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真的想贏韓國嗎?臺灣其實很愛韓國?!

文:政治大學教授 郭秋雯|圖:政治大學教授 郭秋雯提供

灣和韓國的關係可以說是又愛又恨,我們也是少數既哈韓又反韓很激烈的國家之一。最近這幾年,可能因為中國限韓等關係,韓國和中國的關係降到冰點,轉而向臺灣靠攏,幸好疫情關係,讓大家都可以暫時冷靜看彼此。

多數的國人不喜歡韓國人,即便是喜歡韓國影視音或很哈韓的國人,對韓國人還是無法真心喜歡。應該這樣說,我們所謂喜歡或討厭韓國,應該是指韓國人,而不是韓國相關的事物,換言之,很討厭韓國的臺灣男性,也會吃韓國料理或看韓劇/電影等,所以反韓比較是反韓國人。(哈韓反韓的議題再找機會深入分析)

這幾年臺韓的關係還算不錯,還記得今年7月23日東京奧運的開幕式嗎?臺灣的媒體爭相報導日本稱我們為臺灣,而非中華臺北,國人萬分感謝。同時,有一些懂韓文的網路媒體或自媒體也「輸人不輸陣」,把韓國文化廣播公司(Munhwa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簡稱MBC;通稱文化放送)和韓國廣播公司(Korean Broadcasting System,簡稱KBS;亦稱韓國放送公社)在開幕式以臺灣稱呼我們的影片翻譯並截圖貼出來,強調韓國也把臺灣稱為國家,國人當然也就要感謝一下韓國。

對於類似新聞,筆者通常不以為意,總覺得哈韓、反韓都是媒體炒出來的,是真是假,國人好像也不太想去深入了解。但看到重視考證的網路媒體「中央眼球電視臺」引用某臉書的貼文,以肯定的角度來報導韓國用國家來稱臺灣的片段,筆者不禁懷疑是否斷章取義,於是把影片調出來確認,真相如下。

KBS的影片在1:02:33臺灣選手進場時,一開始主播就說:「隊伍好短,好可惜。」然後確實用「臺灣」來介紹選手入場,接著說:「首都在臺北,人口為2,357萬名的國家(나라)」。

KBS對臺灣隊的介紹(筆者截圖自youtube)

就是臺灣和「나라(國家)」這兩個關鍵字,讓臺灣人感謝韓國。但事實上,無論知不知道臺海關係的韓國人,自從臺韓斷交後就一直稱呼我們為臺灣,試想,如果不稱臺灣,到底要稱呼我們什麼呢?應該不會有韓國人看到臺灣人會稱呼「中華臺北人」吧!但臺灣人就是很可愛,因為這樣而感動。倒是韓國人覺得莫名,不知道我們感動的梗是什麼?!

至於以「國家」來說明臺灣這部分,我想應該是稱呼的習慣吧(也許有些人會說是『放送事故』),每一支隊伍的介紹,主播都以「나라(國家)」來結尾,在影片1:36:22處,香港隊進場時,主播最後也是用國家來介紹香港,所以並非只獨鍾於臺灣。

大家都知道韓國政府很怕中國,約莫三至四年前韓亞航公司把臺灣列入中國之下,引起外交部抗議,那時接連很多公家單位的官網也跟著如法炮製,連民主聖地的光州市官網也把姊妹市臺南市歸在中國,當時筆者直接與臺南市政府聯繫,請他們行文抗議,後來總算都更正過來了。但在韓國唸書的臺灣學生應該很清楚,居留證上標示的國籍仍是「China(Taiwan)」,因為韓國遵守「一中原則」,不願改為「Taiwan」。

這篇文章中,我其實想要揭露一件今年5月10日無意間發現的事,如下圖所示,附屬在臺南崑山科大的韓國「世宗學堂」,其官網上的臺灣仍然列在中國之下,但崑山科大卻漠視之!

圖片來源:世宗學堂官網

世宗學堂相當於中國的「孔子學院」,在臺灣就有三間,臺北、高雄和臺南各一間,其中只有臺南的世宗學堂是附屬在臺灣的大學裡,即臺南崑山科大(其餘臺北和高雄的世宗學堂是韓國人經營的)。於是我曾打電話並寫信給臺南崑山科大國際暨兩岸交流處,希望他們站在學術交流的立場,請韓方做修正,不要讓政治干擾學術。但遺憾的是,至今依然沒改變,崑山科大也沒再理會我。身為臺南人的筆者對此感到相當不以為然,臺南市政府都曾向光州市抗議了,崑山科大千萬不要為了賺錢,自貶國格,讓臺南市淪為「中國臺南市」!

筆者時常會納悶,臺灣政府對韓國也不太有好感,但卻讓很多韓國人掌握了韓文高教,不只韓文系或大學的韓文通識課,連商學院都聘了很多韓國博士,而這些在臺灣各大學任教、甚至當上系主任的韓國老師幾乎都是在韓國沒能取得教職的博士,而臺灣展開雙手歡迎他們。

筆者並非反對韓籍老師來臺灣教書,大學國際化、國際間的學術交流都很重要,引入國外優秀人才也是政府政策,但筆者想要點出的問題是,我們真的沒有人才嗎?為什麼沒有人才?!

以臺灣三所設有韓文系的學校為例,韓籍老師占了很大的比例,也當了主管,其中一所國立大學的韓文系超過六十年的歷史,卻沒能為國家培養足夠的師資人才,得要一直聘用韓籍老師來填滿師資缺,這個問題難道教育部不該正視嗎?(人才培育問題在筆者第二篇談論影視人才問題也曾提及過)雖然臺灣重視科技,但人文領域的人才培育更不應該漠視!

臺灣與韓國的恩恩怨怨,有時候就是從這些小地方累積下來的。無論是國號問題、韓文高教問題、哈韓反韓問題,對於類似事件,筆者常常覺得很無力感,有時會懷疑,我們真的想贏韓國嗎?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