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創意與城市(一):新加坡的華文襲產發展策略

文:孫瑞穗|圖:編輯部

著今年一月一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簡稱RCEP)加中日韓紐澳的區域經濟統合啟動之後,未來整個東南亞將會有完全不一樣的發展。尤其是每個國家的首要城市,將會有極富特色的全球發展模式。創意人馮久玲曾說: 「文化,就是好生意!」在新加坡的脈絡中,文化不僅是經濟力的表現,而且也為整個新加坡再次崛起帶來無限的動員力與生命力。以華人占四分之三以上人口的新加坡為例,他如何在全球化年代中以「華人文化襲產」為文化創意的政策核心,為城市帶來各種創意和發展的利基,是值得學習的。

新加坡作為四小龍之一的國家,原來也是冷戰時期反共協防島鏈的一部分。然而,政府考量國家市場太小,多半仰賴外銷導向的經濟發展模式,因而趁著中國進行到第二階段上海經改時期,做了一百八十度的修正,從反共島鏈轉身而變成經改的導師。以提供金融和生產者服務業的know-how經營管理知識為基礎,在意識形態上翻轉,與中國從敵人轉為共同發展的夥伴。這個在90年代的翻轉,使得新加坡從四小龍的龍尾轉而為龍首,享受再次崛起的優勢和好處。如今在RCEP整合蓄勢待發之際,成為東南亞區域經濟中的領頭羊。

我們來看看新加坡在歷史轉型過程中於文化創意產業上做了什麼樣的準備。首先,新加坡政府善用華人語言,在多元文化政策中與英語、馬來語、坦米爾語(印度語)並列為國語。在中國崛起的過程中,政策性地要求全國人民學習華語文,並且在學校機構中設立許多華語文教學機構,教授外來者學習華語。同時。保存儒教傳統和孔子學說作為華文正統,掌握東亞文化的發言權。換言之,1979年中美建交之後,依賴外銷導向的新加坡利用華語文來進行國際貿易,華語才從母語轉為全球化的語言,而2015年當東協十國完成自貿區的整合之後,華語文教育成為快速成長的新興產業。有趣的是,當中國仍是封鎖狀態中的「鐵幕」時期,臺灣和香港都是學習華語的重要基地。然而,新加坡趁著中國經濟改革開放期,大量實施華語教育和教學,大規模設立機構,逐漸取代了臺灣和香港的地位,成了西方人來到亞洲時最關鍵的華語教學基地,也掌握了華人文明和亞洲文化的詮釋權和發言權。

第二,是華人傳統服飾的保存和創新。新加坡的華人移民最早來自廣東和閩南泉漳地區,而這些華東地區原本就有許多紡織和服飾業的產業發展。在中國崛起全球化之際,新加坡善用華人傳統服飾與漢服的流行,保存了傳統漢服的製作又加上時尚的設計,尤其是旗袍的剪裁、設計、製作和生產,成為新時代流行服飾的領頭羊。政府的文化創意政策聚焦在華人特色的服飾上,為新加坡的成衣業品牌化打開了一條富有特色的康莊大道。

第三,是中華料理的創新發揚。華人食物隨著華人移民帶入西方世界的中國城,在西方世界中原本就已闖出一片天。新加坡則是在這個基礎上再加入東南亞的特殊香料和口味,變得更具有東南亞區域的特色。國家的多元文化主義政策上為求公平起見,特別將族裔料理主流化,建立起與食物相關的知識系統與人才培訓體系。其中,特別將「中華料理」進行細緻的知識分類,並提升為文化觀光中吸引遊客的宣傳焦點。甚至建立中華料理的專業學校和評鑑制度,最後將中國城中多元文化混合而成的「新式中華料理」對外輸出全球化。以「海南雞飯」為例,這是東南亞和新加坡的街頭小吃,有如臺灣的滷肉飯,他們特別將海南雞飯變成可以輸出的料理包,同時又以「海南雞飯」為名拍出時尚電影,使海南雞飯變成了一種極富文化意涵的食物。

第四,是關於華人建築與古蹟的修護保存。由於是華人政權,因而新加坡政府在70年代末就以「保存古蹟法令」開始修護華人古蹟以確保政權的正當性,至今保存了相當完整的古蹟和建築資產。90年代開始大規模全球化經濟以來,新加坡市政府將當年華人移民時所聚集的中國城 (當地稱之『牛車水』) 進行大規模地修護和保存,從破舊的族裔社區變成華麗的文化觀光勝地。同時,在市區內大規模修護廟宇和古寺,讓新加坡這個充滿現代化建築的內城地區具備華裔文化的遺產,因而具備特殊的文化特色。再者,由於新加坡曾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建城之初就為了抑制沙漠引起的黃塵飛揚,而以英國「花園城市」作為典範來進行綠化,因此,美化和綠化成為新加坡城市建設重要的議程。如今新加坡到處綠化和興建以「綠建築」為指標的建物,就連高速公路和安全島都綠化,簡直成為如假包換真正落實的一座花園城市。

不僅如此,新加坡善用「學習經濟模式」吸收外來的技術和知識,消化之後變成國際化程度很高的公司,然後再輸出「新加坡模式」,到中國大陸市場中擔任經營、管理與設計的角色。以Nikken Sekkei為例,原是日資規劃設計公司在新加坡投資,他的建築師、規劃師和設計師幾乎都是新加坡人。他們經過學習之後成為一支具備國際水準的日資新加坡團隊,後來加上了美國SOM規劃設計公司所主持的開發聯盟,以超高管理效率勝出,與香港瑞安集團合作共同開發上海歷史街區「上海新天地案」。這個案子不但在中國建立了歷史街區保存的典範,而且成功地建立了所謂的「新加坡管理設計模式」,並在日後主宰了上海所有的高層建築和歷史街區之管理經營。

總之,新加坡的華文襲產發展策略和多元文化主義成就了他極富特色的全球化發展。90年代為了因應國內種族群衝突而做的多元文化政策,在二十一世紀則秉持同樣的精神而專注在一項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新加坡植物園」申請案上。這個「植物園申遺案」在2015年成功通過,不僅是新加坡第一個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的世界文化遺產,同時也是世界第一個獲得此殊榮的熱帶花園。它保留了當年由移民帶入的最早的花種,李光耀綠化新加坡時所使用的黃牛木,以及多項東南亞植物原種,因而在「保存文化及生物多樣性」上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換言之,通過世界文化遺產的申遺事件,新加坡政府將在地歷史寫成了世界史的篇章。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