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韓劇天空之城 看考試制度變變變

文:政治大學教授 郭秋雯|圖:政治大學教授 郭秋雯提供

2018年韓劇《天空之城》(Sky Castle)引起臺灣觀眾的討論,很多人對於韓國的「教育熱」覺得不可思議,甚至認為是病態。不過大家討論的多集中在韓國人的思維或文化,例如,一定要考上首爾(Seoul)、高麗(Korea)、延世(Yonsei)這三間名校,這樣人生才算成功,因為考上這三間大學等於拿到進大企業的門票。韓國人對於名校有很深的迷思,因為學閥在韓國非常嚴重。但這部戲其實也探討了考試制度的問題,為了維持優良的學校成績,不惜偷考卷……等作弊行為。由於國人不太瞭解韓國大學入學考試的規定,所以不清楚為什麼要做到這麼極端,但校內成績確實是決定考生能否申請到好學校的重要關鍵!

韓劇《天空之城》劇照。圖片來源:取自JTBC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jtbcdramapage/

最近臺灣剛好為了明年的大學考試制度問題有所議論,加上本(11)月18日是韓國大學入學考試(類似臺灣的指考)的日子,因此筆者想對臺韓的考試制度做比較。

為了因應108課綱,臺灣明(2022)年的大學入學考試制度將有所改變,可以說是廢除了指考,改為分科測驗,學測和申請入學的備審資料內容也有所調整。無獨有偶,韓國的大學入學考試制度自明年起開始微調,2024年將有大幅度的改變。

韓國大學入學招生管道主要有兩大類,即所謂的「隨時」和「定時」。隨時招生不需考試,只看校內成績、其他社團、志工服務、受獎等學習履歷,以及面試,相當臺灣最早期的推薦甄試,而這個學習歷程資料(韓國稱為『學生生活記錄簿』,以下簡稱『記錄簿』)中的各項成績就是考生們要拼命爭取的部分,韓劇天空之城裡,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壓力可以說是來自這個入學管道。

韓國高中生每個人都有一份記錄簿,記載該名學生在校的成績、人格特質、得獎、課外活動、出缺勤……等一切學習歷程,這份紀錄簿的內容是隨時招生重要的參考依據。隨時招生的評比分為學科、綜合、非學科領域等三大類,學科類型就是以高中在學期間的成績為主、非學科領域包含自主活動、社團活動、志工服務、進路活動、受獎紀錄、閱讀活動等,每一個領域都要很努力準備,和臺灣的申請入學一樣。

但2024年原本必須記載在記錄簿上的課後學科學習紀錄、非學校指定的自主參與社團紀錄、個人志工服務、小論文、得獎、閱讀等紀錄,將不再出現在紀錄簿裡、或是不會被上傳到大學端。此外,為了解決韓國嚴重的學閥問題、打破只錄取明星高中學生的陋習,高中成績單上將不會再顯示高中校名。這些改變都是為了要消彌逐漸嚴重的教育M型化問題,也是文在寅總統上臺後的主要政見之一。

韓國大學主要入學管道有兩種,但考試只有一次,就是所謂的「大學修學能力考試」(以下簡稱『修能』),類似臺灣的指考,約每年11月中旬左右(今年為11月18日)舉行。相較於臺灣要考兩到三天的學測或指考,韓國的修能考試只有一天,國語、數學、英文、韓國史、探索(社會∕科學∕職業)、第二外語∕漢文等共六大領域全部在一天內考完,從早上8點10分(韓國時間)進教室開始,到下午5點45分結束,每科考試中間休息約二十分鐘,午餐為五十分鐘,所以考生很辛苦,但他們也很習慣這樣。考完後一個月左右會公布成績,以今年為例,12月10日成績公布後,考生開始準備申請學校,12月底為各校收件的期限,和臺灣很不一樣的是,韓國拿著修能考試的成績,只能填三間學校。

由於不用考試、只靠在校成績及學習歷程就決定是否錄取的隨時招生在修能考試之前,且占全部招生名額的70%到75%左右,所以多半的學生,尤其是在校成績優秀的學生會以隨時為主要的努力目標。如果以上兩個考試都沒申請上大學,那隔年的2月底還會有一個「追加招生」,這個管道是臺灣沒有的。

相較於韓國,臺灣有2月舉行的學測和7月的指考等兩次考試,以往學測沒考好的的學生還有指考可以翻身,但明年的指考改為分科測驗,不再考國文和英文,不過這兩科一向是眾多學校重視的主科,所以未來學生恐怕很難靠指考翻身。雖然臺灣還有繁星推薦,但除了高中在校成績外,還是要考學測,唯一不用學測成績的就是特殊選才,但名額只占了1.4%,通常是有特殊專長或得過殊榮的學生才會去申請。以明年為例,繁星推薦的招生名額占15%、個人申請最多,占了60%,考生可以申請六個科系;最後就是指考的考試分發,占23%,考生可以填一百個志願,這點和韓國有很大的不同。

臺韓兩國的大學考試制度整理

國家 入學管道 錄取標準 備註
韓國 隨時(推薦申請)

  • 占70~75%
  • 可填六個科系
  • 高中學業成績
  • 紀錄簿(學習歷程)
  • 看不到考生來自哪間高中
  • 學習歷程的項目大幅減少
修能考試

  • 占25~30%
  • 只能填三個科系
  • 考試級分
  • 依各校錄取的級分數
國語、數學、英文、韓國史、探索(社會∕科學∕職業)、第二外語∕漢文等六大領域,一天考完
※追加 依各校招生規定  
臺灣 繁星推薦

  • 占1.4%
  • 一名學生只能被推薦至一校一學群
  • 高中學業成績至第五學期(頂尖大學的門檻約校百分20%)
  • 學測成績(依各校採計科目成績)
  • 一所學校最多只能對同一所大學同一學群推薦兩名學生
申請入學

  • 占60%
  • 可填六個科系
  • 學測成績
  • 學習歷程(至少占評比的20%)
  • 面試
  • 學測科目分國文、英文、數甲、數乙、社會、自然,可選考,分三天考完
  • 備審資料依各校系所訂的內容不一,但不外乎高中成績、自傳、讀書計畫、社團活動或幹部經驗、志工服務、得獎紀錄、外語能力等
分科測驗

  • 占23%
  • 可填一百個志願
  • 依照成績分發
  • 可同時採學測成績
數甲、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社會、公民共七科,可選考,兩天考完

資料來源:筆者整理

年年教改、考試制度改來改去,也不知道到底有沒有變好?但似乎沒看到教育M型化的改善,學生的壓力也沒有減輕,只有更焦慮。筆者的孩子也曾是教改的白老鼠,曾經為了瞭解學測制度,筆者每年都參加高中舉辦的說明會,但每年都不一樣,最後只能告訴孩子,就是把考試考好,這是唯一的答案。不過,因為申請入學需要備審資料與面試,但這關參有許多主觀分數,不少學生因為面試表現不好而落榜;也有很多學生在填志願時,落點抓得不夠精準而高分低就,或為了選校而進入不感興趣的科系,進到大學後前途茫茫、充滿焦慮……,這些蝴蝶效應該被重視。

韓國恐怕更嚴重,名額占了70%左右的隨時招生不用考試,只看校內成績,所以學生只能補習再補習,就算記錄簿的內容大幅刪減,但校內成績仍會是主角,天空之城的劇碼將會繼續上演。

臺韓的教改與考試制度的變革究竟會帶來什麼結果,恐怕明年之後才能見真章。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