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創意與城市(四):蘇格蘭案例

文:孫瑞穗|圖:編輯部

於城市與文化的創意發展,蘇格蘭有許多值得臺灣學習的地方。首先,蘇格蘭也曾經有完整而獨立的國家意識、獨立的區域性和認同文化運動,曾有獨立的貨幣、銀行、政治和文化體系。無論如何,在行政和立法等層次上,蘇格蘭擁有很大的自治權。後來蘇格蘭考量了區域整體發展和前途而加入了英格蘭的聯盟,成為大英國協的一部份。因此,它的文化不同於英格蘭,卻又以獨特的形式加入大英國協,成為大英國協文化的重要象徵。

蘇格蘭有特殊的高地和高原文明,紅土高原形成了他很特殊的國土風貌,也是歐洲本土主義運動興盛時期的重要土地象徵。法國重要的音樂學家德布西(Claude Debussy)曾經為了親臨朝聖,親自到蘇格蘭旅行。當他從英格蘭經過湖區等平原地區進入高地的時候,第一眼看見紅棕色的高原,情不自禁地輕嘆: 「多麼迷人又青春的紅棕色土地!」,遂提筆寫就音樂章節,便成了後來舉世傳頌的鋼琴和小提琴名曲〈紅棕色頭髮的少女〉(La Fille Aux Cheveux De Lin)。

以首都愛丁堡(Edinburgh)為例,蘇格蘭曾以具備舊城與新城的雙城性格的愛丁堡,作為文化藝術的首都,舉辦愛丁堡藝術季,時間長達整個夏季,集結蘇格蘭在地特殊的高原文化表演藝術團體,包括了音樂、歌劇、戲劇、舞蹈等,以及歐陸來的各種表演藝術團體,名為「愛丁堡國際藝術節」(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而成為歐洲前三大重要的藝術節。這個藝術節的成功曾被倫敦《泰晤士報》(The Times)稱頌為:「孕育藝術的溫床」,也被蘇格蘭人稱之為「蘇格蘭的旗艦」。這個重要的在地區域認同加上全球化企圖的藝術節,不但將蘇格蘭高地的文化內涵對外傳播,而且還可以長年養活在地藝術團體。可以說是將文化藝術當成經濟活動在執行,並且活化成功的個案。

好比說,高原地區特殊的原住民文化,蘇格蘭裙和風笛演奏,這是保存少數民族獨有的文化傳承,並代表著蘇格蘭高地的文化,蘇格蘭政府還設立了許多相關的學校系所來培養這類特殊的技能,例如蘇格蘭皇家學院(Royal Scottish Academy)。等到他們發展成熟了之後,英格蘭政府將之納入國家文化,並在殖民時期的各個殖民地重要文化慶典中演出,讓蘇格蘭文化成為大英國協的重要文化象徵。

蘇格蘭的最大城是格拉斯哥(Glasgow),也是今年《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締約國COP(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26屆關於節能減碳的重要世界大會的主辦城市。過去的格拉斯哥只是一個市鎮,但是當政府善用文化藝術策略來進行發展之後,它從小鎮變身為一個都會型的大城市。以企業發展而言,格拉斯哥原本有許多在地的企業經營得很成功,像是麥金塔(Mackintosh)企業,原本是做雨傘雨衣布料起家的,後來逐漸發展成品牌化的服飾設計。當地的政府協助他們從傳統服飾業轉型為視覺設計相關的品牌設計,設計的內容廣泛地從服飾花樣到家具風格,而且是精緻型的設計家具,形成了相當有特色的蘇格蘭式家具,後來成為歐洲前三大的精緻家具選擇。而且,麥金塔家族企業還與當地政府合作,開設了視覺設計的學校和工作坊,培養年輕世代的設計人才,形成一個具有地方特色的設計群聚現象。這種設計和創新產業群聚,使得格拉斯哥的設計產業大興,並從此足以跟倫敦金三角的設計學校抗衡,為想學設計的學生們提供了另外一個絕佳選擇。不僅如此,他們還邀請了世界有名的建築師薩哈.哈帝(ZaHa Hadid)到格拉斯哥做創意建築設計,將格拉斯哥的傳統建築要素設計進入創新的建築物之上,成為在地重要的視覺意象和創意文化地標。

從規劃的角度來說,蘇格蘭的創意城市策略成功的關鍵是,發展計畫成功地說服了大地主,使得土地取得不成為問題,才能成功地實踐創意轉型計畫。這和英國的資本主義發展歷程,從殖民時期就從中小企業升級為大財團企業有很緊密的關聯,因而造就了有創意頭腦的財團很快地就可以吸收創新理念來執行創新城市的計畫。再者,在八〇年代末全球化轉型的時刻,蘇格蘭的金融改革和企業轉型成功,讓格拉斯哥成為企業和金融的聚集地,並使得設計產業成為誘發產業轉型和創意的關鍵策略。最後,當然就是英國歷史悠久且龐大的文化資本所造就的文化觀光事業蓬勃,使得英國的城市和文化成為世界觀光客朝聖和慾望的對象,在城市空間轉型的創意和策略上很容易說服投資者,轉型計畫也比較容易成功。

從蘇格蘭轉型的案例看來,即便是一個原來不被看好的貧脊的高原文化,都可以因為關鍵的創意轉型而徹底改變它原來的命運。愛丁堡的國際藝術節和格拉斯哥的創意文化轉型都是臺灣在產業轉型時期得以好好參照的個案。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