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核四安全嗎?

文:成大土木系友智庫召集人、臺大及中大兼任教授 周南山|圖:編輯部

四公投在即,蘇貞昌院長說:「核四很不安全,不值得重啓。」我願從工程師的觀點重新審視核四(即龍門電廠)的安全問題。

臺灣廢核之舉是肇始於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福島核災」。但是福島電廠出事,不是因為核能電廠無法承受規模9.0的強震(福島附近的女川核能電廠即安然無恙),而是因13公尺高的海嘯入侵(福島核電廠高程僅5.7m),造成柴油發電機停止運作,反應爐無法冷卻,再加上核電廠工程師久久未獲得主管單位授權而貽誤戎機。未能斷然處置的結果使得輻射外洩。但根據調查,其實日本並沒有人因福島電廠輻射而死亡,遠遠低於我們的想像。

根據國內著名某工程顧問公司未正式發表的海嘯模擬研究:假設臺灣東側發生與日本規模相同的地震,因琉球之深海溝,由海嘯引起的浪高不超過兩公尺,而核四電廠之高程為海拔12.3公尺,因此造成日本福島電廠失靈的海嘯肇因並不會發生。何況臺灣的斷層破裂面最多僅兩百公里,與日本311地震近五百公里的斷層長度不可同日而語,所以臺灣的地震規模從未超過8,與日本地震的規模9,能量差了數十倍以上,因此日本地震引發的大海嘯,臺灣從未發生也不太可能發生。

就安全性言,核一、核二、核三在2013年3月被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核能署(OECD/NEA)專家評定為“Good Practice”,由此證明此三座電廠營運經驗受國際肯定。核四廠確定方圓35公里內沒有活動斷層,遠遠超過美國核電廠八公里的標準。核四廠能承受目前震度分級中最高的7 級(即相當於工程耐震設計最高標準的0.4G)劇震與14.5公尺高海嘯。1,600位工程師在現場進行試運轉測試及問題的解決,且經過台電45名工程師與奇異公司12名顧問組成的強化安全檢測小組通過。臺灣核電廠比福島多出七重防護措施,75分鐘內可以執行斷然處置措施。綜上歸納核四廠具有値得信賴的安全性。

據實際參與核四電廠施工的「新亞建設」副總工程師劉泰儀博士(時任核四專案經理兼土木技師)告訴筆者:核四工程的確做得非常嚴謹,也克服了諸多整合困難,過程中均經奇異(General Electric Company,簡稱GE)等外國公司專家指導或審核,絕非某些媒體報導的品質不佳。比較可惜的是當時基於建廠時程壓力和政府機關的保守作風,沒有讓利害關係團體、民意代表及專業學協會前來參訪,以至於大家對於核四有些誤解。工程師也比較不擅於在第一時間以清晰易懂的語言說明,導致被擁有話語權的媒體和政治人物操弄成為政治議題,實為遺憾。辛辛苦苦花了三千億蓋了十幾年的龍門電廠,在一場政治人物的絕食抗議後,成為遭封存(Stop and Store)的蚊子電廠,豈不令這些樸實的工程師留下壯志未酬的英雄之淚。

根據前核四廠廠長王伯輝的說明:當年封存時曾為啓封而做了諸多準備,派了兩個團隊分別赴日本及美國實際了解封存狀況,而且找加拿大具有封存八年電廠經驗的運轉主管前來協助。團隊把一個系統一個系統慢慢地封存,把管內的水洩光而且保持溼度在40%以下,儀器就不至於生鏽。而且最近檢驗也顯示,管路內部、閥、泵等都保存著好好的!原子爐內的溼度幾乎近乎零,而儀控、電氣系統仍然按照規定定期保養,都有留下記錄。換句話說,封存後一切如原狀,絕非某些政治人物說的已過期或不堪使用。如果尚未啓用的設備就已老舊過期,如何解釋幾十年前設計、目前還在運轉的其他核能電廠呢?

至於核廢料的處理,目前臺灣核電廠使用過的核料棒皆暫儲存在燃料池中,利用循環水加以降溫並減少輻射。除非已滿載,也並無大礙,只要儲存的空間足夠並維持運轉即可。近年來日新月異的科學發展已有一些新的處理技術產生。就在去年十月,美國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Pacific Northwest National Laboratory,簡稱PNNL)表示成功發明了一種抗輻射材料,該材料能夠很輕易地在核廢料回收過程中,捕捉仍有其他用途的放射性氣體,這不僅減少了核廢料體積,同時還能再製為麻醉劑、照明設備、發動機推進器等等。其他如法國、俄國、日本等更是研發核廢料再利用有成,甚至法國還有些商轉的成績。假以時日,核廢料未必需要埋藏,或許能開發為循環經濟,並能將真正的廢料減量至十分之一。

