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無限可能性的丹麥教育(二): 學會借外界視角認識自己

文:李茗|圖:李茗提供

《管子》曰:「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之計,莫如樹人。」清朝學者梁章鉅在《楹聯叢話》中也有:「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很難想像,中國人對人才培養的理念在丹麥也同樣適用。數百年來,丹麥的教育也的確是一直在遵循著這樣的理念,並矢志不渝。這一點,從丹麥人對教育真理固執的守護中就可略見一斑。

〈關於穆罕默德漫畫的 15 年辯論:是堅持言論自由還是放棄?〉,這是今年1月,丹麥《基督教日报》(Kristeligt Dagblad)報導的一件發生在丹麥極富爭議的言論自由與宗教禁忌衝突事件的大幅標題。

最具爭議的批判性言論自由

關於穆罕默德漫畫(Muhammedkrisen)的爭議,在丹麥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十五年前,2005年9月,二十八歲的丹麥作家哥勒·布律根(Kåre Bluitgen)想要找一位畫家給他的兒童讀物做插圖,插圖是關於伊斯蘭教先知默罕默德的。但匪夷所思的是,哥勒·布律根發現,沒有哪個畫家敢為他的兒童讀物做插圖,原因是他們擔心會遭到極端伊斯蘭教徒的恐怖襲擊。

《日德蘭郵報》漫畫風波 (圖片來源:Wikipedia )

同年9月17日,丹麥《政治報》(Politiken)以〈批評伊斯蘭的深層恐懼〉為大幅標題報導了此事。9月30日,丹麥銷量最大的日報《日德蘭郵報》(Jyllands-Posten)刊登了12幅描繪穆罕默德的漫畫,文化版編輯費林明·羅斯(Flemming Rose)表示,這是因應哥勒·布律根找不到插畫師事件。不過,報社當天就接到了幾個死亡威脅電話,漫畫家當中的兩人也接到了死亡威脅。

10月14日,3,500人在日德蘭郵報哥本哈根分社門前舉行和平示威抗議。10月19日,11位伊斯蘭國家駐丹麥大使約見時任丹麥首相安德斯·福格·拉斯穆森(Anders Fogh Rasmussen),希望他能與伊斯蘭教不友善的言論保持距離。不過,首相以言論自由不得干預為由,謝絕了會見。10月20日,伊斯蘭團體開始向首相表達不滿。

10月27日,丹麥穆斯林組織代表根據「丹麥刑法」第140條和第266b條,向丹麥警方提出申訴,對日德蘭郵報提出指控。不過,丹麥日德蘭維堡地方檢察官認為,沒有足夠理由質疑日德蘭郵報的行為對國家造成犯罪,同時言論自由必須得到保障。2006年1月6日,該監察院就該指控決定,免予偵查和起訴。

對於丹麥人來講,言論自由是民主的基石,任何情況下都是不可動搖的。在歐洲,不僅丹麥人明白這一點,其他國家也是如此。因應支持言論自由,歐洲多國也轉載了日德蘭郵報的漫畫。於是,一時間,丹麥漫畫事件在全球引發了一場言論自由與穆斯林世界之間的衝突,並發生了流血事件。

十五年過去了,該事件引發的言論自由問題,丹麥媒體至今依舊還是不屈不撓的繼續對此進行辯論。這種為捍衛言論自由而堅守的批判精神,在全球可謂屈指可數。那麼,這樣的批判精神到底是如何煉成的呢?

DIS非常特別的教學法

DIS (Vestergade 7, 1456 Copenhagen)(圖片來源:Google地圖截圖)

維斯特蓋德路7號(Vestergade 7)位於丹麥首度哥本哈根的鬧市中心,這裡是DIS-丹麦留學研究所(Danish Institute for Study Abroad)的總部。這所始建於二戰後的教育機構,初期的目標是為丹麥學生能夠跨國學習提供條件和機會。幾年後,具有悠久歷史的美國加州蕙蒂爾學院,通過根本哈根大學與DIS取得聯繫,彼此建立起英語留學的管道。1959年,DIS接受了20名來自美國蕙蒂爾學院的第一批留學生,開啟了丹麥與美國的本科生留學遊學的教育新版塊。

五十五年來,DIS一直致力於提升海外的留學遊學模式。根據曾在DIS任職校董二十七年的安德斯·烏爾斯科夫(Anders Uhrskov)的介紹,DIS與美國大學簽有協議,每年會接受來自美國的本科生到丹麥遊學,目地是擴大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技能。在丹麥遊學期間,學生會獲得英文和丹麥文的雙語指導。

