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組付費」和「頻道區塊化」或許是有線電視剪線潮的解方

文|圖:莊伯仲 教授

2022新年伊始,新北、基隆、苗栗等縣市迎來了「分組付費」新紀元,有線電視業者開始推出多元頻道分組方案。換言之,過去月繳五六百元,不管喜不喜歡,強塞數百個各色各樣頻道隨你「看到飽」的時代已慢慢消逝了。

簡單來說,所謂的分組付費制就是「選想要的、看想看的」,收視戶只要繳一二百元基本費即可收視基本頻道,其他的頻道組合再另外計費。這就像「套餐」一樣,可以只點自己吃得下或想吃的;不必像以前一樣花大錢叫「buffet」,雖然看來應有盡有,其實吃沒幾道菜。其優點正是費率相對較低,可因應個人收視需求,只選擇想看的頻道組合。

2022新年伊始,新北、基隆、苗栗等縣市迎來了「分組付費」新紀元。(圖片來源:中嘉寬頻)

以收視戶全臺最多的新北市來說,依「有線廣播電視費率審議委員會」的決議,111年1月1日起,轄內13家系統經營者全面實施多元頻道分組方案,各業者分別推出每月每戶99元至500元不等的基本頻道收視費組合及搭配套餐方案。以紅樹林、觀天下、永佳樂有線電視為例,就有以下方案,基本組:25個頻道,每戶每月100元;基本普及組,131個頻道,每戶每月500元;加值組:三個頻道每戶每月再加20元。由此來看,這樣的分組付費設計可讓有線電視更能接近民眾實際需求,所以收視戶不論想省些錢或是卯起來看,都有比過去一個月五六百元更合理、也更划算的方案。此外,業者提報明年的112年度費率時,將會再規劃新增1組以上頻道組合,讓收視戶有更多選擇。至於基隆、苗栗的分組付費方案也大抵若是,基本上都能落實「選想要的、看想看的」的精神。

在此也必須提一下「搶頭香」的桃園市,因為早在2020年4月即正式上路,實施多元頻道分組方案,雖然一開始曾被市議員批評民眾選擇200元基本頻道、又加購電影或其他套餐後,反而比原先的510元月費還貴,但在調整組合方案內容後,已能符收視需求。

不過,也有人對這樣的新制不以為然,理由是有線電視愈來愈沒人看了,搞什麼分組付費也是罔然。的確,有線電視產業正處在「剪線潮」衝擊,訂戶持續探底的關口下。依據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最新統計,有線電視近十年來的最高峰為2017年第3季的527萬戶,不過隨即走跌,持續流失,近一年來已有13萬用戶退訂,減幅達2.62%。2021年第3季底,全臺僅剩約477萬收視戶,已經是連續16季下滑,更創下歷史新低。而過去的500萬戶基準,也從輕易可及的地板變成只能仰望的天花板了。

這樣的剪線潮為何會愈演愈烈?究其原因,說到底,還是內容沒有長進,不是充斥一些五四三的奇怪頻道,就是重播率偏高,轉來轉去盡是那些老電影、舊節目。此外,新聞頻道也逐漸淪為一言堂,天天疲勞轟炸,讓人不堪其擾。一樣花錢收視,還不如乾脆轉投更精采、更清新的OTT或是MOD。因此先登場的Netflix、愛奇藝等平臺早就搶占一定市場,連新開張的Disney+也大有斬獲就不足為奇了。值此時刻,有線電視業者推出分組付費方案,正可藉此機制來間接淘汰內容不佳的頻道,因為收視戶不想付費加購的話,終會乏人問津而退出市場,有助汰弱留強,改善體質。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頻道區塊化」上。目前臺灣已有320個合法電視頻道,原來的百頻早已不敷使用,因此頻道排列參差不齊。平平新聞臺,有的五十幾,有的一百多,甚至還有二百的,只是徒增選臺困擾而已。其次,民眾基於既有收視習慣,不容易切換到100以後新頻道,因此每月所繳的收視費大多被前面頻道瓜分。這也造成新頻道進入市場的障礙,因為幾乎得不到任何資源分配。有鑒於NCC不允許有線業者自行排頻,陳歐珀、許智傑、邱志偉等立委已提案修改「有線廣播電視法」第29條,要求系統商應依頻道類型區分為五至十個區塊,強制同類型頻道置於同一區塊播送。而且NCC對於頻道位置之規劃及變更,除違反「同類頻道同一區塊」原則者外,不得拒絕許可,試圖解決這個老問題。

反對此議者強調,OTT平臺都大舉侵臺了,有線電視業者還在爭搶意義不大的頻道排序?然而筆者必須說的是,這樣的主張並不客觀,也不務實。因為有線電視的內容優化與頻道區塊化是兩回事,並不衝突。收視戶需要好看的內容,也需要好記的位置。更重要的是,不要忘了,現下還有不少觀眾是中老年人,對他們來說,一方面根本不習慣層層進入的「剝洋蔥式」OTT影音服務界面;另一方面「看電視」已經變成一種儀式性行為,無論是對商品、服務、還是政策、候選人的認知與採納,仍必須透過坐下來看電視這樣的象徵性動作才能達成。因此OTT來了,頻道位置就不重要之說至少在五年內還難以成立。對於分組付費和頻道區塊化,或許可視為有線電視剪線潮的解方,還是值得吾人期待。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