事實上福建沿海遍佈許多核能電廠,其中平潭島旁邊的福清核電廠距離臺灣也只有164公里,臺中距它的距離比核四還近,而且規模遠大於核四,且仍在擴建第五、六號機組。無論我們如何廢核,也無法改變這地理位置帶來的宿命。而中國為了減碳,正大力發展核電,五年之後大陸的核能發電量將是目前的三倍,並逐步廢棄燃煤發電,而這也是世界的趨勢。

根據109年統計資料,全臺再生能源只占台電系統的5.8%,而更容易產生碳排放的火力電廠則高達78.5%,核電則占12.7%。以碳足跡觀點,核電真還是綠能,其碳排放量僅為燃煤發電的二十分之一和天然氣發電的七分之一。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近期在新書中具體指出,預計到了2100年,氣候變遷要比COVID-19(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致命五倍。經濟情勢也很黯淡,未來一、二十年內,氣候變遷造成的經濟損失就像每十年發生一次新冠病毒大流行。因此碳排放量才是我們當前最需注意的大敵,相對而言,核能風險反而是被搞錯對象的假議題。何況火力發電造成的空污更製造了多少的肺癌寃魂?而天然氣發電除了成本較高、碳排量大,更有運輸及儲存高風險及三接破壞大潭藻礁的顧慮。

所謂風險,是數學中期望值的概念,即發生事故之機率乘以事故的損失。一個是發生機率微乎其微的核災潛勢(目前臺灣還未曾發生過),另一個則是機率頗高的PM 2.5導致的死亡和健康受損(已成千上萬),以及因碳排放量日增而必定造成的高氣候風險。因此從風險管理角度來看,重啓核四造成的風險遠遠小於燃煤或燃氣。

 

註:以上專欄內容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成大土木系與成大土木系友會立場。

guest
12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Anonymous
Anonymous
3 years ago

美國人怕台灣再搞核彈,因紀錄不佳,禁止台灣使用核電,他們賣天然氣給台灣,但是要關掉台灣所有的核電廠。

Yang Chao-Chi
Yang Chao-Chi
3 years ago
Reply to  Anonymous

文章前面部分有三個「輻」射的「輻」誤寫為「幅」。

Anonymous
Anonymous
3 years ago

天然氣跟燃煤就沒污染嗎?對人類生命影響就不大嗎?若是一個國家過度依賴外國供給的能源,有想過一旦不供給時所造成的國安危機難道不會比核能問題更加嚴重嗎?核能始終是個政治鬥爭問題,從來不是從國安問題著眼!

Anonymous
Anonymous
3 years ago

多一些工程專業,少一些政治口水
讓工程歸工程、政治歸政治

Anonymous
Anonymous
3 years ago

少見專業且公正之觀點評論,應該要多多分享,導正視聽。

陳本康
3 years ago

很客觀的分析!
其中有段話如下 相當值得令人省思! “比較可惜的是當時基於建廠時程壓力和政府機關的保守作風,沒有讓利害關係團體、民意代表及專業學協會前來參訪,以至於大家對於核四有些誤解。工程師也比較不擅於在第一時間以清晰易懂的語言說明,導致被擁有話語權的媒體和政治人物操弄成為政治議題,實為遺憾。辛辛苦苦花了三千億蓋了十幾年的龍門電廠,在一場政治人物的絕食抗議後,成為遭封存(Stop and Store)的蚊子電廠,豈不令這些樸實的工程師留下壯志未酬的英雄之淚。”

Anonymous
Anonymous
3 years ago

非常真確、客觀的評論!核四工程的設計已考慮最大的安全性,舉例而言,有人玩笑說台灣的建築物在最大強度地震全部倒塌時,核四廠仍可安全存在;為了避免爐心溶解,已設置了三套維持冷却水運作的機制,還準備增設第四套緊急發電機,安全性可稱百分百。個人在實際參觀核四廠後一直認為當時台電公司未能充分利用傳播媒體,將實情好好周知大眾,是一大疏失。當然也不可諱言,専業確是不敵政治!

Anonymous
Anonymous
3 years ago

台灣需要孫運璿李國鼎
台灣需要工程師治國
希望「工程新語」專欄多給我們一些
像這樣真確客觀的評論
替作者加油
成大土木系友智庫加油

Yang Chao-Chi
Yang Chao-Chi
3 years ago

核四廠從沒啟動過,未何封存後的啟動卻稱「【重】啟」?

Yang Chao-Chi
Yang Chao-Chi
3 years ago
Reply to  Yang Chao-Chi

更正:「為」何?

Anonymous
Anonymous
3 years ago
Reply to  Yang Chao-Chi

因為一號機是通過運轉測試只是沒有商業運轉,二號機是快完成而停止續建。

所以封存的是一號機,重啟的也是一號機

Anonymous
Anonymous
3 years ago
Reply to  Yang Chao-Chi

核四建廠計畫被啟動執行過 目前暫時封存並暫停計畫,
核四廠是從未運轉發電過
所以目前議題是核四「啟」封商轉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