DIS教育機構 (圖片來源:DIS官網截圖)

以美國建築系學生的遊學為例,可以看到,DIS提供的教學法非常特別。美國紐約的私宅都非常的漂亮,家家戶戶似乎都在向世界宣告「看我,看我,看我!」(see me, see me, see me!)但是,一名美國建築系的學生來到丹麥後,其所見所學,可能會和美國完全不同。

學生會住在丹麥的家庭裡,成為家庭的一部分,同時也成為社區鄰居的一部分。儘管丹麥也強調個性化,但大家通常會盡量共同參與一些社會活動,社會關係非常親和。

手工製作是丹麥的傳統,比如:自製的木器、玻璃器皿、鐵器、石器等,所有那些來自天然的製品,都是丹麥建築中的亮點元素。美國學生可以感受到丹麥人對家庭、對建築的一種完全不同的理解和態度,這樣他們回到美國後,會成為更出色的建築師。

對於其他學科的學生來講,比如心理學或者貿易學科的學生,同樣的體驗也會提供給他們。當DIS帶領他們遊學丹麥和歐洲其他國家的時候,他們會體會到歐洲和美國的不同,尤其是傳統方面。

批判性思維受到非常重視

「最重要的一點,」安德斯·烏爾斯科夫說:「也是我們非常重視的一點,就是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這意味著,你必須學會理解帶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其他群體的思維。」

安德斯·烏爾斯科夫舉了這樣一個例子來說明這一點。當學習小組來到土耳其的伊斯坦堡(İstanbul)遊學的時候,有些同學會去採訪一位面帶紗麗的女子,問道:「妳為什麼要戴這個面紗呢?」女子會這樣回答:「這很漂亮、很時尚的。瞧,多麼色彩繽紛哪!」

這些同學再去採訪其他的同學,問:「你們會如何看這女子的面紗呢?」有的同學會回答說:「這是女人從屬於男人的標誌。就像我們不允許在大街上配戴納粹標識一樣,這是對女性歧視的政治標識。」

然後,學習小組的同學會被要求做好採訪備忘,公平地記下兩種不同的採訪結果,然後在一個公平的環境下,對這樣的現象進行分析。當然,通常情況下,進行客觀的分析還是很難的。不過,DIS所要教會學生的是,跨文化的交流是關乎在尊重的同時,還須誠實地對待他人的意見。

安德斯·烏爾斯科夫說:「我認為極為重要的是,學生需要學會通過外界的視角來瞭解自己的社會。當你通過外界的視角來看待自己的社會時,你就不會心安理得地坐享其成(民主和自由)了。為什麼我們是這樣的?為什麼我們是那樣的?這樣的好奇心,對日漸全球化的今天的學生來講,尤為可貴。」

中國人講,沒有比較就沒有鑑別。這句話依舊也適用於丹麥。 無論是引發全球狂風暴雨的日德蘭郵報漫畫事件,還是我前文所談到的「丹麥批判中國協會」主席所遭遇的言論自由風波,當丹麥人橫向縱向地在全球進行了文化背景的對比後,對於言論自由守護的決心之堅如磐石的原因,就不言而喻了。

 

guest
3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trackback

[…] 十五年過去了,該事件引發的言論自由問題,丹麥媒體至今依舊還是不屈不撓的繼續對此進行辯論。這種為捍衛言論自由而堅守的批判精神,在全球可謂屈指可數。那麼,這樣的批判精神到底是如何煉成的呢?詳細內容請點擊本文鏈接:https://www.scooptw.com/thinktank/perspective/65148/ […]

trackback

[…] 烏爾斯科夫認為,芬蘭在教育方面可以說是成績斐然。而丹麥在教育方面並非走在前沿。但教育的關鍵,也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關鍵,是師長與學生之間的個體互動、對學生成長的全身心投入以及對學生成就的高期望值。師長對學生的表現、能做的更好以及成長和發展有一個高的期望值,是教育的另一個關鍵。詳細內容請點擊本文鏈接:https://www.scooptw.com/thinktank/perspective/65597/ […]

trackback

[…] 其實,如果丹麥孔子學院真的做了有損丹麥利益的事,無論是出於無意還是有意,那麼,這些在孔子學院工作的丹麥人去拿這份工資的時候,難道就不覺得燙手嗎?看來,「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在這個地球的任何角落都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兩位主席最後決定,首映會將如期舉行。詳細內容請點擊本文鏈接:https://www.scooptw.com/thinktank/perspective/66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