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衛戰士與好大的一把槍

文:莊伯仲 教授|圖:編輯部

Line群組裡傳來一則有趣貼文「臺灣大陸電影譯名對比」,將海峽兩岸的外國電影片名進行超級比一比。其實這是多年老梗了,而且每隔幾年就出現一次,差別在於名單愈來愈長。

看來還是臺灣片名佔優勢,而大陸片名大多好笑又荒唐。例如Top Gun臺灣翻成《捍衛戰士》,大陸譯為《好大的一把槍》;The Day After Tomorrow臺灣叫《明天過後》,大陸叫《後天》;而Finding Nemo臺灣是《海底總動員》,大陸是《海裡都是魚》。其他還有《鐵達尼號》與《鐵打泥號》、《異形》與《珍奇異獸》、《蠟筆小新》與《一個低能兒的故事》、《蟲蟲危機》與《無產階級貧下中農螞蟻革命史》,以及《犬夜叉》與《那狗,那井,那女人》等對比。

這則嘲笑大陸的老貼文其實是「三分真、七分假」,其中有些片名沒錯,例如他們管《明天過後》叫《後天》。不過多數是胡扯一通,《捍衛戰士》他們叫《壯志凌雲》才對,《鐵達尼號》則叫《泰坦尼克號》。至於《異形》、《海底總動員》、《蠟筆小新》、《蟲蟲危機》、《犬夜叉》,不要說兩岸一樣,港澳星馬也幾乎相同。要認明這回事倒不必太費智商,早在日本成名,名字就簡單明瞭的三個漢字的《犬夜叉》有可能被硬翻成《那狗,那井,那女人》嗎?

無獨有偶,也有大陸人反諷臺灣電影片名很中二,明明無神無鬼,卻老愛裝神弄鬼。像是《神鬼玩家》、《神鬼制裁》、《神鬼認證》、《神鬼交鋒》、《神鬼奇兵》。另外還有阿諾·史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主演的魔鬼系列,內容根本不連貫,如《魔鬼司令》、《魔鬼武器》、《魔鬼孩子王》、《魔鬼終結者》,甚至連毫不相干的史蒂芬·席格(Steven Seagal)的片子也叫《魔鬼戰將》、席維斯·史特龍(Sylvester Stallone)的片子則叫《魔鬼專家》。還有人認為最扯的是臺灣去年重映的《刺激1995》,既不刺激,也跟1995無關,譯名根本莫名其妙,簡直侮辱這部在電影史佔有一席之地的作品,不如大陸翻成《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至少還不離題。懷疑臺灣人腦洞大開,確定是用同一種語言嗎?不過值得思考的是,如果片名真如此不堪,本地影迷早就群起抗議了,還輪得到外人來伸冤嗎?

說到底,片商從國外費心挑選電影,還花費鉅資做宣傳,圖的就是票房,自然會取個好名字,不可能自找麻煩,跟觀眾過不去。所謂「存在即合理,合理即現實」,大凡合理的事物必須是現實的,所以現實存在的事物也必定是合理的。因此外人看來不可思議的片名,其實就在地觀點來看卻是現實的、合理的。以Spider-Man為例,臺灣翻成《蜘蛛人》,大陸譯成《蜘蛛俠》,各有千秋,我們是簡單直譯,對岸是考量到主角的俠義精神。The Matrix,我們是《駭客任務》,對岸是《黑客帝國》,只因‘hacker’翻譯不同,沒什麼好嘲笑的。而Ghost,臺灣叫《第六感生死戀》,大陸則是《人鬼情未了》,都比直譯為《鬼》有fu多了。讓外人傻眼的臺灣神鬼與魔鬼系列,單純是先前電影賣座賺錢,同一主角後來出演的作品自然沿襲,甚至連其他明星的片子也「拿香跟拜」了,就是這麼簡單。至於口水最多的《刺激1995》,係因先前有部劇情設定相近的《刺激》(The Sting)風評不錯,片商因勢利導,就把在1995年上映的本片如此命名,也是有幾分道理在的。

