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P正式生效啟動 臺灣如何迎接挑戰

文:孫瑞穗|圖:編輯部

年就要在微冷的冬天氣息、方興未艾的疫情和王力宏婚變八卦中結束了。過去一年裡,臺灣被好幾波的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所壟罩,導致民生凋蔽,人群被隔離而陷入孤立無援的處境。據統計新冠疫情臺灣共死亡850人,高達16,950人次感染確診。回想起五月到九月份的疫情傳播高峰期,臺灣人靠著團結和堅韌的生命力走過死亡幽谷,如今走到清零狀態,得以恢復稍微正常的社交生活,真的是非常不容易的過程。

自從新冠肺炎於2020年肆虐全球以來,去年可以說是全世界人們感到最孤立和孤獨的一年。獨居者、老年人、病患者、病患家人、照顧者、失去執愛者以及無數被隔離孤立的人們,都感到無比的孤獨和無助。尤其是擔負照顧和養育責任的婦女,孤獨狀況更是嚴重。據統計,2020年以來日本自殺人數高達兩萬人,是11年來最高。英國首先針對這個孤獨現象成立「孤獨事務大臣」,時任首相梅伊(Theresa May)公布任命時表示,「孤獨」問題是「現代生活的悲哀現實」,執政者有必要為英國社會與所有英國人解決這個問題。接著是一向害羞於將自身孤獨問題放在檯面上的日本人,也在新冠疫情引發許多女性自殺和自殺率升高的狀況下,由首相菅義偉任命「孤獨與孤立事務大臣」來防止自殺和孤獨處境殘害人們的心靈。可見新冠肺炎的殘害不只身體,也有許多心靈的層面。臺灣人或許生命力堅韌,但卻也不得不好好面對孤獨和孤立帶來的心靈問題和自殘現象。

其次,是嚴峻的中美貿易戰,以及夾雜其中的共軍擾臺及抗中保臺的兩岸文攻武嚇。這原本起因於美國國內的全球化危機和川普之亂,卻以反中抗中的形式來發動,抵抗中國崛起變成了美國處理國內政治危機的說法和戰略。於是一波波提高關稅的貿易戰,造成了中美關係的緊繃。臺灣,於是變成了美國用來對抗和抵制中國時最好的「棋子」。於是,中美越緊繃,臺海的情勢就越嚴峻,共軍更是天天以擾臺來表示抗議。這個「剪不斷,理還亂」的美中臺糾結,不僅是表面的外交攻防而已,而且是中美在亞太平洋地區和全球霸權結構中爭奪老大地位的過程。

很弔詭地,明明現在正是中國大規模崛起,導致亞洲區域正在大尺度的翻新和霸權重組的過程,但是處在關鍵位置上的臺灣卻置身事外,表現得「歲月靜好」的安逸模樣。戰爭說天天上演,但臺灣人卻好像事不關己。一說是因為「人民和國家無力」干預或阻止中美衝突,因為無力,所以無感。另一說則是執政者早已站邊(靠美國)買保險,因此也不必多想多談,只要跟著美國走就好了。筆者則是認為,國內政治太專注在選舉的事務上,對國際上真正的轉型和轉變真相瞭解太少,人民監督和關心的事務越變越小,只專注在政治代言人的選舉上,而不夠關心國際事務正在以雷霆萬鈞的姿態影響著臺灣真正的未來。

以今年一月一日就要生效啟動加五的超大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ASEAN Framework for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縮寫 RCEP)為例,它將是亞洲未來最大的「免關稅」區域經濟貿易聯盟,將與美國、歐盟兩大貿易聯盟並駕齊驅。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是由東南亞國家協會(簡稱『東協』)十國發起,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等(印度最後退出)與東協有自由貿易協定的五國共同參加,共計15個國家所構成的高級自由貿易協定。這將是一個包含了22億人口,貿易量達23兆美元的超大型經濟體,並且在十年內將達到貨品貿易的91%零關稅的目標,意味著整個亞洲將形成一個無關稅壁壘的自由貿易經濟體。然而,臺灣卻沒有資格可以加入,屆時要如何繼續保持亞洲經濟市場上的競爭力呢?!換言之,這是一個即將被RCEP屏除在外的國際隔離狀態,臺灣應該如何永續發展呢?!……相較於選舉事務,這些國際經濟與政治大轉型的公共討論似乎太少了。

2021年就要過去了,展望2022年我們應該有什麼樣的準備和期待呢?!

  1. 新冠肺炎所帶來的災難,一時恐怕不會停止。臺灣除了團結和耐心去因應病毒的衍生和翻新之外,也要互相關心彼此的孤獨和孤立狀態,對我們心靈健康的侵蝕。要讓幾次超商暴躁殺人的惡事不再重演,或許不只是靠家庭和家人,臺灣也應該宣布成立「孤獨事務大臣」來提供更多心理健康、相互陪伴和安慰的公共資源。
  2. 臺灣需要徹底從選舉政治中抬起頭來,因為選舉並不代表所有的公共事務,尤其是牽涉到未來世界市場的競爭力和永續發展能力。除非這些政治代言人有充分的國際視野和展望未來的充分準備。人民應該要在這些國際觀點上多關心並加強準備,並且用來監督政黨和政治代言者的能力和關注焦點。
  3. 臺灣需要徹底改變觀看世界的角度,因為像是RCEP加五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將會徹底改變亞洲的地緣政治經濟結構,尤其是在亞洲的內部。美國不再是亞太區域中唯一的霸權,臺灣必須正視中國崛起之後所引發的亞洲區域結構的變遷。「抗中保臺」這種很明顯地美國立場的政治戰略,似乎需要被修正得更有彈性一些。未來的亞洲,臺灣需要更確實地去面對中國崛起後的亞洲新秩序。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