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自己臉上貼金的「亞洲四小龍之首」

文|圖:莊伯仲 教授

年到!農曆春節在即,虎字輩賀詞一波接一波,從虎虎生風、如虎添翼、龍騰虎躍、虎嘯鷹揚,到紅虎(鴻福)齊天、平安祥虎(尚好),讓人預期將會迎來生猛的一年。其實臺灣也和虎字有過關連,倒不是臺灣民主國的「藍地黃虎旗」,而是躍上世界舞臺的「亞洲四虎」(Four Asian Tigers,或譯亞洲四小虎),亦即香港、新加坡、臺灣、南韓,這四個從1960年代開始以大量出口和快速工業化而帶來高度經濟成長的新興亞洲經濟體。

國人對亞洲四虎一詞應該沒什麼印象,因為當時的新聞媒體為了更討喜,而將之譯為「亞洲四小龍」。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在傳統民俗裡,龍要比虎高上一個檔次,而且龍代表祥瑞,而虎卻帶有凶煞。不過追本溯源,亞洲四小龍之首這個說法其實無法成立,一來最初就是泛指港新臺韓這四個新興經濟體,並沒有誰大誰小的排序。二來所謂「之首」,到底講的是哪一方面?是指國民人均所得(Per Capita Income,簡稱PCI)、就業率,還是經濟成長率?抑或是國內生產總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簡稱GDP),還是人口數、領土面積,甚至奧運金牌數?可見這只是一個虛幻概念,根本沒有明確的指涉對象。因此必須鄭重釐清,臺灣從來不是四小龍之首,如果是,也只是以訛傳訛。

根據筆者考證,「亞洲四小龍」的首次出現是在1982年1月6日《經濟日報》社論,文中肯定南韓的「五年經濟計劃」讓經濟成長率與對外貿易大幅成長,而能由一經濟落後國家躋身所謂的亞洲四小龍。至於「亞洲四小龍之首」的初登場則是1985年12月1日《聯合報》,但令人意外的卻是檢討外銷市場過度集中,報導中是這麼說:「經濟部發現我國對美、日市場的集中度達59%,居亞洲四小龍之首…這是對我出口不利的因素。」之後就逐漸變成正面名詞了,例如1987年5月20日」《經濟日報》提及「我國外匯存底居亞洲四小龍之首……。」由此可見,亞洲四小龍之首是臺灣人自己封神,而且原本帶有負面意涵。

然而媒體與政治人物大多搞不清楚這個「都市傳說」,因而錯認我國真有過那麼一段值得勉懷的黃金歲月。例如前高雄市長韓國瑜在2019年初如此說道,「臺灣曾是亞洲四小龍之首,如今卻沒有任何進步『整整鬼混了二十多年』……。」此話一出,就被學者痛批為「就是為了意識形態而製造出的謠言。」然而,傻傻分不清還有總統蔡英文,她在2021年國慶演講時表示「臺灣經濟的表現,不僅重回亞洲四小龍之首,而且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其「重回」之說大有問題,到底回到什麼時間㸃,天曉得?

另一個從小被騙到大的,就是號稱「世界三大登山鐵路」的阿里山小火車。這是1980年代,筆者唸國中時常見的官方說法,用來形容阿里山森林鐵路的希罕和珍貴,是世界僅存的三條路線之一,國人多感與有榮焉。不過啟人疑竇的是,明明地圖上可見西歐和南美的高山也有不少鐵道,前三名怎會輪到臺灣?

其實各國登山鐵道仍有營運者至少還有百來條,光瑞士境內的阿爾卑斯山登山鐵路就有17條。這三大的定義究竟是以坡度、高度、還是長度來衡量?阿里山森林鐵路如是其中之一,那另外兩條是何者?而這三大登山鐵路又是經由什麼國際組織來認證?都沒有人說得出來。

專家研究後,終於給出了答案。原來在1986年阿里山森林鐵路由時任林務局局長的許啟佑,與日本大井川鐵道後滕社長簽署締結姊妹鐵道,為臺日鐵道親善立下里程碑。而大井川鐵路又因曾在1977年與瑞士BRB登山鐵路結盟,所以新聞媒體便使用了「世界登山鐵路三姊妹」,在各方傳誦下,久而久之就變成世界三大登山鐵路了。

相傳《神隱少女》場景係依九份發想,其實宮崎駿本人早就否認,「美麗的錯誤」該到此為止了!(圖片來源:吉卜力工作室スタジオジブリ)

再舉一個例子,國人常津津樂道,日本動畫導演宮崎駿的《神隱少女》(千と千尋の神隠し)片中名場景正是依九份來發想,而吸引女主角千尋的爸爸常常偷吃,因而變成豬的半透明圓團狀食物就是臺灣名產肉圓。但依據媒體對宮崎駿團隊的專訪,早已否定此說。因為他從來沒有造訪過臺灣,片中場景係為日本尋常的老居酒屋、傳統溫泉旅館,至於團狀食物也只是腔棘魚胃囊。因此充其量只能說九份與《神隱少女》中的場景有幾分相像罷了。

從亞洲四小龍之首,到世界三大登山鐵路,再到九份的《神隱少女》,或許是「美麗的錯誤」,但都不脫往自己臉上貼金。雖說仍可自得其樂,但這種虛幻不實的意象,只會逐漸破壞國家主體性。因此以訛傳訛大可不必,該到此為止了!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