不過電影做為音樂、戲劇、舞蹈、繪畫、雕塑、文學、建築之外的「第八藝術」,本身還是有美學價值和文化傳承上的意義,並不是大發利市就算達到目的。因此片名翻譯也有深遠意義,某些經典片名已成為吾人生活用語,甚至共同記憶的一部分,例如《窈窕淑女》(My Fair Lady)、《魂斷藍橋》(Waterloo Bridge)、《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當幸福來敲門》(The Pursuit of Happyness)等,即為明證。因此在追求賣座之餘,片名翻譯還是有「信達雅」的要求。依據筆者在新聞所課堂的討論,連陸生自己都同意《明天過後》比《後天》好,《魔戒》比《指環王》好,而《追殺比爾》又比《殺死比爾》要好,至於《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也勝過《猿人爭霸戰:猩凶巨戰》(本片大陸和臺灣譯名相同,香港、新加坡才用後名)。

不過臺灣近來也興起怪異風,片商語不驚人死不休,偏好奇葩片名,例如《黯陰羊》、《凶兆》、《凶兆2:雙瘋》、《陰地》、《鬼陰驚》、《鬼機8》等。原因應該是可吸睛、夠搞笑,就像網路文章下了騙點閱的標題一樣,冀望可以更賣座些。不過這樣的「嘩眾取竉」,倒也不值得鼓勵,一來從社會教育來看,總不希望小朋友開口閉口就是《黯陰羊》(原名Black Sheep);二來這種命名註定走不出臺灣;三來脫離時空,日後再回顧,恐怕滿頭霧水,已無文化意涵。至於對市場是否真有助益,看來票房也都還好而已。

回顧當年的蘋果公司iPhone 6在華人圈上市,主打文案平平是‘Bigger than bigger’,臺灣翻成「豈止於大」,大陸卻是「比更大還更大」。可謂高下立判,不論信達雅,前者都完勝,所以後來大陸也跟著採用了。這樣的較量,不也是臺灣軟實力的很好展現嗎?電影譯名學問大矣哉,值得更多的關心與努力。

guest
9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Anonymous
Anonymous
3 years ago

Top Gun原指”美國海軍戰鬥機武器學校” ,台灣翻譯為”捍衛戰士”反而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再來中國大陸、香港及新加坡其實將該片譯為 “壯志凌雲” 。

Anonymous
Anonymous
2 years ago
Reply to  Anonymous

top gun在1986年上市,”壯志凌雲”的翻譯者根本不是中國
而是香港,而且還是”英屬香港”
原因很簡單,中國在1982年才開始嘗試開放美國電影
但對Top gun這種美化F14,醜化米格機的電影
官方打死都不願意放行,中國人當時根本看不到正版
只能看盜版,而盜版的第一版翻譯就叫做”一桿大槍”
當年能夠”壯志凌雲”一番的只有港澳星馬人,
中國人只能握著盜版的”好大一把槍”望梅止渴

至於Top gun正版影片什麼時候進入中國?
2001年中國加入WTO,在世貿組織的規定下
中國才不得不放棄意識形態,正式讓Top gun進口
翻譯就直接沿用當年英屬香港翻譯的壯志凌雲

Anonymous
Anonymous
27 days ago
Reply to  Anonymous

現在人家中國大陸的電影或動畫片遠超台灣 台灣連車尾燈都看不到 可憐的台灣人 真正跟毛澤東一樣做到倒退20年
其實當初台灣翻譯Top Gun:捍衛戰士 也翻譯得很爛

黃二哈
黃二哈
3 years ago

莊教授好棒棒! 我愛您 !

黃二波
黃二波
3 years ago

支持莊教授選彰化縣長,唯一支持莊教授 !

黃貝果
黃貝果
3 years ago

唯一支持黃教授空降桃園,幹掉螺痔槍

Ruby
Ruby
3 years ago

莊教授見解犀利!

Anonymous
Anonymous
2 years ago

“搭錯車”,笑死人!🤣

Anonymous
Anonymous
2 years ago

其實會說《刺激1995》是爛翻譯的人,一定是沒看過這部片,哪裡爛翻譯了?根本是超神奇的預言翻譯,除非1995年就有1995專線。

「民國87年在交通部核配及中華電信協助下,設置『1995(要救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