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已長達近兩個月,前副總統呂秀蓮基於俄烏戰爭的殘酷和無奈現實,提出「和平愛台灣」的主張,在四月十七日馬關條約的紀念日舉辦座談會,並希望由宗教界在五月十四日發起「和平愛台灣」的遊行,呼籲兩岸和平共生,千萬不要有像俄烏一樣的戰爭發生在台海地區。
呂秀蓮引用了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的民調來說明,台灣有高達七成七的人希望兩岸「和平來往」,雖然他們之中有七成的人也願意保衛台灣安危。而且,只有一成六的人主張「抗中」,而「抗中」並不一定能「保台」。若台海戰爭爆發之後相信美國會支援解救台灣的人,不到一半。再者,相信台灣有自我防衛能力的人,只有三成四而已。從這份民調看來,國人根本不希望兩岸會發生戰爭,男人並不想當兵,而大部份的人則希望和平相處和往來。呂秀蓮希望通過六都的座談,在年底統合成民間的國是會議,提出一套台灣人的兩岸和平方案來。
在四月十七號的座談會中,呂秀蓮刻意避開史明式的台灣四百年台獨史觀,從1895年馬關條約台灣被中國割讓給日本的殖民歷史談起,背後的史觀是她願意承認台灣本來是中國的一部份領土,並曾在清朝由同一個政權治理。是因為整個世界的帝國主義戰爭造成了弱勢民族被戰爭侵略和切割,造成了後來同一民族的不同命運。她希望從帝國戰爭和殖民史的角度來談台海問題,期待中國的領導人習近平也能有相同的歷史高度,才能體會台灣作為殖民地的苦難命運和複雜的認同情緒,對台灣人能有今天的成就和努力多一份體諒與同情。另一方面,她也刻意避開台海問題老是繞著「國共內戰」的老架構與老恩怨,造成台海問題的處理老是變成國民黨和共產黨合作或和解課題,而缺少了與民進黨或其他小黨共同討論的架構。甚至,缺少了與大部份非黨派的台灣社會與社團之間的討論架構。
於是,呂秀蓮和幾位曾經從政的同志們(彭百顯等人) 提出了一個架構,既然兩岸從來沒有互相治理的歷史和恩怨,希望兩岸統合在中華民族的框架中,但在政權爭奪中擁有和平共存與和解共生的可能性。她以一位女性從政者的心情和心得,期望提出一個可以避免戰爭的和平方案,苦口婆心,企圖從過去糾葛不清的兩岸糾結中,走出一條清新的和平道路。
她的和平呼聲講出了大部分人的心意和心情,尤其是台灣女人們和反戰人士的看法,但是提倡和平的方法似乎顯然有點天真主義。事實上,在2005年連戰破冰造訪中國時,也曾經向當時的領導人胡錦濤提出過「中華邦聯」的提案,主張兩岸同屬一個民族,在同一民族和相同文化的框架下,承認不同政府所形成的小共同體,聯合而成一個大中華的共同體。在兩岸統合的過程中,同時促進中國的民主化轉型。這個「中華邦聯」的主張,在兩岸實力懸殊的情況下沒有被好好討論,最終不了了之。2014年,又有施明德和蘇起等人跨黨派合作,提出「大一中」的框架,就像一張大傘,底下包含兩個不同政權的政府,用來處理兩岸之間事務性的協商架構,但最後也是實力懸殊而不了了之。
中國政府最終只有承認1992年曾經由政府和企業代表出面在香港開過會的「九二共識」,並認為這是表示「一個中國」的共識,台灣不管是通過經濟或政治程序,則最終回歸祖國完成統一的架構。「九二共識」的創造性模糊本來曾經創造了歷史上的「馬習會」,卻因為習近平把這個「創造性模糊」說破了而失去了在實務上運作的效力。現在台灣被迫必須面對「創造性模糊」說破了之後的「鐵的現實」,那就是,台灣在國共內戰之後失敗了的政權「中華民國」,在韓戰之後被美國因地緣政治第一島鏈戰略而扶植復活的政權,如何在一個新的歷史條件中重新面對中共?! 或者,倒過來說,中共如何面對有實質治理權意義的「中華民國政權」?! 更不必說,那個躲在「中華民國政權」背後支持或操弄的美國,會如何介入兩岸的談判和協商。
換言之,「中華民國政權」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兩者之間的談判與協商,正就是背後的影武者「美國」與以經濟力崛起的「中國」霸權之間的角力。戰爭可能爆發的危險也正是如此。這和俄烏戰爭發生的背景有極為相似的地方,也是美國和北約勢力深深介入烏克蘭和俄羅斯的談判,因而造成無法和平談判而終須一戰的原因。呂秀蓮的苦口婆心是值得稱頌的,台灣如果不想踏上烏克蘭的後塵,就是必須在戰爭爆發之前,提出一套可以跳過政權之爭和強國霸權之爭的架構,以和平的方式主動去談。
前一陣子剛出書來探討類似問題的黃維幸教授,也重提了「一國兩制」的和平方案。在台灣提這個方案,往往在還沒討論之前就會被誤解,因為這個在七O年代由中國的鄧小平提出來處理殖民地回歸的主要架構,在台灣的獨立建國運動中被徹底地汙名化了,以至於很難討論。事實上,一國兩制,本來是用來處理中國遭受帝國主義戰爭侵略而失去領土和殖民地回歸的架構,原意也是善意的處理不同制度之間相容共生的方式。沒想到,卻在全球「民主VS獨裁」/「資本主義VS社會主義」冷戰意識形態框架中被汙名化和對立化,造成討論的扭曲和困難。而黃維幸教授則重申原意說: 「一國兩制,就是要讓『民主』和『威權』和平相處」,如果台灣想要繼續「維持(民主)現狀」,那就應該嘗試接受一國兩制的思考架構。而且,族群的差異,最終必須要在實務上很務實地處理差異問題,以戰爭來解決是最愚蠢的。
無論如何,經由呂秀蓮這個本來一直被認為是獨派的女將軍,主動提出兩岸和解與共生的和平呼籲和運動,對於過去四十年來一直糾結未解的兩岸問題,總是難得出現一道和平曙光。不管是黃維幸重申的「一國兩制」、連戰提出的「中華邦聯」、施明德和蘇起等人提的「大一中框架」、或者是呂秀蓮提出的溫柔的「中華和平統合主義」,都是那些想要避免戰爭的人應該深思的重要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