。
這段學習經歷,讓馨然對丹麥的福利體系有了深度的瞭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