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發展低軌衛星產業之契機與挑戰

文: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第九所組長 林巍|圖:編輯部

2021年12月20日低軌衛星龍頭SpaceX公司成功發射獵鷹九號火箭,將新一批52顆「星鏈」(Starlink)衛星送進地球軌道。隨著SpaceX引領話題,低軌衛星產業不僅成為各界關注的議題,世界科技大廠也積極投入,其中以美國太空企業SpaceX申請發射數量為最大宗。其他主要衛星運營商包含美國亞馬遜(Amazon)、英國一網衛星(OneWeb Satellites)、加拿大Telesat等,而全球衛星發射數量更以美國地區運營商持有數超過1,000顆為最多,占全球比重5成。根據Trend Force預估,至2022年全球衛星市場產值將達到美元2,950億,年成長率達3.3%。

隨著全球衛星產業蓬勃發展,也帶動相關供應鏈需求增加。以臺灣而言,我國不僅具備資通訊產業優勢,且相較於世界各國,亦擁有豐富的製造及生產半導體的經驗。因此,有助於低軌衛星業者切入國際市場,搶占市場商機。日前,經濟部工業局也宣布地面設備國家隊正式成軍,政府將補助新臺幣一億元於兩年內打造家用、車用及次世代設備的五個系統整合國家隊。並指出部分高頻印刷電路板材、射頻元件、天線材料、路由器、電源供應器等,已成功進入第一波的衛星供應鏈名單。

另一方面,由科技部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擘劃之《太空科技長程發展計劃》也已進入第三期,將於2019至2028年投入約新臺幣205億發展太空科技,預計每年發射1枚衛星,2022年發射獵風者衛星、2023年發射福衛八號、規劃2025年可發射第一枚臺灣自製B5G通訊衛星,意在扶植臺灣民間太空產業,並帶動產業人才培育,希望以我國衛星自製實力,建立臺灣衛星產業供應鏈,進軍全球太空產業。

除了臺灣既有半導體、資通訊與精密機械等優勢產業外,由於臺灣位於亞太中心,銜接北亞及東南亞,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因此,SpaceX公司已與臺灣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中華電(2412)等業者進行接洽,預計2022年將由中華電信代理Starlink相關服務在臺販售。期盼未來能擴大至全面商業合作,不再僅侷限於地面站。中華電信可望透過遍布全臺超過18,000基地臺,加強SpaceX網路速度,地面基地臺將與衛星相輔相成,實現更好、更全面的網路覆蓋率。

雖然低軌衛星產業商機潛力無窮,但臺灣廠商切入衛星產業仍有許多挑戰。首先,臺灣在國際上被定位成為代工、材料供應的角色,同時目前相關設計晶片、陣列天線規格等重要關鍵,仍掌握在外國企業手上,臺灣如果要跨入更高價值領域,需盡快掌握相關關鍵技術與提升系統整合能量。若無法在附加價值上有更進一步的提升,是發展低軌衛星產業的劣勢。

其二,發射場域與驗證也是產業發展的挑戰。過去臺灣因無發射場域阻礙驗證過程,若未來希望建立自主太空產業,建置國內發射場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因此,國研院國家太空中心日前指出,臺灣火箭發射場域推動上分成兩方式同時進行,第一是設置短期科研探空火箭發射場域,第二是等太空中心日後轉為行政法人後,也會推動設置國家火箭發射場域,作為長期規劃。目前首座短期科研火箭發射場域,已確定座落在屏東縣牡丹鄉旭海部落,這也是我國「太空發展法」三讀通過後,另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此外,太空發展法四個子法內容,包含「發射載具及太空載具登錄作業辦法」、「發射載具發射許可辦法」、「發射場域選址設置營運管理補償及回饋辦法」及「民間太空載具資訊提供補償辦法」等草案將在完成相關法制程序後,待後續發布施行,將有助我國邁向完備太空基礎設施。

第三,有別於一般具有產業標準的商用市場,太空產業目前仍欠缺第三方公認單位建立驗證制度。雖然,目前歐洲太空總署(European Space Agency,縮寫ESA)仍有些公開的QB50衛星資料,讓衛星零組件業者可以向供應商說明依照ESA標準進行各項測試。但也僅限於地面測試報告,無法有完整上太空實測的成果。

因此,未來臺灣要打入低軌衛星國際供應鏈的關鍵,不論是發射基地、立法、驗證等各方面都需要政府從旁的協助。故目前除了太空中心之外,建議政府能成立其他的組織,輔導業界發展,透過瞭解業界的需求,提供一個前瞻性的計畫,如發展技術平臺。與此同時,蒐集各參與太空產業公司之優勢產品,建置產業資料庫,將有助於臺灣發展太空產業。

此外,各家廠商也必須相互合作,並共享資源。由於太空產業的產品所需之技術複雜度往往並非單一間公司能夠完全涵蓋的,故在公司之間的合作就顯得特別重要。建議企業透過推動聯盟合作,以完善臺灣上下游產業鏈生態系。

最後,若透過國家的力量,以跨部會協商整合經濟部、科技部等各部會資源,完善整體產業環境,如發射場域、驗證等細節。同時協助跨領域廠商軟硬體整合,攜手業者進入低軌衛星全球產業鏈,將可進一步促進太空產業發展,並創造市場商機。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