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力是什麼?電影《出埃及記》有一幕氣勢磅礡的景象,摩西帶領以色列人,跨越寬達355公里紅海的鏡頭,這個畫面成為後世基督徒信仰的見證。達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是來自心中信仰聖靈的神力所致?還是管理學中領導力的展現呢?其實影片中有一段話已經充分說明答案了:「抬約櫃的祭司,要領導百姓,以信心的腳一踏出去,紅海就這麼分開了。」
何謂領導力的定義?應用在何處?簡單說,領導力是一種影響力(Leadership is influence.),它是影響者與被影響者之間,關係變化的助燃劑,它存在於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例如在家庭裡的夫妻關係或者是父子關係;在課堂上師生關係;在企業間主管與部屬關係;在打球賽局教練與選手之間的關係……。各個領域中,我們都可以看到領導力的影響結果,好的領導,也就是表現在一系列激勵人心的行為組合的影響所致,但是這種影響力,並非怪力亂神的盲從,而是言之有物打心底信服的跟從!
大自然間,我們也可以觀察到這種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發揮影響力的氛圍。例如捕蜂採蜜的專家都知道,蜂王在哪裡,蜜蜂群就在哪裡,對於「失王」群龍無首的蜂群來說,牠們的生命將會天崩地裂,如喪考妣般的失魂落魄。動物世界裡的群聚影響力,為什麼會如此令人匪夷所思呢?因為蜂王領導蜂群每天採蜜的工作,牠是高高在上的女王,也是全群的母親,在蜂群中所處地位特殊,任務崇高,是蜂群的領導中心與關鍵樞紐,受到全體蜂群眾的高度擁戴與尊敬。具有領導魅力的女王蜂,是整個團隊中不可缺少的一員。
怎麼樣做才是有魅力的領導者呢?舉例來說,企業團隊在初建時期,作為創辦人也是領導者,要先努力從橫向溝通開始,讓團隊裡的每一位成員有機會說話,有能力表達想法,這是溝通的開始。團隊領導者要營造一種,讓人願意講話的氛圍,尤其是團隊成員,願不願意主動發言,進行彼此間的溝通合作,主要是受到內外雙重因素的影響。願意講話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如果覺得講話,是對他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就願意講話,否則噤聲保持沉默;另一種是出於一種集體主義的責任心表現,明知道講話對自己不利,但為了團隊利益,還是勇敢表達意見,這就非常難能可貴。團隊的形成,通常都會先經歷彼此的猜忌無言,然後透過領導力的影響引導團員,勇於投入團體運作、貢獻己力、達成目標。作為團隊領導者,都期望團隊成員能夠全心投入組織的目標,但是卓越的領導者,這個時候就應該扮演優秀的教練,多留些空間給大家暢所欲言,縱然心裡是很著急的,也要學習暫時扮演一位無知無能的耐心傾聽者,這樣才會有後來前仆後繼的跟隨者。
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有西方的孔子稱號的蘇格拉底(Socrates),他經常在同別人談話、辯論、討論問題的時候,往往採取一種特殊的方式。這種特殊的方式,被稱之為「蘇格拉底式對話」。他聲稱「我自知無知」,只有把問題提出來就教大眾,他不像一般自視頗高的智者一樣,稱自己知識豐富,而是說自己一無所知,對任何問題都不懂,只好把問題提出來請教別人。
初創者也需要保有像蘇格拉底無知的精神一樣營造傾聽的舞臺,當一位稱職的教練,以「自知無知」的心態,聽聽部屬的心情故事與整合他們的想法,讓部屬可以有自我表現的空間,並且忍受他們的錯誤,把榮耀歸於部屬的努力。稱職的領導者除了當啦啦隊隊長之外,也要能夠扮演一位敏銳的變革者,眼觀四方耳聽八方,具備超前布屬預測未來變局的預應能力,這樣才能收服人心,展現領導魅力。
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颳起一股黑色旋風,由非裔候選人歐巴馬(Barack Obama),以一個看似平凡的英文字“Change”(改變)成為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他說:「我的顏色就是夢想的顏色,今晚不論年紀、膚色、種族,甚至黨別,我們全都是美國人。」臺下聽眾瘋狂搖旗吶喊,歡聲雷動跟著喊“Change”,這夜美國第四十四任總統誕生,他的名字叫巴拉克·歐巴馬,而且他同時在就任當年(2009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因為歐巴馬這句簡單的“Change”,讓他獲得365張對173張選舉人票的壓倒性勝利,當選美國總統,當年歐巴馬才四十七歲。
今(2021)年元旦剛過完,英國廣播公司BBC推出了《我是格蕾塔》(I am Greta)的紀錄片,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The Sunday Times)刊載她的獨家專訪。整個世界各大通訊社,以及許多國家的媒體都在報道瑞典環保少女格蕾塔·桑伯格(Greta Thunberg),這個小女孩為全球氣候變遷問題大聲疾呼的創舉令世人讚嘆!她的「特立獨行」簡直不可思議,影響全世界少年對於環保的認知觀念。現在,桑伯格在社交媒體上有數百萬粉絲,來自世界各地。領導力無關職稱、無關年紀、無關性別,只要你需要影響他人,來完成共同願景與目標,你就是領導者。所以,創業需要靠團隊力量,共同達成目標,因此創業者學習的第一堂課,打造卓越領導力,影響團員的認知是當務之急!